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某钢铁企业开发铁道用高强耐候钢Q550NH,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钢卷表面存在大面积红锈状氧化铁皮及柳叶状氧化铁皮压入缺陷。通过采取调整在炉时间、除鳞道次、粗轧出口温度、热卷箱模式等轧制工艺参数,研究了高强耐候钢表面氧化铁皮解决方法。通过提高粗轧出口温度,红锈状氧化铁皮消失;控制粗轧出口温度,缩短在炉时间,增加除鳞道次,并采用直通模式轧制,有利于柳叶状氧化铁皮改善,柳叶状氧化铁皮切除率由3.48%下降至0.2%。
【机 构】
:
日照钢铁有限公司板材轧钢制造部,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冶金技术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钢铁企业开发铁道用高强耐候钢Q550NH,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钢卷表面存在大面积红锈状氧化铁皮及柳叶状氧化铁皮压入缺陷。通过采取调整在炉时间、除鳞道次、粗轧出口温度、热卷箱模式等轧制工艺参数,研究了高强耐候钢表面氧化铁皮解决方法。通过提高粗轧出口温度,红锈状氧化铁皮消失;控制粗轧出口温度,缩短在炉时间,增加除鳞道次,并采用直通模式轧制,有利于柳叶状氧化铁皮改善,柳叶状氧化铁皮切除率由3.48%下降至0.2%。
其他文献
为评估广场空间特征对微气候的影响,在春、秋季对半干旱地区城市广场——包头市银河广场4种下垫面微气候要素进行实测,并利用ENVI-met软件建立不同围合条件及下垫面配置比例的模拟模型对其微气候调控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微气候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值拟合度高、误差小,能精确反映实验结果;2)实测结果显示,春季以密林、秋季以疏林保温效果最优,春秋季密林的增湿、降风作用明显;3)城市广场围合度、围合方向及下垫面配比直接影响过渡季保温、增湿、降风效果及人体舒适度改善指数值的大小,保温、降风效果较强的绿地-硬
Nd3+/Yb3+co-doped fluorobromide glass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melt quenching. The mid-infrared (MIR) luminescence of the Nd3+/Yb3+co-doped fluorobromide glass
千百年来尤其是工业文明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城市与自然有机结合之道。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可观可感可亲近的自然生境,构筑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也是城市中“诗与远方”凝练复合的理想空间,承载着人民的美好生活,彰显着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江苏自古文化荟萃,素有“人间天堂”美誉,是理想人居之地,也孕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江南园林。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致力于人居环境改善、园林文化传承,持续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率先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全国领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
福建省南靖县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是汉族稻作农业向闽西南山区拓展,逐步吸收土著生存智慧成就的农副养结合的复合型农耕聚落,其景观形态的形成是传统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复杂互动的结果,反映乡村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机制。采用人类学的文献研究、口述历史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初步还原传统农耕时期(清代至民国)聚落状况,包括“因地制宜”的农业生态系统及“顺天应时”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透过河坑村“人与天调”的聚落景观动态变化背后复杂的人与自然的互动,揭示传统农耕智慧下的乡村社会生态韧性。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的今天,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栖息地的重要载体,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自然生态展示区景观工程的设计与实践经验为例,基于国内外城市栖息地研究成果与实践方法,总结提出了以城市公园绿地为主的城市栖息地的营建路径,并针对该项目开展过程中影响绿地提升生物多样性功能的4个环节进行重点阐述,包括生态本底与景观功能评估、空间布局设计、分区生境优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等,以期为同类型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山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核心,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中国古代山水营建智慧是基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核心思想,在“人与天调”的实践观下形成的实践理论体系。在其指导下的山水营建实践以人地关系的和谐为核心,主要体现为“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地”和“时”分别对应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建”是人在时空中进行的活动,营建的因地因时制宜,就是三者的均衡统一。山水营建智慧指导下的实践表现为人居环境与山水自然环境从精神理念到物质现实层面的交融,体现在以下4个层面:敬畏山水自然的保护、依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转变,对聚落空间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如何继承与发扬西南彝族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协调智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田野调查,分析西南彝族生产生活实践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关系,并建立其与聚居环境的联系,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1)形成了西南彝族聚居环境中“农田-树篱-农田”的镶嵌景观格局、“聚落-林地”协调的空间格局,以及“林地-农田-牲畜圈”的资源持续利用格局;2)体现了西南彝族聚居环境中分井分类、刻木分水等用水智慧;3)土地资源的
多年来,中国形成了部门主导、分类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不同部门背景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基于部门、行业和专业的视角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规划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自然保护地和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体例研究、单个自然保护地规划专项研究,以及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研究3个层次。总体而言,中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呈现出了将实践研究作为主导研究方式;开展了大量针对国外的案例研究;拓展了多元的规划技术研究;支撑了标准规范的制定等特点。建议近期我国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应聚焦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地规划体系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与自
The adsorption of carbon atom on Fe surface and in Fe subsurface with and without rare earth(La and Ce)substitution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subsurface layer was studied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The carbon atom is predicted to adsorb at hollow and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程(SURE)对居民身体健康福祉、心理健康福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游玩绿地频次(游玩次数、停留时间)、在绿地游玩项目、绿地空间布局,以及受访者个体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