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皱褶处的生命悲剧——论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但师陀往往超越了人与时代之冲突中的生活悲剧本身,而走入对"生命"本身的悲剧的观照,直接抵达对存在本身的探询和追问。不论是无力抵抗命运的孤寂情绪,还是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理想生命形式的探求,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蕴涵着真正现代意味的孤独、忧惧,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的洞察和对生存苦难的神圣关怀,正是这一切,使得师陀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具有了深刻的现代人文内涵和真正的诗性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90例医学生,根据不同带教方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教学,给予研究组微课教学。对比两组医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满意度评价,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综合能力,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证明了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医学生的满意度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  
人的尺度所强调的是,社会进步要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尺度在根本上符合社会进步概念的人文意蕴,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兼容所谓的生产力尺度的要求。即使二者有不一致之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阐述了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述了和谐社会“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真善美辩证统一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念体系和思想认识方
商品市场供求态势决定着上下游价格传导关系,1998年以前,上下游价格传导关系密切;1998年以后.上下游价格传导关系松弛。1998年前后是中国商品市场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的分水岭
本文在转型经济学文献回顾与评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转型经济学视野中的转型主张及其理论缺陷。提出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理论观点,对中国转型模式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理论阐释
本文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平衡公式为基础,运用微元法推导出两大部类积累率之间的静态关系,结果表明:两大部类积累率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对应关系,而不是谁决定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