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起点,才能又和教育紧密相连。幼儿年龄越小,游戏成分就越多,它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小班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直接依赖于玩具,他们边玩边想象、边思考、玩具收掉了,动作停止了,思维也就中断了。结构游戏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多年从事幼教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一、开拓视野是取得较好游戏效果的必要前提
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脑、钢琴、电声控玩具等精致美观的教育工具和玩具也蕴涵着更高的科技含量,兼之年轻的父母重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投资,使现在的幼儿增大了接触面和知识面,智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同时幼儿在接受系统地教育时,教师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丰富知识和开拓视野为主旨,从而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题材也更加广泛。
二、结构活动中的特点
在结构活动中,一般从游戏主题、内容、材料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的多向思维。
1.确定主题。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幼儿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建构。幼儿建构的内容是否离题,形象是否丰富,往往反映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对于小班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形式,引导幼儿自己提出构造主题,使幼儿对游戏主题、布局以及活动的顺序进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如构建“娃娃之家”,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这一主题讨论:需要什么房子?制作哪些家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会马上联想到:沙发、电视、电脑等等,这样,娃娃家的主题构建方案便在幼儿的谈话中大致勾画出来了,同时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2.支持孩子的假想。
在结构游戏中,小班幼儿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他们没有一定的建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运用对话、情感、行为鼓励幼儿发散思维,从而使幼儿把游戏开展起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例如:在一次游戏中,积塑区的王玉丰用几块积木塑拼插出了“显示器和键盘”,高兴地叫着:“老师,看,电脑”。我惊奇地说:“好先进的电脑,给我打几个字吧!”他假装打起字来,嘴里还数着:“1、2、3……”这时,孙明哲端着用积塑拼插的小碗请我吃饭,我边吃边说:“真香呀”。 王玉丰受孙明哲的影响,拆了“电脑”也请我吃肉,就这样我们三人一起又玩起厨房游戏了。
3.材料的有机利用。
为幼儿提供形状、质地不同而颜色鲜艳的玩具,可以诱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同一种结构材料可以建构出不同的物体形象;不同的结构材料也能建构出同一物体形象。在结构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选用一种材料再到多种结构材料的有机结合建构,这既为丰富幼儿的作品内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注意一: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不宜多集体活动,因为他们不善合作。小班的孩子大多以独自游戏和同伴之间平行游戏,依赖于游戏材料,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应注意游戏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便于幼儿开展结构游戏,避免幼儿因材料的缺少而争吵。
注意二:小班幼儿的游戏大多是自己经验的再现,创新意识不足,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使之能胜任的活动与任务,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注意三:丰富多彩的结构区。在活动室的一角,摆放着玩具橱,里面有适合幼儿的各种玩具,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玩具,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感官刺激,增进智力的发展。
三、变传统教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幼儿学,幼儿常常是被动的、机械的学,这样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若是抓住物体的特征,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将大大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结构水平。各种形状的、大大小小的积塑可以随心所欲地结构出各种物体。例如建构家具时,小圆桌单用堆积加高技能;方桌用对称排列,然后盖顶;椅子用排列技能。了解这一规律,进一步引导幼儿找出其他家具的特征。如沙发先用椅子结构方法,然后在两边对称排列积木当扶手;梳妆台用堆积、排列的技能。这种建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建筑物、动物等物体的建构上。幼儿自己动手建构物体,内心十分喜悦,既满足了幼儿操作与表现的需要,又诱发了他们的自由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一具多玩,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开放玩具橱,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玩具,在无固定场所、无固定形式、无教师直接指导下自由玩耍。这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如小班幼儿玩“小棍”,有的把它当作金箍棒;有的把它当大炮;有的把它当马骑;还有的扛在肩上当枪……先后玩出若干种花样。幼儿所想所玩的绝大多数是直接生活的再现,另一部分则是间接生活的再现和向往境界的体现。而幼儿拼搭的物品,往往比较夸张,是一件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结构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灵巧,还能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它能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具有创新意识。幼教工作者,要时时刻刻关注幼儿,引导并帮助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一、开拓视野是取得较好游戏效果的必要前提
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脑、钢琴、电声控玩具等精致美观的教育工具和玩具也蕴涵着更高的科技含量,兼之年轻的父母重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投资,使现在的幼儿增大了接触面和知识面,智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同时幼儿在接受系统地教育时,教师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丰富知识和开拓视野为主旨,从而游戏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题材也更加广泛。
二、结构活动中的特点
在结构活动中,一般从游戏主题、内容、材料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的多向思维。
1.确定主题。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幼儿围绕主题内容进行建构。幼儿建构的内容是否离题,形象是否丰富,往往反映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对于小班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形式,引导幼儿自己提出构造主题,使幼儿对游戏主题、布局以及活动的顺序进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如构建“娃娃之家”,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这一主题讨论:需要什么房子?制作哪些家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会马上联想到:沙发、电视、电脑等等,这样,娃娃家的主题构建方案便在幼儿的谈话中大致勾画出来了,同时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2.支持孩子的假想。
在结构游戏中,小班幼儿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建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他们没有一定的建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运用对话、情感、行为鼓励幼儿发散思维,从而使幼儿把游戏开展起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例如:在一次游戏中,积塑区的王玉丰用几块积木塑拼插出了“显示器和键盘”,高兴地叫着:“老师,看,电脑”。我惊奇地说:“好先进的电脑,给我打几个字吧!”他假装打起字来,嘴里还数着:“1、2、3……”这时,孙明哲端着用积塑拼插的小碗请我吃饭,我边吃边说:“真香呀”。 王玉丰受孙明哲的影响,拆了“电脑”也请我吃肉,就这样我们三人一起又玩起厨房游戏了。
3.材料的有机利用。
为幼儿提供形状、质地不同而颜色鲜艳的玩具,可以诱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同一种结构材料可以建构出不同的物体形象;不同的结构材料也能建构出同一物体形象。在结构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选用一种材料再到多种结构材料的有机结合建构,这既为丰富幼儿的作品内容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又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注意一:越是年龄小的幼儿,越不宜多集体活动,因为他们不善合作。小班的孩子大多以独自游戏和同伴之间平行游戏,依赖于游戏材料,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应注意游戏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便于幼儿开展结构游戏,避免幼儿因材料的缺少而争吵。
注意二:小班幼儿的游戏大多是自己经验的再现,创新意识不足,当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体验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使之能胜任的活动与任务,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信,取而代之的是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注意三:丰富多彩的结构区。在活动室的一角,摆放着玩具橱,里面有适合幼儿的各种玩具,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玩具,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感官刺激,增进智力的发展。
三、变传统教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幼儿学,幼儿常常是被动的、机械的学,这样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若是抓住物体的特征,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将大大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结构水平。各种形状的、大大小小的积塑可以随心所欲地结构出各种物体。例如建构家具时,小圆桌单用堆积加高技能;方桌用对称排列,然后盖顶;椅子用排列技能。了解这一规律,进一步引导幼儿找出其他家具的特征。如沙发先用椅子结构方法,然后在两边对称排列积木当扶手;梳妆台用堆积、排列的技能。这种建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建筑物、动物等物体的建构上。幼儿自己动手建构物体,内心十分喜悦,既满足了幼儿操作与表现的需要,又诱发了他们的自由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一具多玩,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
开放玩具橱,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玩具,在无固定场所、无固定形式、无教师直接指导下自由玩耍。这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有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如小班幼儿玩“小棍”,有的把它当作金箍棒;有的把它当大炮;有的把它当马骑;还有的扛在肩上当枪……先后玩出若干种花样。幼儿所想所玩的绝大多数是直接生活的再现,另一部分则是间接生活的再现和向往境界的体现。而幼儿拼搭的物品,往往比较夸张,是一件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结构游戏不仅能使幼儿的手灵巧,还能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它能发散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具有创新意识。幼教工作者,要时时刻刻关注幼儿,引导并帮助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