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x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本科教育教学的经验,对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培养更多人才。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59-02
  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关键。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已渐渐显露[1]。作为三峡库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重庆三峡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成立较晚,其人才培养方式还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据此,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学生的个性化和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等因素,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原则
  1.1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 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是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性文件,为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政策依据。所以,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必须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导向。例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在教学改革的中,要把“增加实践环节”作为重点改革内容之一,着重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2]。据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2 以社会需求为宗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剧,市场对人才需求目标发生了改变,人才衡量标准的多元化也发生巨大变化。众多用人单位不再单一的追求高学历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更看重应聘者的能力而不是文凭,因为文凭高低并不代表实际能力的高低。因此,学历由政府认可变成由市场认可。所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以社会需求为宗旨[3]。
  1.3 以服务地方为目标 地方院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能力为根本,以教育知识为主体”,培养“地方性”人才以适应地方食品产业发展的需求。
  1.4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型极强的专业之一,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新产品开发、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人们的合理膳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结合本学科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重点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2.1 明确办学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重庆三峡学院是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唯一的一所应用型大学。始终坚持“立足三峡、服务三库区、面向全国”办学理念,为库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迄今为止共申办了38各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7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设置。该专业成立之初,就秉承学校“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办学思想和理念。
  三峡库区食品资源交较为丰富,例如,红心猕猴桃、柑橘、柚子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另外,三峡库区有很多农产品可用于深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目前,食品产业以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落后,产品多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因而制约着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因此,产业的转型势在必行,即由过去的粗加工形式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转移,在此过程中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结合对食品产业、企业的调研,更加坚定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能力为根本,以教育知识为主体,培养“地方性、职业性、应用性”人才[4];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食品加工、食品检验等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毕业后能够从事食品加工、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
  2.2 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学科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适应性、就业竞争力的专门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立足一个平台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多模块、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制定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制订培养方案,并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必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如食品工程方向学生定位为现场食品加工工程师或技术员,食品质量安全方向学生定位为现场品控员或检验员等。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为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应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能力培养”为根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依据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还应增加软饮料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等食品工艺类课程的学时比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则应增加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卫生检验等课程的学时比例。具体设置课程原则:一是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前瞻性的专业课程。二是注重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将三者融于一体。三是淡化专业之间界限,依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科大类构建不同专业方向,学生课可根据不同的爱好进行选择,建设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
  2.3 突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增加食品工艺学、食品检测与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以及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在课程实验中设置了部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学院利用申报市级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加快了实验室的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设置了食品检测与分析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果蔬加工实验室、食品发酵实验室等,以满足校内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完成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学校更加注重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与多家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在假期可以去企业实习,使学生在实际实习过程有所进步。通过“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的锻炼,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把握,不能发挥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遵循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时,应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如重要专业课程进行多媒体授课,同时带领学生进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实习。或是邀请企业的生产负责人、产品开发负责人给学生进行实际生产知识的讲座。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能否实现的关键[6]。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原则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的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加强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力支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性教学工作;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导师的选聘、职责、管理、考核等进行规范化,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和个性化的服务。
  3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是我院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对创新性人才需求所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激烈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学院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结合本科教育的经验,明确“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题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内与校外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了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实践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社会适应性大大提高,学生就业增加说明本专业的影响力、社会认可度正逐步增大。
  参考文献
  [1]潘力.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62-63.
  [2]张国华, 徐云青.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76-78.
  [3]王维坚,张一,余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2):113-115.
  [4]姚宏亮,汪如春,戴鼎震.地方性院校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31-32.
  [5]刘树青,江晓路,牟海津.创新性综合实验在食品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608-611.
  [6]于海峰,邵秀芝,崔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學环节的改革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5:143-144.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变化以及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营养成分在各层次土壤中的含量与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秸秆全量还田+优化施肥的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都相对最高,无秸秆还田+优化施肥的全氮含量相对最高。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60-03  N、P
期刊
摘 要:《动物遗传学》作为现代农业高校基础课程,在医学、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遗传学知识在各个学科的扩展与延伸表现尤为重要,尤其作为畜牧专业的必修课程更是意义深远。遗传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逻辑性,在教学实践中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现代课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助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横峰县主要示范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抗病、抗虫品种推广使用技术;生物农药防控病虫技术;灯光诱控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控技术;“三高三低”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采取的示范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领导、技术培训和宣传、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和确保项目实施经费的到位。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比非示范目区为害损失率降低2.5%~5.3%,平均降低3.9%,
期刊
摘 要:川岩江风景区以其优美的森林景观和独特的“马帮文化”愈来愈吸引各地游客的到来。为探讨川岩江风景区生态保护和景点开发建设,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保证景区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保证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对川岩江风景区及沿线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现代化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该区域的生态保护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川岩江风景区;旅游
期刊
摘 要: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对保护黄山森林资源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近年来,黄山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支持、技物配套、目标考核、综合服务,使该工程取得初步成效。针对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对策建议: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健全工程监管体系,落实长效管护措施,规范档案管理等。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06-02  1 生物防火隔
期刊
摘 要:选取了几种除草剂对烟田杂草进行了封闭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d、10d,各药剂处理均未对烟苗产生明显药害。施药后20d,50%敌草胺150g/667m2、33%施田普140mL/667m2、96%金都尔70mL/667m2、33%二甲戊灵140mL/667m2对杂草株防效均较好;施药后40d,各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一般。  关键词:除草剂;烟田杂草;防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5
期刊
摘 要:林业是农村的传统产业,因为种种原因,如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等导致林业产值低、效益低。该文针对南方多数地区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毛竹、杉木3大当家树种的森林经营现状和潜力,提出了提高林地产出的森林经营措施、发展方向、目标及对策。  关键词:林业经济;森林经营;措施;目标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13-02  根据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期刊
摘 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通过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基本建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总结姜堰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主要做法与经验基础上,指出了该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现状;对策建议;姜堰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目前教学的主要载体。为了适应现代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介绍了多媒体在生物工程专业生化工程与设备教学中的应用,指出了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加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更好的为生化工程与设备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生化工程与设备;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49-02  
期刊
摘 要:该文从响水县机插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机插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三方面进行了祥细的论述,为今后机插秧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对策;响水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41-04  机插秧有利于加快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降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