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法宝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自古重节俭。早在《左传》中就有这样的议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就是说,节约是高尚的道德;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谚、民谣,如“惜衣常暖,惜食常饱”,“笑破不笑补,三补又一新”等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谚语,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节俭在中华民族中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巨大魅力。
  节俭所以能够自古至今,传扬不衰,就在于无论对修身、持家、治国,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对个人,节俭的第一大作用就在于它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在原始社会,人人都要参加劳动,所以人们自然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另外,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任何浪费都无异是自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有过一种俭朴的生活,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可以说,节俭的产生也是与人们的生存需要无法分割的。进入阶级社会后,广大下层民众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节俭仍是他们能够生存的保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字字,一声声包含了几千年来多少百姓的血汗和心声。在他们看来,只有节俭才能保证生存,珍惜劳动成果已成为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
  对于节俭与生存的关系,墨子早已有所认识,还专门著有《节用》一书,来阐发自己的观点。他曾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即节俭才能生存发展,纵欲放荡就会招至灭亡。因此,他主张在饮食、衣裘、兵甲、舟车、宫室、丧葬等方面都应节用,以实用为宜,要使王公大臣的消耗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是奢侈,应该杜绝,否则就会挥霍民财,侵害他人的生存权。墨子的这些观点包含着尊重劳动、爱惜民财、节俭朴素等积极内容,对中华民族俭朴美德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真正把节俭与修身紧密相连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曾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俭以养德”,指的是俭朴生活能够培养和增进人的高尚情操,它把人们的视线从物质的追求转移到道德修养的层次上,转移到对义的追求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身方法。
  对于持家,节俭的作用人所共知。
  宋仁宗时,张知白任宰相,但他仍保持着过去在地方做小官时的生活水平,有人劝他说:“您的收入也不少了,何必如此清苦?外面人都说您是为博取虚名,在这儿装穷呢。”张知白叹道:“我今天的收入,不可能永远保持,一旦收入不如今天,而家人已过惯奢侈的生活,就可能要败家了。还不如总保持这样一种家风,免得后世子孙奢侈受害呢!”张知白的头脑是相当清醒的。“一人知俭一家富”,家庭要兴旺就必须节俭。早在战国时代,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就曾说过:“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若用力虽勤,却挥霍无度,积之涓涓,用之浩浩,家庭又怎能兴旺呢?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俭以兴家,奢侈败家,古今公理。西晋武帝时的太尉何曾,生活十分奢侈豪华,每天吃饭就要用去一万钱,他却还说菜不好没法下筷子。他的子孙奢侈之风更甚,每顿饭必须要有四方珍异美味,一天吃饭要用去两万钱,奢侈的结果,后来他们家一个个都败落了。荀子曾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若只求奢侈,败家必然。“理家靠节俭”的古训实在是不谬的。
  对于治国,节俭更是安邦定国不可缺少的良策。
  春秋时孔子就曾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观点。也就是自己节俭而爱护百姓,使百姓按农时耕作,国家才能富强。荀子更明确提出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即节约用度,才会有所余剩;富裕人民,人民才会富足。“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富贵丘山之积矣”。墨子也有同样的观点,“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节俭,去掉无用的费用,不用扩充土地,就可使国家增加一倍的利益,使人民得到好处。相反,若“纵欲而失性……以治身则危,以治国则乱,以入军则破”。即:若奢侈纵欲无度,对于治身、治国、治军都是极大的灾害,甚至身危、国乱、军败,遭到国破家亡的命运。
  当前,国家正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戒奢倡俭,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的身边小事做起,集沙成塔,为建设节约型的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永远富强。〖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夏季昼长夜短,暑气灼人。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而功能衰退,适应性差,耐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那么,老年人怎样安全地度过盛夏呢?    防躁戒怒,清静养神  酷暑火气旺盛,老年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应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使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养成心平气和的良好习惯。切不可紧张焦虑、烦躁激动,而使心火内生、辄生脑热,故在民间有“心静
随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朋友也想学习电脑,但苦于自己年龄大,记忆力差,文化底子薄,使一些老年人“望屏生畏”,不敢涉及。我也是退休老人,根据自己几年来学习电脑的亲身经历,谈谈我的体会。1.照葫芦画瓢,不究理论直接操作。老年人学电脑和年轻人不同,不能从理论上一点一点地学,而重点要放在实际应用上。“一看二摸三描述”,在没开机之前,先仔细观察电脑的外部结构,把键盘、鼠标、开关、主机等各个按
不宜“快速冷却”人们在户外活动后为尽快消除汗热,往往喜欢冲冷水浴来“快速冷却”。这一方法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在体内。同时,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可引起休克。而且可使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乘凉而入”。不宜浓妆艳抹因为化妆品可堵塞毛孔,妨碍汗腺分泌,影响体温的调节。正常人的皮肤是弱酸性的,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使用化妆品后,会使皮肤丧失抗菌
吾师曰:“道的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文化始于黄帝,集大成于老庄。”依我看还要早,从广成子所撰《浮黎鼻祖金华秘诀》说到“九层丹法,天元为最”来看,当追溯到远古……漫长的六七千年修道炼丹(仙)的实践所形成的“道学”、“丹道学”一直影响并带动着易学、儒学、医学、武学的发展。或者说,同源(神学)并蓄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对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共建和谐世界,这一‘双和模式’”的提出,中国道教应该做些什么呢?回答
〔原文〕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①。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②。”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③。”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④!”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⑤。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⑥!”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⑦?”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⑧;功被天下,守之以让⑨;勇力抚世,守之以怯⑩;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
讨论了协同设计环境下,项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同时对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进行了描述,并对系统设计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保证了系统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