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的教育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数学估算为例,怎样才可以让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对数学估算能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教师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数学估算的教学详情,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估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94-01
一、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概念,估算并不是没有规律的猜测,他是一种有规律的数学的思考方法,它是人们运用一些数据的规律来推算出答案的大概范围。学生学习了这一方法之后,在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帮助是不衡量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小学数学中的估算主要是围绕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的。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近似数估算、看数位估算、结合规律估算、联系实际生活估算等。当然,以上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随着对估算的了解和对学习的兴趣,相信学生会在学习中和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发现和总结,慢慢发现更多的例子。
二、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一)在计算前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利用一些生活案例来引导同学, 让学生在计算前先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学生一些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了得数的大致范围,为下面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
教师经常在计算后,问一问学生:计算结果对吗?为什么错了?是否符合在计算前的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等。平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在计算后估算,在发现问题后,做到及时改正。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越精确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方法。
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相信使用过估算之后,学生尝到“甜头”,会增加使用的频率,在现实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会下意识使用估算。当然,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供给学生估算的机会和多指导一些估算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实现估算在数学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三、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一些案例的分析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结合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估算教学的要求,我国估算教学大体上总共存在如下几个弊端。
(一)先计算再估算。一开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未发现这类问题,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出现了这类情况,而且不是个别同学。案例一:明珠小区有36栋住宅楼,每栋住24户,明珠小区大约一共有多少户?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就先算36×24=864(户),然后再864户≈860户,这就是估算吗?笔者认为这样的估算是失败的,没有体现出估算的意义。这种情况是因为先计算再估算而导致计算量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时间的浪费,也谈不上对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对于“大约”的理解不到位。在数学教学中似乎“大约”一词已经成了估算的代名词,学生一看到“大约”就马上想到计算的时候要用“约等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案例二: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在这里,有学生就很快地列式估算336÷8≈40(分钟),其实在此处,我认为编写者的意图是要进行准确的除法计算,而不是估算。
(三)陷入了“四舍五入”。在一些纯计算的估算时候,有时候过分强调“四舍五入”,以至于估算的原本的概念意义消失了,变成了一些答案的“准确计算”, 这样是不正确的。
四、旨在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一些不需要确切答案的实际问题,这就是估算的价值所在。单纯的引用数学中的运算,并没有很强的实用性,难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是能力。估算顾名思义只是大概的估算一下,并不是估算的值越相近就越好,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要把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如:“有350位同学要外出旅游,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把56看成50,这时7辆车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数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么每辆车56座肯定够坐了。第二,把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妈妈带了100元钱,买衣服要48元,袜子12元,够吗?”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这两个数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够了。第三,让估计值与精确值接近比较合理。如在超市购物付钱时,就需要把钱尽量估算得与精确值接近些,可采用把一个数估大、一个数估小等方法。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估算欲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唯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自觉地加以运用。
学生估算能力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多加练习和多家应用,这离不开教师持续不间断的努力。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在估算的的简单概念上,应该从学生的位置考虑,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基础和一定的经验,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的稳扎稳打的学习,使基础更扎实。另一方面,在教学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估算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在这样一个生动、拓展的过程中,学生对算法才能有更多的理解,思维习惯和灵活度才能不断的提升,教学对于学生也就具有真实发展的价值,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产生许多有价值、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强.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2]王雅婷.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估算教学[J].学周刊,2013,09.
[3]叶完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5.
[4]杨在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估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94-01
一、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
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概念,估算并不是没有规律的猜测,他是一种有规律的数学的思考方法,它是人们运用一些数据的规律来推算出答案的大概范围。学生学习了这一方法之后,在学习还有生活中的帮助是不衡量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小学数学中的估算主要是围绕着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的。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取近似数估算、看数位估算、结合规律估算、联系实际生活估算等。当然,以上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随着对估算的了解和对学习的兴趣,相信学生会在学习中和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发现和总结,慢慢发现更多的例子。
二、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一)在计算前培养估算的意识。
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利用一些生活案例来引导同学, 让学生在计算前先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学生一些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了得数的大致范围,为下面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
教师经常在计算后,问一问学生:计算结果对吗?为什么错了?是否符合在计算前的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等。平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在计算后估算,在发现问题后,做到及时改正。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越精确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方法。
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相信使用过估算之后,学生尝到“甜头”,会增加使用的频率,在现实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会下意识使用估算。当然,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供给学生估算的机会和多指导一些估算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实现估算在数学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三、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一些案例的分析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结合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估算教学的要求,我国估算教学大体上总共存在如下几个弊端。
(一)先计算再估算。一开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未发现这类问题,但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出现了这类情况,而且不是个别同学。案例一:明珠小区有36栋住宅楼,每栋住24户,明珠小区大约一共有多少户?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一部分学生就先算36×24=864(户),然后再864户≈860户,这就是估算吗?笔者认为这样的估算是失败的,没有体现出估算的意义。这种情况是因为先计算再估算而导致计算量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时间的浪费,也谈不上对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对于“大约”的理解不到位。在数学教学中似乎“大约”一词已经成了估算的代名词,学生一看到“大约”就马上想到计算的时候要用“约等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案例二: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在这里,有学生就很快地列式估算336÷8≈40(分钟),其实在此处,我认为编写者的意图是要进行准确的除法计算,而不是估算。
(三)陷入了“四舍五入”。在一些纯计算的估算时候,有时候过分强调“四舍五入”,以至于估算的原本的概念意义消失了,变成了一些答案的“准确计算”, 这样是不正确的。
四、旨在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解决一些不需要确切答案的实际问题,这就是估算的价值所在。单纯的引用数学中的运算,并没有很强的实用性,难以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是能力。估算顾名思义只是大概的估算一下,并不是估算的值越相近就越好,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不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要把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如:“有350位同学要外出旅游,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把56看成50,这时7辆车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数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么每辆车56座肯定够坐了。第二,把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妈妈带了100元钱,买衣服要48元,袜子12元,够吗?”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这两个数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够了。第三,让估计值与精确值接近比较合理。如在超市购物付钱时,就需要把钱尽量估算得与精确值接近些,可采用把一个数估大、一个数估小等方法。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估算欲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唯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自觉地加以运用。
学生估算能力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多加练习和多家应用,这离不开教师持续不间断的努力。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在估算的的简单概念上,应该从学生的位置考虑,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基础和一定的经验,根据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的稳扎稳打的学习,使基础更扎实。另一方面,在教学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估算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在这样一个生动、拓展的过程中,学生对算法才能有更多的理解,思维习惯和灵活度才能不断的提升,教学对于学生也就具有真实发展的价值,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产生许多有价值、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强.浅谈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2]王雅婷.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的估算教学[J].学周刊,2013,09.
[3]叶完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15.
[4]杨在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