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陕西省金融发展现状,应用区位熵指数对陕西省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分析目前陕西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并探讨影响其发展因素。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 区位熵 陕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资源的流动加速使得金融机构相互协作更加亲密。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逐渐产生集聚效应。而从国外金融业发展经验来看,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辐射效果能够极大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使整体向着协调健康方向发展,所以研究金融产业集聚非常有价值。本文采用区位熵方法从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三个方面探讨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水平。
一、模型建立
区位熵 ,是以基尼系数为基础构建的用于衡量某种产业在某一地区的专业化程度的指标。指该产业某一地区就业份额与该产业整个区域就业份额的比值,考察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程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 LQ 为区位熵,e 或 E 为产值,m为某产业,n 为某区域。所以,LQ
表示的是 n区域中 m 产业的区位熵,emn表示的 n区域中 m 产业的产值,en 表示的是n区域中全部产业的总产值。Em表示的是全国 m产业的总产值,E表示的是全国全部产业的总产值。
区位熵的值通常跟数值 1 作对比,LQ等于 1,表示区域内该产业的集聚程度与全国经济水平持平。LQ大于 1 说明区域内该产业存在集聚现象,竞争优势明显,且比全国水平要高,区位熵越大,集聚程度越高,竞争能力越强;LQ小于 1 说明区域内该产业未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且低于全国水平。
本文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综合选择金融业中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区位熵指数具体测算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聚水平,并以此衡量陕西省金融业集聚水平。
银行业集聚水平测度公式:
式中 Yi表示陕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Si表示陕西人口数,Y表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S 表示全国总人数。
证券业集聚水平测度公式:
式中 Gi表示陕西发行总股本数,Si表示陕西人口数,Y表示全国发行总股本数,S 表示全国总人数。
保险业集聚水平测度公式:
式中 Bi表示陕西保费收入,Ei表示陕西生产总值,B表示全国保费收入,E表示全国生产总值。
二、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陕西2005年到2014年的金融业集聚情况,所需数据是从《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省统计年鉴获得》,根据计算公式可得陕西省2005-2014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区位熵,结果见下图:
1.银行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4 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业务品种更加丰富,有力支持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至年末,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实现净利润 496.1 亿元,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同比小幅增长 1.8%。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288.72亿元,同比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19174.05亿元,同比增长15.9%。
从图中可以看到银行业区位熵指数在2011年前还在1的水平上下波动,而2011年之后指数攀升至1之上,在2012年出现高峰,随后保持平稳在1之上。說明目前银行业的集聚优势突显并且保持稳定。
2.证券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4年末全省境内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比上年增加23家。上市公司42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上市公司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期末证券开户数248.1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4.32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额23096.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9%。从图中可以看到证券业区位熵指数未发展到1,在2007年指数最低,之后指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3到2014年指数发展速度加大。说明目前陕西省证券业金融集聚程度较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3.保险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4 年,陕西省保险业整体业务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省保险业保费收入476.75亿元,同比增长 14.2%。保险密度同比增加 153.7 元/ 人;保险深度同比上升 0.1 个百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省保险业区位熵指数从2007年开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速幅度不大。说明保险业金融集聚水平逐年下降,虽然保费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保险业整体发展缓慢,影响力比较弱。总之,从三个行业金融集聚区位熵指数分析来看,银行业集聚水平最好,证券和保险行业集聚效应较弱,整体说明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三、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1.金融体系规模较小。金融体系规模大小直接影响金融竞争实力,也是形成健康、稳健、有序的金融生态体系的前提条件。陕西省金融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市场不够完善、金融机体系规模仍然较小。2014年陕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仅为5.4%。低于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7.4%。2014 年末,全国各地区共有证券公司 120 家,70%的证券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分省份看,广东、上海和北京三省(直辖市)证券公司数量 分别为 23 家、21 家和 19 家,分居全国前三位。陕西证券公司仅为3家。2014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7.5%。陕西省同比增长 14.2%,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2.金融市场发展换面。目前陕西金融机构主要以全国性银行机构为主,缺乏部级金融、类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缺乏陕西法人金融机构,只有永安保险等少数几家实现跨省发展之外,其余机构均未出省。期货、村镇银行、交易所、P2P 公司、融资租赁规模都相对较小,无法充分有效地满足各类经济单位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在业界影响力小,金融集聚力较弱。金融工具使用也较为单一,范围较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证券市场、票据市场、基金市场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地区发展。 3.金融集聚发展动力不足。2014年陕西省已经探索地区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榆林市试点开展民间信用环境综合评价。但是本身金融机构自身不完善,经营漏洞较多,执法环境较差,信用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金融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其次,缺乏高端金融人才。陕西拥有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并且很多高校开设金融专业,还有西安财经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但是,陕西金融从业仍然缺乏高端人才。一是人才培养专业理论、实践性不足,不能够满足目前金融集聚对高端人才需求。另外人才流失严重,陕西金融发展缓慢以及对金融高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员工作环境较差和未来发展远景不够具有吸引力,許多高校学历较高金融毕业生选择外地工作,人才外流。
四、对策建议
1.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当前,陕西金融业务并未完全展开,证券、票据、期货市场活力不足。应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探索证券业、租赁业、期货、信托等多个行业合作,发展交叉性金融工具。为满足现代金融市场的多层次的需要,支持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错位互补、共同发展局面,完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充分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结合发展需要,创建新型金融创新机构,构建特色优势,获得更多项目落户发展。
2.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市场影响。陕西积极发展总部金融机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推广法律、资信评级、投资等金融咨询服务和理财管理、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同时积极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完善信用征信体系。鼓励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推进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完善,减少交易成本、搭建良好的金融交流平台。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使得监管信息内部流动通畅,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帮助监管部门获得更多依据,做出科学合理决策,达到监管目的,优化金融体系生态环境。
3.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金融竞争力。在现代金融发展中,人才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缺乏能够进行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具备法律、营销、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陕西自身具有丰富高校资源,加大培养力度,补充适应陕西省金融发展的人才。还应当完善奖励与激励机制,使得优秀毕业生留在陕西,同时引进外地人才,形成培养与引进战略。同时培养与引进的人才注重金融市场多层次的需要,比如高端金融市场营销人员、风险管理师、保险高级管理人员。提高陕西金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陕西金融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娄晓菲.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乔姝.北京金融街集聚发展动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刘松竹,聂 勇.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广西的先行先试[J].开放导报,2015( 6).
[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 课题名称:陕西金融产业集聚及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JK2044).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 区位熵 陕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资源的流动加速使得金融机构相互协作更加亲密。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逐渐产生集聚效应。而从国外金融业发展经验来看,产业集聚所产生的辐射效果能够极大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使整体向着协调健康方向发展,所以研究金融产业集聚非常有价值。本文采用区位熵方法从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三个方面探讨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水平。
一、模型建立
区位熵 ,是以基尼系数为基础构建的用于衡量某种产业在某一地区的专业化程度的指标。指该产业某一地区就业份额与该产业整个区域就业份额的比值,考察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程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 LQ 为区位熵,e 或 E 为产值,m为某产业,n 为某区域。所以,LQ
表示的是 n区域中 m 产业的区位熵,emn表示的 n区域中 m 产业的产值,en 表示的是n区域中全部产业的总产值。Em表示的是全国 m产业的总产值,E表示的是全国全部产业的总产值。
区位熵的值通常跟数值 1 作对比,LQ等于 1,表示区域内该产业的集聚程度与全国经济水平持平。LQ大于 1 说明区域内该产业存在集聚现象,竞争优势明显,且比全国水平要高,区位熵越大,集聚程度越高,竞争能力越强;LQ小于 1 说明区域内该产业未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且低于全国水平。
本文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综合选择金融业中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区位熵指数具体测算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集聚水平,并以此衡量陕西省金融业集聚水平。
银行业集聚水平测度公式:
式中 Yi表示陕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Si表示陕西人口数,Y表示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S 表示全国总人数。
证券业集聚水平测度公式:
式中 Gi表示陕西发行总股本数,Si表示陕西人口数,Y表示全国发行总股本数,S 表示全国总人数。
保险业集聚水平测度公式:
式中 Bi表示陕西保费收入,Ei表示陕西生产总值,B表示全国保费收入,E表示全国生产总值。
二、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水平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陕西2005年到2014年的金融业集聚情况,所需数据是从《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省统计年鉴获得》,根据计算公式可得陕西省2005-2014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区位熵,结果见下图:
1.银行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4 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业务品种更加丰富,有力支持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至年末,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 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9.5%。实现净利润 496.1 亿元,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同比小幅增长 1.8%。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288.72亿元,同比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19174.05亿元,同比增长15.9%。
从图中可以看到银行业区位熵指数在2011年前还在1的水平上下波动,而2011年之后指数攀升至1之上,在2012年出现高峰,随后保持平稳在1之上。說明目前银行业的集聚优势突显并且保持稳定。
2.证券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4年末全省境内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比上年增加23家。上市公司42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上市公司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期末证券开户数248.1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4.32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额23096.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9%。从图中可以看到证券业区位熵指数未发展到1,在2007年指数最低,之后指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3到2014年指数发展速度加大。说明目前陕西省证券业金融集聚程度较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3.保险业集聚水平分析。
2014 年,陕西省保险业整体业务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省保险业保费收入476.75亿元,同比增长 14.2%。保险密度同比增加 153.7 元/ 人;保险深度同比上升 0.1 个百分点。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省保险业区位熵指数从2007年开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速幅度不大。说明保险业金融集聚水平逐年下降,虽然保费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保险业整体发展缓慢,影响力比较弱。总之,从三个行业金融集聚区位熵指数分析来看,银行业集聚水平最好,证券和保险行业集聚效应较弱,整体说明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三、金融发展存在问题
1.金融体系规模较小。金融体系规模大小直接影响金融竞争实力,也是形成健康、稳健、有序的金融生态体系的前提条件。陕西省金融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市场不够完善、金融机体系规模仍然较小。2014年陕西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仅为5.4%。低于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7.4%。2014 年末,全国各地区共有证券公司 120 家,70%的证券公司集中在东部地区。分省份看,广东、上海和北京三省(直辖市)证券公司数量 分别为 23 家、21 家和 19 家,分居全国前三位。陕西证券公司仅为3家。2014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7.5%。陕西省同比增长 14.2%,低于全国平均增速。
2.金融市场发展换面。目前陕西金融机构主要以全国性银行机构为主,缺乏部级金融、类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缺乏陕西法人金融机构,只有永安保险等少数几家实现跨省发展之外,其余机构均未出省。期货、村镇银行、交易所、P2P 公司、融资租赁规模都相对较小,无法充分有效地满足各类经济单位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在业界影响力小,金融集聚力较弱。金融工具使用也较为单一,范围较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证券市场、票据市场、基金市场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地区发展。 3.金融集聚发展动力不足。2014年陕西省已经探索地区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榆林市试点开展民间信用环境综合评价。但是本身金融机构自身不完善,经营漏洞较多,执法环境较差,信用体系建设仍任重道远,金融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其次,缺乏高端金融人才。陕西拥有高校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并且很多高校开设金融专业,还有西安财经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但是,陕西金融从业仍然缺乏高端人才。一是人才培养专业理论、实践性不足,不能够满足目前金融集聚对高端人才需求。另外人才流失严重,陕西金融发展缓慢以及对金融高端人才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员工作环境较差和未来发展远景不够具有吸引力,許多高校学历较高金融毕业生选择外地工作,人才外流。
四、对策建议
1.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体系。当前,陕西金融业务并未完全展开,证券、票据、期货市场活力不足。应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探索证券业、租赁业、期货、信托等多个行业合作,发展交叉性金融工具。为满足现代金融市场的多层次的需要,支持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错位互补、共同发展局面,完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充分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结合发展需要,创建新型金融创新机构,构建特色优势,获得更多项目落户发展。
2.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市场影响。陕西积极发展总部金融机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推广法律、资信评级、投资等金融咨询服务和理财管理、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同时积极建设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完善信用征信体系。鼓励各类金融市场发展、推进债券、金融衍生品等市场完善,减少交易成本、搭建良好的金融交流平台。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使得监管信息内部流动通畅,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帮助监管部门获得更多依据,做出科学合理决策,达到监管目的,优化金融体系生态环境。
3.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金融竞争力。在现代金融发展中,人才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缺乏能够进行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具备法律、营销、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陕西自身具有丰富高校资源,加大培养力度,补充适应陕西省金融发展的人才。还应当完善奖励与激励机制,使得优秀毕业生留在陕西,同时引进外地人才,形成培养与引进战略。同时培养与引进的人才注重金融市场多层次的需要,比如高端金融市场营销人员、风险管理师、保险高级管理人员。提高陕西金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陕西金融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娄晓菲.环渤海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乔姝.北京金融街集聚发展动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刘松竹,聂 勇.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广西的先行先试[J].开放导报,2015( 6).
[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 课题名称:陕西金融产业集聚及经济增长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4JK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