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商;教学观念;导向;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47—01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主要包括个体对情绪的感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满足于单纯教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不使知识和技能教学同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等教育相结合,便不是成功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不是先进的教育。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在培养学生情商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目的、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情商水平。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情感导向
1.提高自身情商,做好情感楷模。语文教师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和质量,高情商的语文教师能有效地交流情感、传递认知,使学生的审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情感丰富,乐于表达,善于表现,情操高尚,情趣高雅;能够妥善管理情绪、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如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在生活中有了不幸,在交往中有了矛盾,仍然面带微笑,给人以积极向上、从容优雅的姿态。
2.增强情感投入,引导学生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是指教师借助语言、文字、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信息,实现教学相融,师生心灵交流。语文教师不仅要用思想和逻辑说话,更要用生动形象的感情说话,这可以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具体来说,教师配合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态是向学生传达信息的最直接工具,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引领不仅从教学语言中表现出来,还从教师的姿态、表情、眼神等教态中表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向美、向善、向真。
二、运用教学手段,强化情感体验
1.听读结合,理解情感。教师要注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听知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学性课文,笔者在讲授时,突出范读,结合学生自己诵读,以读代讲,把学生引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感染他们,提高他们的理解水平。如听读《谈骨气》,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民族大义,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背诵时也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就能强化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义”不仅指意义,还应该包括知、情、理、义等好多内容。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教师在课堂上是主导者,所谓“主导”,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作品,把握文本的意义。积极的情感、激动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体验。这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共同深入作品的情感世界。笔者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在讲台上模仿了韩麦尔先生最后散学时的特定手势,持续了好几分钟,让学生看着手势用语言描述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心境,同学们讲出了韩麦尔先生充满内心的痛苦,对学生恋恋不舍,对侵略者的愤恨,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等等。一个模拟“手势”像一面旗帜和路标,像一出独幕剧,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看客和读者,而是情景中的“主人”。
3.树立榜样,推崇情感。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挖掘并推崇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精神美、情感美、心灵美,就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激励,其情商教育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离骚》中屈原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气度,《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手枪拍案而起的气概等等,推崇这些杰出人物的崇高情感,就能激发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在心中写下一个大写的“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商,是语文教学的优势,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商,是技术,更是艺术,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积极寻找师生心灵交流的切入点,促进学生情绪、情感、意志、协调等方面良好品质的发展。这不仅对学生当下学业进步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将来幸福生活和成功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4—0047—01
情商即情绪智力商数,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主要包括个体对情绪的感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只满足于单纯教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不使知识和技能教学同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等教育相结合,便不是成功的教育,不是全面的教育,不是先进的教育。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在培养学生情商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目的、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情商水平。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情感导向
1.提高自身情商,做好情感楷模。语文教师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和质量,高情商的语文教师能有效地交流情感、传递认知,使学生的审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情感丰富,乐于表达,善于表现,情操高尚,情趣高雅;能够妥善管理情绪、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如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在生活中有了不幸,在交往中有了矛盾,仍然面带微笑,给人以积极向上、从容优雅的姿态。
2.增强情感投入,引导学生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是指教师借助语言、文字、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信息,实现教学相融,师生心灵交流。语文教师不仅要用思想和逻辑说话,更要用生动形象的感情说话,这可以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具体来说,教师配合课文内容所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态是向学生传达信息的最直接工具,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引领不仅从教学语言中表现出来,还从教师的姿态、表情、眼神等教态中表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向美、向善、向真。
二、运用教学手段,强化情感体验
1.听读结合,理解情感。教师要注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听知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学性课文,笔者在讲授时,突出范读,结合学生自己诵读,以读代讲,把学生引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感染他们,提高他们的理解水平。如听读《谈骨气》,让学生感知爱国主义、民族大义,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背诵时也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就能强化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义”不仅指意义,还应该包括知、情、理、义等好多内容。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教师在课堂上是主导者,所谓“主导”,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作品,把握文本的意义。积极的情感、激动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体验。这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共同深入作品的情感世界。笔者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在讲台上模仿了韩麦尔先生最后散学时的特定手势,持续了好几分钟,让学生看着手势用语言描述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心境,同学们讲出了韩麦尔先生充满内心的痛苦,对学生恋恋不舍,对侵略者的愤恨,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等等。一个模拟“手势”像一面旗帜和路标,像一出独幕剧,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看客和读者,而是情景中的“主人”。
3.树立榜样,推崇情感。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挖掘并推崇课文中所表现的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精神美、情感美、心灵美,就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激励,其情商教育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离骚》中屈原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气度,《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手枪拍案而起的气概等等,推崇这些杰出人物的崇高情感,就能激发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在心中写下一个大写的“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商,是语文教学的优势,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商,是技术,更是艺术,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积极寻找师生心灵交流的切入点,促进学生情绪、情感、意志、协调等方面良好品质的发展。这不仅对学生当下学业进步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将来幸福生活和成功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