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逐步凸显。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总结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探讨意识形态视域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一是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三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四是构建合理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意识形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39-03
研究生是我国国民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未来的知识和科技创新工作中,研究生以其更深厚的知识积淀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三个自信”不够坚定、理想信念缺乏、功利主义强烈、学术道德失范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意识形态的功能、有效性有待提升。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在研究生群体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通过课程设置和理论教学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保证研究生必须要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有着“意识形态性”、“层次性”和“少而精”的特点和原则。因此,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研究生们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们在高校校园内学习生活,高校的校园环境无疑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改变。”高校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从校风、学风、校园历史、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方面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国家主流价值观念。高校也注重引导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将道德行为规范内化,并将其转化为实践中的正确行为,通过学生切身体验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目的。
3.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引导和指导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包括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骨干和相关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上,研究生骨干队伍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管理人员包括党政干部、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理育人方面[1]。调查显示,认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最富有影响力的占37.4%[2]。
4.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模范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常常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模范的方式来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复旦大学通过加强师德文化建设,通过“我心目中好导师”等评选活动来教育学生、影响导师[3]。同时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等形式,在研究生中树立典型、宣传模范,从而用模范的力量影响广大研究生,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5.通过高校党建工作来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校研究生中的党员比例较高,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如复旦大学通过规定辅导员兼任支部书记强化支部书记配备,通过规定每月至少一次组织生活且理论学习次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强化组织生活质量,通过要求党支部实施“党员群众1+1”制度、专题研讨班级工作制度强化支部作用发挥,通过要求培育典型支部和推广先进经验强化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谋划和落实院系责任强化组织领导。以“五个强化”促进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虽然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多,但其有效性的发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挑战,如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冲击、网络技术发展、社会转型期矛盾加剧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等。通过分析面临的挑战,可以有效把握研究生意识形态领域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制约因素。
1.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一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对我国的渗透、诋毁和演变一直没有停止过。西方教育和文化进入课堂,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冲击。研究生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哲学、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如若研究生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对西方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我国的历史和国情也缺乏深入了解,就会出现盲目向往西方的情况。
2.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让我们面临着挑战。网络对于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渠道,网络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研究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丰富意识形态教育资源。但在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所做的调研显示,95%的研究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而且日均上网时长达5小时,但在遇到“当你看到一条你知道是谣言却还在热传的微平台信息时”,高达68%的研究生选择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在海量的信息面前,研究生们不再选择被动接受主流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也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浅薄。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但是在辨别信息真伪、判断是非这方面存在难度。 3.社会转型期使得社会矛盾凸显。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时期,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并存且日益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使得阶层逐步分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思潮逐步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生们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诱导。现实中存在的贪污腐败、就业困难、房价过高、拜金主义影响等一系列矛盾,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在研究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如重视自我实现、个性自由、物质创造和现实功利,但对社会责任、纪律约束、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则并不感冒。
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显著弱化的影响。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软指标”,工作难以量化,便有了将思政教育“虚设”在“高处”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宣扬西方的思想文化理论或一味曝光社会丑恶现象,而缺乏教育引导,使一些研究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还有些政治理论教学课流于形式,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导致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
《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37.0%的人认为“只要过上好日子,哪种制度都可以”[4]。这正恰恰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5]。在研究生中,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对政治理论缺乏热情的大有人在。那么,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在何方?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识。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国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中,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日趋紧密。这使得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已经终结。但一方面,西方利用各种社会思潮,宣传“意识形态终结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宣扬“普适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影视作品等形式宣传西方思想文化、社会意识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其中颓废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尤为深远。这种隐蔽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冲淡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敌我矛盾、西方“和平演变”、外国反华势力、国内不安定因素的警惕程度,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准备不足。这些会引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淡漠,忽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的经典论断[6]。
2.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更新,在理念上强调“普世价值”,在宣传中不乏有一些歪曲事实的宣传[7]。而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一个极端是偏重于说教,用“灌输理论”来教育研究生,但在现今时代,通过这种方式不光不能增加研究生们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反而可能会引起反感与抵触。另外一个极端是不敢宣传意识形态,视“意识形态”为洪水猛兽,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敢“旗帜鲜明地抓,理直气壮地管”。这样的理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研究生们会错误地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已经不重要,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3.教育主体尤其是研究生骨干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高校的环境较为自由,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生中间甚至在个别导师和辅导员中间都存在着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和想法。一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政治原则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原则问题的重要性。在研究生中间,甚至是一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间,对于“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观”等概念缺乏认识,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容易被这些词语的表面现象和个别言辞所迷惑。
4.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发挥情况不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越来越多的是通过引进人才的形式到学校工作,在进行引进人才评价的时候,部分高校重点关心的还是导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校工作后,高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强调不够,考核不严,这样淡化意识形态倾向使得思政教育面临削弱的困境。
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
针对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提出以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路径。
1.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第一,在党组织生活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作为研究生,同样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只有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领会得更深更透。通过党组织生活教育广大研究生党员学习经典著作,让每一名研究生党员成为理论学习的一面旗帜,从而引导带动广大研究生学习进步。第二,重视历史教育。中国的近现代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发展的历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第三,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科研中,必须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多样、包容差异,扩大共识,但必须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研究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表现并进行引导教育,而非只进行简单的讲授。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第一,积极主动运用网络手段,守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导向,保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发展方向。在网络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发声,与错误、腐朽言论做斗争,始终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原则。另一方面,要坚持时效性原则,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要结合当前热点信息内容,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以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第二,坚持贴近实际,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解决思想问题。对研究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对研究生而言,要让他们的思想问题得以解决,也必须要从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3.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马克思曾经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要实现对研究生意识形态的有效掌控,必然依赖于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第二,尽可能提高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防止优秀人才流失。要加强党团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和自我教育功能。同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丰富他们对世情、国情、政情、民情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对西方意识形态动向和渗透手段进行揭露,从而绷紧思想防线,提高他们对意识形态斗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4.构建合理有效的机制,支持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首要责任人作用。第一,要让导师充分认识到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任首要责任人的重要意义,其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作用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科研层面。第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提高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认知与引导、学术精神、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等方面的主动性和贡献力。第三,要引入意识形态教育的考核机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注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的实际效果。在对导师进行考核时,要将意识形态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对于发挥意识形态作用突出的导师,要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发挥意识形态作用较差或者本身不能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导向的导师,要予以惩戒或予以解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劳俊华,吕淼华,许为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体制和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3-35.
[2]孙超,吴春梅.关于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高校研究生调查为例[J].理论月刊,2009(3):16-18.
[3]刘承功,尹冬梅.德育新理念与学生工作管理创新实践——以复旦大学为视角[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226.
[4]樊浩.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
[5]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经验·问题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7-122.
[6]孟迎辉,邓泉国.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掌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83-86.
[7]王勇桂,夏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72-75.
关键词:意识形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39-03
研究生是我国国民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未来的知识和科技创新工作中,研究生以其更深厚的知识积淀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三个自信”不够坚定、理想信念缺乏、功利主义强烈、学术道德失范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意识形态的功能、有效性有待提升。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在研究生群体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通过课程设置和理论教学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保证研究生必须要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有着“意识形态性”、“层次性”和“少而精”的特点和原则。因此,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研究生们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们在高校校园内学习生活,高校的校园环境无疑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改变。”高校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从校风、学风、校园历史、校园建筑、校园活动等方面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国家主流价值观念。高校也注重引导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将道德行为规范内化,并将其转化为实践中的正确行为,通过学生切身体验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目的。
3.通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引导和指导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包括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骨干和相关管理人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上,研究生骨干队伍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管理人员包括党政干部、专职思政工作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理育人方面[1]。调查显示,认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最富有影响力的占37.4%[2]。
4.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模范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常常通过树立典型、宣传模范的方式来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复旦大学通过加强师德文化建设,通过“我心目中好导师”等评选活动来教育学生、影响导师[3]。同时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等形式,在研究生中树立典型、宣传模范,从而用模范的力量影响广大研究生,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5.通过高校党建工作来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校研究生中的党员比例较高,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如复旦大学通过规定辅导员兼任支部书记强化支部书记配备,通过规定每月至少一次组织生活且理论学习次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强化组织生活质量,通过要求党支部实施“党员群众1+1”制度、专题研讨班级工作制度强化支部作用发挥,通过要求培育典型支部和推广先进经验强化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谋划和落实院系责任强化组织领导。以“五个强化”促进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虽然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多,但其有效性的发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挑战,如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冲击、网络技术发展、社会转型期矛盾加剧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等。通过分析面临的挑战,可以有效把握研究生意识形态领域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制约因素。
1.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一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对我国的渗透、诋毁和演变一直没有停止过。西方教育和文化进入课堂,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冲击。研究生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哲学、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如若研究生们的理论水平不高,对西方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我国的历史和国情也缺乏深入了解,就会出现盲目向往西方的情况。
2.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让我们面临着挑战。网络对于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渠道,网络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研究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丰富意识形态教育资源。但在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所做的调研显示,95%的研究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而且日均上网时长达5小时,但在遇到“当你看到一条你知道是谣言却还在热传的微平台信息时”,高达68%的研究生选择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在海量的信息面前,研究生们不再选择被动接受主流媒体的灌输和教育,也不再简单追随主流意识形态,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浅薄。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但是在辨别信息真伪、判断是非这方面存在难度。 3.社会转型期使得社会矛盾凸显。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时期,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并存且日益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使得阶层逐步分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思潮逐步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生们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诱导。现实中存在的贪污腐败、就业困难、房价过高、拜金主义影响等一系列矛盾,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在研究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现象:如重视自我实现、个性自由、物质创造和现实功利,但对社会责任、纪律约束、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则并不感冒。
4.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显著弱化的影响。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软指标”,工作难以量化,便有了将思政教育“虚设”在“高处”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宣扬西方的思想文化理论或一味曝光社会丑恶现象,而缺乏教育引导,使一些研究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还有些政治理论教学课流于形式,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导致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
《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37.0%的人认为“只要过上好日子,哪种制度都可以”[4]。这正恰恰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5]。在研究生中,对马克思主义不感兴趣、对政治理论缺乏热情的大有人在。那么,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在何方?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识。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国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中,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日趋紧密。这使得部分思想教育工作者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已经终结。但一方面,西方利用各种社会思潮,宣传“意识形态终结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宣扬“普适价值”。另一方面,利用影视作品等形式宣传西方思想文化、社会意识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其中颓废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尤为深远。这种隐蔽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冲淡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敌我矛盾、西方“和平演变”、外国反华势力、国内不安定因素的警惕程度,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准备不足。这些会引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意识形态教育的淡漠,忽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的经典论断[6]。
2.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更新,在理念上强调“普世价值”,在宣传中不乏有一些歪曲事实的宣传[7]。而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一个极端是偏重于说教,用“灌输理论”来教育研究生,但在现今时代,通过这种方式不光不能增加研究生们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反而可能会引起反感与抵触。另外一个极端是不敢宣传意识形态,视“意识形态”为洪水猛兽,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敢“旗帜鲜明地抓,理直气壮地管”。这样的理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研究生们会错误地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已经不重要,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3.教育主体尤其是研究生骨干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高校的环境较为自由,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研究生中间甚至在个别导师和辅导员中间都存在着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理念和想法。一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政治原则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原则问题的重要性。在研究生中间,甚至是一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间,对于“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西方新闻观”等概念缺乏认识,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容易被这些词语的表面现象和个别言辞所迷惑。
4.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发挥情况不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越来越多的是通过引进人才的形式到学校工作,在进行引进人才评价的时候,部分高校重点关心的还是导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进校工作后,高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强调不够,考核不严,这样淡化意识形态倾向使得思政教育面临削弱的困境。
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
针对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提出以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功能的主要路径。
1.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第一,在党组织生活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作为研究生,同样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只有认真学习经典著作,才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领会得更深更透。通过党组织生活教育广大研究生党员学习经典著作,让每一名研究生党员成为理论学习的一面旗帜,从而引导带动广大研究生学习进步。第二,重视历史教育。中国的近现代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发展的历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第三,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科研中,必须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多样、包容差异,扩大共识,但必须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研究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表现并进行引导教育,而非只进行简单的讲授。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第一,积极主动运用网络手段,守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导向,保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发展方向。在网络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发声,与错误、腐朽言论做斗争,始终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原则。另一方面,要坚持时效性原则,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要结合当前热点信息内容,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以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第二,坚持贴近实际,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解决思想问题。对研究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对研究生而言,要让他们的思想问题得以解决,也必须要从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3.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马克思曾经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要实现对研究生意识形态的有效掌控,必然依赖于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第一,要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第二,尽可能提高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防止优秀人才流失。要加强党团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和自我教育功能。同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丰富他们对世情、国情、政情、民情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对西方意识形态动向和渗透手段进行揭露,从而绷紧思想防线,提高他们对意识形态斗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4.构建合理有效的机制,支持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首要责任人作用。第一,要让导师充分认识到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任首要责任人的重要意义,其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作用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科研层面。第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提高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认知与引导、学术精神、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等方面的主动性和贡献力。第三,要引入意识形态教育的考核机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注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意识形态教育产生的实际效果。在对导师进行考核时,要将意识形态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对于发挥意识形态作用突出的导师,要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发挥意识形态作用较差或者本身不能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导向的导师,要予以惩戒或予以解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劳俊华,吕淼华,许为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体制和队伍[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3-35.
[2]孙超,吴春梅.关于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高校研究生调查为例[J].理论月刊,2009(3):16-18.
[3]刘承功,尹冬梅.德育新理念与学生工作管理创新实践——以复旦大学为视角[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226.
[4]樊浩.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
[5]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经验·问题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7-122.
[6]孟迎辉,邓泉国.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掌控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83-86.
[7]王勇桂,夏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掌控意识形态的途径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