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低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维持性透析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0例,A组每次透析开始时缓慢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透析结束后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B组每次透析开始时缓慢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L,透析结束后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透析频度3次/周,4 h/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例数、透析前后收缩压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

结果

透析前,A组、B组收缩压分别为(145.010.8)mmHg、(144.09.4)mm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透析中,A组收缩压[(103.09.6)mmHg]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76),B组收缩压[(122.08.6)mmHg]与透析前、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34;t=2.571,P=0.029);透析后,A组、B组收缩压分别为(150.011.3)mmHg、(153.013.5)mmHg,与透析前比较均显著升高(t=2.764,P=0.021;t=2.164,P=0.034),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A组、B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1.3%、20.0%,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6,P=0.174)。A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126例次,B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65例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14)。

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伴低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外伤性额窦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经颅手术治疗。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选择手术的外伤性额窦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颅底薄层CT扫描确诊及定位,手术采用双侧冠状切口,经颅硬膜外径路,术中主要对硬脑膜、颅骨两层面进行处理,对额窦壁骨性缺损以骨水泥修补,以带蒂骨膜瓣作覆盖,硬脑膜缺损以自体筋膜瓣修补,术后卧床休息、应用抗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合并Guillain-Barr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合并肢体无力、球麻痹、双侧面神经麻痹,脑脊液存在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予以血浆置换、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预后良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经胃镜、病理检查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确诊断后,在精神类药物剂量和种类选择上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后3个月,根据SDS指数或SAS总分进行疗效评价,6个月后,逐步减药并最终撤药,并继续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情绪障碍治疗有效率为88.16%(67/76),
目的探讨血必净与乌司他丁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42例进行研究,采用单盲、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71例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71例采用血必净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1(2.76±0.42)L、FVC(1.92±0.34)L及FEV1/FVC(75.84
目的探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组(R-CHOP组,36例)和联合组(36例),R-CHOP组采用R-CHOP方案治疗,联合组在R-CHOP的基础上加用rhGM-CSF治疗。在化疗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1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总有效率6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3D-DSA血管重建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常规DSA检出动脉瘤患者18例,行3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21例,分别采取了介入栓塞、手术夹闭、保守治疗等方案,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3D-DSA的应用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