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头鳋病的诊治

来源 :内陆水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geqin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病原体为多态锚头鳋、鲤锚头鳋、鲩锚头鳋等,感染鲫、鲤、鲢、草等鱼类。若寄生在口腔中,则鱼嘴一直开着,称“开口病”;若寄生在鳞片和肌肉中,造成鱼体的出血和发炎;老虫阶段寄生部位的鳞片往往轷缺口”,可导致累枝虫和钟虫的寄生,象棉絮一样,又称“蓑衣病”。是淡水鱼类尤其是鲫鱼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鱼病,该虫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鱼类食欲和生长,严重时可造成一定死亡。间接危害是因该虫寄生损伤鱼体常诱发出血性流行病。笔者曾于2005年8月下旬诊治过一例锚头鳋病,现将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医院产科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的方法及评价。方法:对来我院建卡的孕妇实施产前健康教育。结果:产前健康教育实施后,孕妇在听课人数、对知识的掌握、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母乳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早孕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2月80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人
为了研究广西石漠化地区坡面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简化的湿筛方法,分析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和浸润时间条件下,广西省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段黄色石灰土中占绝对多数的>5 mm团聚体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浸润时间在10~40min范围内变化时,小于某粒径土壤团聚体百分含量随浸润时间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土壤团聚体遇水破裂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被浸润前10 min;初始含水率从12.82%增加至21.14%时,土壤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灌注法(食道深部注入),对槟榔粉和阿苯达唑2种药物驱除黄鳝肠道棘头虫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药物都有较好的驱杀效果,其中阿苯达唑的驱虫率最高达
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高空间分辨率地表反射率图像,采用POV-ray逆向光线追踪模型考虑地形影响,进行不同观测几何下的低空间分辨率地表反射率图像模拟;并以垂直观测为例,基于POV-ray逆向光线追踪模型生成地表反射率;并通过与真实反射率图像做比较,得到整幅图像的相对误差在-0.01~0。结果表明,基于POV-ray模拟地表反射率可行。
油田注水开发导致采出液的含水量逐年增加,部分区块采出液水体结垢导致集输管线堵塞等各种问题日益严重.根据耿83区高含钡锶离子的特点,分别采用常规水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