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设计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要求
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3、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的新要求
(1)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教学设计要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变革。
(3)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要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4)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领域知识类型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的特点,“量体裁衣”进行教学设计
(5)要辩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关系——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结论与过程,目标与策略,…等。基本方法——多一些辩证法,少一些绝对化;多一些具体分析,少一些一刀切;多一些基本理念,少一些个人观念。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操作要义
1.教材分析——对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本节课内容进行理解及教学资源开发的思考。
学生分析——分析教学对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认真分析学生是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体现——正确分析学生的情况,有利于选择正确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熟知的课程资源,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教学设计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针对过程性目标,设计教学,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过程”,来实现三维目标。
寓言故事: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吃馒头,吃了一个没有吃饱,就吃第二个,吃了两个还是没有吃饱,就吃第三个,吃下去三个后肚子饱了。吃饱以后他就后悔了;早知如此,不如就吃第三个馒头了,前面两个都浪费了。
借用这个故事我们来分析“代数式概念”教学设计。
四﹑数学教学设计的模式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五﹑教學程序设计(过程设计)
1、问题设计,提出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合情合理的提出问题,而数学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首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实质就是提出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并激发他们参与探究关系的动机和兴趣。
2、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在参与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例如讲绝对值概念时,教学程序设计为:
(1)利用数轴来给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让学生画数轴并标出-2,+2,0,-6,+6这些数所对应的点。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与原点的关系,并启发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结合来,从而建立绝对值的概念。
3、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对于定理,判定,性质的形成经过观察,想象,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方法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命题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数学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堂评价方法的设计:
1、结果性评价:问题串,小题组,分层议练题。
2、过程性评价:课堂观察表,学生小组评价。
注意:评价方法必须具有激励作用,必须关注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创新思维;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数学教学设计的新要求
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分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3、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的新要求
(1)充分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教学设计要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同步变革。
(3)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要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4)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不同领域知识类型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的特点,“量体裁衣”进行教学设计
(5)要辩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关系——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结论与过程,目标与策略,…等。基本方法——多一些辩证法,少一些绝对化;多一些具体分析,少一些一刀切;多一些基本理念,少一些个人观念。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操作要义
1.教材分析——对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本节课内容进行理解及教学资源开发的思考。
学生分析——分析教学对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认真分析学生是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体现——正确分析学生的情况,有利于选择正确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发学生熟知的课程资源,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新要求
教学设计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针对过程性目标,设计教学,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过程”,来实现三维目标。
寓言故事: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就吃馒头,吃了一个没有吃饱,就吃第二个,吃了两个还是没有吃饱,就吃第三个,吃下去三个后肚子饱了。吃饱以后他就后悔了;早知如此,不如就吃第三个馒头了,前面两个都浪费了。
借用这个故事我们来分析“代数式概念”教学设计。
四﹑数学教学设计的模式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2、概念课教学采用“结构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自学→提炼→交流→形成结构→巩固练习。
3、定理新授课教学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交流→鼓励猜想→引导论证→运用结论。
五﹑教學程序设计(过程设计)
1、问题设计,提出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合情合理的提出问题,而数学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应首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实质就是提出问题的过程能使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并激发他们参与探究关系的动机和兴趣。
2、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在参与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例如讲绝对值概念时,教学程序设计为:
(1)利用数轴来给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让学生画数轴并标出-2,+2,0,-6,+6这些数所对应的点。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点与原点的关系,并启发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距离”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结合来,从而建立绝对值的概念。
3、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
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对于定理,判定,性质的形成经过观察,想象,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方法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命题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数学教学评价与反思
课堂评价方法的设计:
1、结果性评价:问题串,小题组,分层议练题。
2、过程性评价:课堂观察表,学生小组评价。
注意:评价方法必须具有激励作用,必须关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