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信息是企业用来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与变动以及一定时段内企业经营成果的统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助于真实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也便于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指财务报告反应的信息与原始凭证的初始信息不一致。从动机来讲,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以分为无意失真和有意失真两种。前者的性质属于非故意过失,也称作会计错误。由于这类失真不是出于故意,经办人員也未从中获益,不具有隐蔽性,在复核中容易得到纠正,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这类失真并不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后者属于故意性质,也称作会计作弊,这类失真由于存在主观故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所说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就是有意失真。
当前国内企业中,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它导致会计信息无法正确、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社会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而且往往和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会计信息有意失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意失真存在主观故意性,经办人员舞弊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当企图;(2)往往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的歪曲或者被掩盖,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无法正确客观的反应企业实际;(3)有意失真行为的实施者可能是个人为之,也可能是团伙串通作弊;(4)有意失真多数事先都有预谋,手段比较隐蔽,很难发现;(5)有意失真由于事先预谋,所以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导致企业财产受损,资产流失以及国家税收损失等经济后果,而且往往伴随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特点导致有意失真所产生的危害极大,导致某些违法违规行为被人为掩盖,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导致税收与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误导信息使用人,破坏投资环境,严重损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会计信息有意失真的普遍存在既有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关管控机制的因素,也与国家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有重要关系。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漏洞使违法者有可趁之机
虽然近年来相继修订并完善了《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然而对于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并未明确,存在漏洞;硬性法律的可操作性也存在一定限制;法律法规本身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也导致漏洞的存在;对于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措施不力,违法成本太低;凡此种种,都给不法分子一定的可趁之机。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监督不力
首先是当前我国政府行为规范距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行政部门管理不严甚至有意纵容违法行为,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诱使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徇私舞弊,成就私利。
其次是审计力量薄弱,未能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使有效的监督。对非国有单位缺乏制度化监督,仍以国企为主。少数企业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监督力量比较薄弱。对审计单位自身的监督机制缺乏,导致外部审计被收买,审计结果失去真实性与独立性。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职业道德缺乏
就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看,财务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在账务处理上难免发生操作错误,导致无意失真。不少会计人员对于国家政策、法规不熟悉,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企业管理者的授意甚至指使下,制造违法会计信息,欺骗信息使用人,获得个人和企业的非法利益,造成国家与投资人的经济损失。
四、企业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
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有意失真最根本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通过会计舞弊,欺骗投资人,促进股市融资;企业所有人制造有意失真,欺骗税务机关,实现偷逃税款;部门经理或者分公司负责人等采取作弊行为,欺骗上级领导,实现绩效考核过关。虽然动机不一,后果的严重性也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造成了企业和国家的损失。在这些作弊过程中,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工作、报酬以及职务升迁等的考量,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帮助管理者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丧失职业道德。
针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环境到企业内部的微观管理环境,多头并进,遏制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
五、强化会计监督体系,实现会计信息的透明化
构建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内的多层次的会计立体化综合监督体系。政府审计重点针对国家级重大项目与重点行业企业,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社会审计机构负责一般企业的会计审计监督。扶持社会审计机构的企业化发展,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会计监督服务。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其工作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独立行使对会计处理的监督权力。
财政、审计、税务以及银行等职能部门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针对会计处理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加强查处和惩罚力度,建立高效有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其审计质量,确保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无意失真的直接原因就是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低下,例如记账不规范、资料不完整、科目不清等等,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意失真主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弄虚作假,图谋私利。因此,必须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从业务素质方面,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会计理论,提高业务技能,认真掌握《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和政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学习,运用最新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碰到的问题。 七 、完善法律法规,杜绝潜在漏洞
首先应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加强会计中介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提高会计监督机制的可操作性。
其次应继续完善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明确准则制度中的解释规定,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克服或者尽量减少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准则自身的不确定性。完善《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明确并加大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标准与细则,使其更加规范、科学。
最后应对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规范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公开。
八、健全内部管控体系,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所谓内部管控体系就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效益的可持续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建立的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内部业务活动调整的自律系统。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贯穿于从决策、执行、监督直至评估的每个阶段与层次,涵盖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全程,做到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内部管控体系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如上文所述,企业会计信息有意失真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其中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利益驱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会计从业人员出于工作、薪资或者升职等等方面的考虑,屈从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
九、推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电算化就是通过会计软件(联网)替代手工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通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是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成信息化会计处理系统。在当前互联网、电子货币和各种合算与审核工具软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更加便捷,透明度更高,会计监督也更为及时、直观。
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企业会计部门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政府财政部门联网的条件下,企业领导人与其它相关部门更加无法进行干预;会计人员不能随便更改会计处理办法,无法随意篡改会计数据,增强了政府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实时监督力度;通过会计部门不同人员的权限设置,加强财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与制约,降低内部串通舞弊的可能性;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操作,保证账账、账证以及账表相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有效避免了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提高会计处理效率。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与法制观念淡薄有关,此外,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率,必须从提高從业人员自身素质、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强化质量监督,提高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透明度等方面入手,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客观。
参考文献:
[1]王迪,邵华清,王欣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4期.
[2]霍香芬.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研究.管理观察,2011年14期.
[3]梁铁宇.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31期.
[4]徐爱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贸,2013年29期.
作者简介:王绘琳 (1992.06- ) ,女,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从事经济学研究;刘强 (1971.05- ), 男,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经济学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指财务报告反应的信息与原始凭证的初始信息不一致。从动机来讲,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可以分为无意失真和有意失真两种。前者的性质属于非故意过失,也称作会计错误。由于这类失真不是出于故意,经办人員也未从中获益,不具有隐蔽性,在复核中容易得到纠正,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这类失真并不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后者属于故意性质,也称作会计作弊,这类失真由于存在主观故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所说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就是有意失真。
当前国内企业中,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它导致会计信息无法正确、客观的反应企业的财务变动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社会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而且往往和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会计信息有意失真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意失真存在主观故意性,经办人员舞弊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当企图;(2)往往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的歪曲或者被掩盖,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无法正确客观的反应企业实际;(3)有意失真行为的实施者可能是个人为之,也可能是团伙串通作弊;(4)有意失真多数事先都有预谋,手段比较隐蔽,很难发现;(5)有意失真由于事先预谋,所以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导致企业财产受损,资产流失以及国家税收损失等经济后果,而且往往伴随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特点导致有意失真所产生的危害极大,导致某些违法违规行为被人为掩盖,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导致税收与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误导信息使用人,破坏投资环境,严重损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会计信息有意失真的普遍存在既有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相关管控机制的因素,也与国家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有重要关系。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漏洞使违法者有可趁之机
虽然近年来相继修订并完善了《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然而对于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并未明确,存在漏洞;硬性法律的可操作性也存在一定限制;法律法规本身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也导致漏洞的存在;对于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处罚措施不力,违法成本太低;凡此种种,都给不法分子一定的可趁之机。
二、政府行为不规范,监督不力
首先是当前我国政府行为规范距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行政部门管理不严甚至有意纵容违法行为,腐败现象的普遍存在诱使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徇私舞弊,成就私利。
其次是审计力量薄弱,未能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使有效的监督。对非国有单位缺乏制度化监督,仍以国企为主。少数企业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监督力量比较薄弱。对审计单位自身的监督机制缺乏,导致外部审计被收买,审计结果失去真实性与独立性。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职业道德缺乏
就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看,财务管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在账务处理上难免发生操作错误,导致无意失真。不少会计人员对于国家政策、法规不熟悉,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在企业管理者的授意甚至指使下,制造违法会计信息,欺骗信息使用人,获得个人和企业的非法利益,造成国家与投资人的经济损失。
四、企业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
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有意失真最根本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通过会计舞弊,欺骗投资人,促进股市融资;企业所有人制造有意失真,欺骗税务机关,实现偷逃税款;部门经理或者分公司负责人等采取作弊行为,欺骗上级领导,实现绩效考核过关。虽然动机不一,后果的严重性也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造成了企业和国家的损失。在这些作弊过程中,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工作、报酬以及职务升迁等的考量,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帮助管理者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丧失职业道德。
针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上述原因,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可行的措施,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环境到企业内部的微观管理环境,多头并进,遏制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
五、强化会计监督体系,实现会计信息的透明化
构建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内的多层次的会计立体化综合监督体系。政府审计重点针对国家级重大项目与重点行业企业,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社会审计机构负责一般企业的会计审计监督。扶持社会审计机构的企业化发展,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会计监督服务。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其工作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独立行使对会计处理的监督权力。
财政、审计、税务以及银行等职能部门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针对会计处理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加强查处和惩罚力度,建立高效有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其审计质量,确保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无意失真的直接原因就是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低下,例如记账不规范、资料不完整、科目不清等等,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意失真主因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低下,弄虚作假,图谋私利。因此,必须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从业务素质方面,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会计理论,提高业务技能,认真掌握《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和政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学习,运用最新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碰到的问题。 七 、完善法律法规,杜绝潜在漏洞
首先应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加强会计中介机构的自律制度建设,提高会计监督机制的可操作性。
其次应继续完善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明确准则制度中的解释规定,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克服或者尽量减少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准则自身的不确定性。完善《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明确并加大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标准与细则,使其更加规范、科学。
最后应对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规范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公开。
八、健全内部管控体系,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所谓内部管控体系就是指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效益的可持续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企业建立的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内部业务活动调整的自律系统。企业的内部管控体系贯穿于从决策、执行、监督直至评估的每个阶段与层次,涵盖企业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全程,做到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内部管控体系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如上文所述,企业会计信息有意失真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其中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利益驱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会计从业人员出于工作、薪资或者升职等等方面的考虑,屈从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
九、推行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电算化就是通过会计软件(联网)替代手工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通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是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成信息化会计处理系统。在当前互联网、电子货币和各种合算与审核工具软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更加便捷,透明度更高,会计监督也更为及时、直观。
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企业会计部门的独立性,尤其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政府财政部门联网的条件下,企业领导人与其它相关部门更加无法进行干预;会计人员不能随便更改会计处理办法,无法随意篡改会计数据,增强了政府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实时监督力度;通过会计部门不同人员的权限设置,加强财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与制约,降低内部串通舞弊的可能性;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操作,保证账账、账证以及账表相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有效避免了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提高会计处理效率。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关,也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与法制观念淡薄有关,此外,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率,必须从提高從业人员自身素质、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强化质量监督,提高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透明度等方面入手,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客观。
参考文献:
[1]王迪,邵华清,王欣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年4期.
[2]霍香芬.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对策研究.管理观察,2011年14期.
[3]梁铁宇.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31期.
[4]徐爱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中国商贸,2013年29期.
作者简介:王绘琳 (1992.06- ) ,女,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从事经济学研究;刘强 (1971.05- ), 男,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