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熙瓷器上的刀马人物、战争场面非常流行,俗称“刀马人”,典型的故事有《三国》、《水浒》。瓷器上画这种战争题材,从侧面反映出满族拿下江山不是轻而易举的,也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在康熙前期的瓷器上看不到歌舞升平的场面,比如“百子龙灯”、“狮子绣球”,画的都是战争场面,这跟我们建国初期一样。早年拍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都是战争题材的片子。等拍《甜蜜的事业》的时候是1979年,建国三十年了。岁数大一点的人,都知道《甜蜜的事业》这部电影,主题歌叫《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那么,等康熙那时候的生活充满阳光了,才在瓷器上画“狮子绣球”之类的喜庆纹饰,一开始绝对不画,这是政治对艺术的直接影响。
西方人非常喜欢“刀马人”这种瓷器,原因有两点:一、题材的认知。16世纪到17世纪,整个欧洲也处在一个战争时期,也是骑马打仗。过去战争都比较原始,骑马打仗的战争形态延续了上千年,当时的欧洲人跟我们一样,也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很容易理解,容易沟通。二、工艺的认知。当时瓷器绘画受徽派版画的影响,画得非常精致。明明没画几个人,但场面非常宏大,笔法潇洒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基于这两点原因,西方人非常重视这类瓷器。目前已知的重要的康熙“刀马人”瓷器,国外特别多,国内反而很少。因为在近一百多年来,它不停地流向西方。
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逛文物商店。当时国家基本上还没有这类市场,不像现在这么开放,所有卖瓷器的基本都是国家开的店。我有一次去一个公家的店里,一进门看见地上有一个大花盆,画的就是刀马人物。那个花盆很大很重,搁在地上,我就蹲下来看。我看的时候,注意看花盆的沿下,写的是“大清康熙年制”。但问题是那店里所有人都没有蹲下来,谁也没有看见这六个字,就我看见了。我特别高兴,知道他们犯懒,所以就把这花盆买了,拣了个漏儿。
文物商店的人认为那是一个民窑花盆,其实它是一个重要的官窑。由于那个花盆体量非常大,工匠没办法把款写在底部,只能写在口沿上。但写在口沿上头,不好看,所以只能写在反面。你只有蹲下,才能看见它的款。从这点上看,就是说凡事不能犯懒。古人就说:勤能补拙。有时你笨,但勤快,这事儿也能成。
编辑的话:平和的瓷器和征战的刀马人图样放在一起,居然还挺和谐的。可见美的东西是可以多角度欣赏的。马未都讲的刀马人,让我们对这个瓷器的纹样印象深刻,美器总是以独到的面貌呈现,同时又和文化一脉相通,声息相连。
西方人非常喜欢“刀马人”这种瓷器,原因有两点:一、题材的认知。16世纪到17世纪,整个欧洲也处在一个战争时期,也是骑马打仗。过去战争都比较原始,骑马打仗的战争形态延续了上千年,当时的欧洲人跟我们一样,也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很容易理解,容易沟通。二、工艺的认知。当时瓷器绘画受徽派版画的影响,画得非常精致。明明没画几个人,但场面非常宏大,笔法潇洒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基于这两点原因,西方人非常重视这类瓷器。目前已知的重要的康熙“刀马人”瓷器,国外特别多,国内反而很少。因为在近一百多年来,它不停地流向西方。
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逛文物商店。当时国家基本上还没有这类市场,不像现在这么开放,所有卖瓷器的基本都是国家开的店。我有一次去一个公家的店里,一进门看见地上有一个大花盆,画的就是刀马人物。那个花盆很大很重,搁在地上,我就蹲下来看。我看的时候,注意看花盆的沿下,写的是“大清康熙年制”。但问题是那店里所有人都没有蹲下来,谁也没有看见这六个字,就我看见了。我特别高兴,知道他们犯懒,所以就把这花盆买了,拣了个漏儿。
文物商店的人认为那是一个民窑花盆,其实它是一个重要的官窑。由于那个花盆体量非常大,工匠没办法把款写在底部,只能写在口沿上。但写在口沿上头,不好看,所以只能写在反面。你只有蹲下,才能看见它的款。从这点上看,就是说凡事不能犯懒。古人就说:勤能补拙。有时你笨,但勤快,这事儿也能成。
编辑的话:平和的瓷器和征战的刀马人图样放在一起,居然还挺和谐的。可见美的东西是可以多角度欣赏的。马未都讲的刀马人,让我们对这个瓷器的纹样印象深刻,美器总是以独到的面貌呈现,同时又和文化一脉相通,声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