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校教育形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北京有北京大学、北京小学,一直没有北京中学,直到2013年9月她的成立。新诞生的北京中学,承载着太多的夢想与期望,虽说如此,但我们不能心急,一切事情都要慢慢来、从头来,摒弃急功近利与浮躁的心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校与改革创新,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重点,通过四大体系的构建,不断改革学校形态,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一流的学校?就是那些最接近教育规律的学校。北京中学要朝着一流的学校迈进,就要努力地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不断地探寻教育规律,让自己静下来,用心观察、聆听与思考,教育原点究竟在哪里?教育规律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办学的起始阶段必须要思考的。心越大,就越要守得住安静,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落,经得起挫折。只有静下来,才能听得见真理的声音。
  一、“教育即生长”
  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而非加工的过程。所谓加工,是指预先设计好目标与标准,然后对学生进行“加工”或训练,让他们达到这个标准。但无论我们进行怎样完美的设计,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根本不可能“设计”出他们的未来。学生的成长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信任他们,并为这种内在的生长力量提供帮助与保护,让他们发展得更顺畅些。每个学生都如同一粒“种子”,在获得必要的阳光、水分与营养的情况下,都会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成长为它最好的自己。教育的前提是信任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做两件事情,一是“帮助”,尽可能地帮助这些“种子”获得所需的阳光、水分与营养,二是“保护”,尽力阻止外来干扰力量对他们内在力量的破坏。
  “教育即生长”,是北京中学的基本教育命题,也是我们教育哲学的起点:一是相信每个正常发育的学生都有着向上向善的内在成长动力;二是教育就是要帮助与保护学生享有适合的成长环境。信任学生,尽力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这是我们办学的文化
  基因。
  那么,面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我认为要重点关注、理解并实施以下四个词语所代表的内涵。第一,信任。信任是北京中学的核心文化,它是教育的前提,是让师生心灵相通的钥匙。第二,发现。教师在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首要的不是急于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认真地做一个观察者,发现他们的优点、特点,包括缺点。第三,支持。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可能才是学生成长最需要的帮助。第四,引导。生长是从一个不成熟的状态向成熟状态迈进的过程,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学生,尽管有内在成长的动力,有向上向善的愿望,但一定也会面临方向与方法上的困惑或偏离,需要我们的引导。支持与引导,很多时候是互为一体的。信任、发现、支持与引导,是北京中学的每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四个关键性词语,也应成为我们的
  教风。
  我们从不同的地方相聚在北京中学,以后又会从这走向四面八方,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北京中学的校园应以怎样的阳光与空气涵养师生呢?我们希望学生以后能够很好地立身处世,实现人生价值。一是要“和”,懂得如何与自己、他人、社会以及自然和谐相处。“和”是一种品格、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无论学生将来走多远,“和”的能力是他们人生幸福的最基本能力。二是要“特”,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和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特长,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有“不同”的境界与能力。三是要“乐”,人生的最大快乐是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不断研究它、追求它,沉浸其中,乐在其中。这是幸福的奥秘,也是创新的基础。和而不同,乐在其中,这是中华文化的宝贵智慧,蕴含着君子的立身处世之道,也成为了北京中学所倡导的
  校风。
  “世界因我更美好”,这是北京中学的校训。我们希望北京中学的人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着怎样的工作,都能记住这句话。这个世界,可以是大世界,也可以是小世界,可以大到整个人类、自然与社会,也可以小到身边的小集体、他人与他物,还包括自我的小世界。第一,不给别人添麻烦;第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第三,积极帮助别人;第四,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第五,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这一校训,彰显出了北京中学的两大特性:人文性和创新性。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一定要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校长与教师应该是积极的人道主义者,学校要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同时,学校要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创新人才。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友善的人,一个爱国的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并将自己立于天地之间、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
  二、学校改革新形态
  1.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
  我们积极构建了文化立校、民主治校、学术兴校和开放办学的治理体系。
  第一,文化立校。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文化,学校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文化的发展。建设学校先建设文化,发展学校先发展文化。我们以“世界因我更美好”为校训,崇尚“和而不同、乐在其中”的校风,以“享幸福人生,做中华栋梁”为培养目标,将“仁、智、勇、乐”作为学生成长的必备品格,将“学习能力、共处能力、生活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同时,积极弘扬信任文化,努力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不断形成自由舒展而又能充分生长的良好校园生态。
  第二,民主治校。学校办学战略的核心,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努力通过改善治理机制、建立学校章程,切实让师生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建立了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北京中学议事会制度,设立了教职工代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委员会,让民主办学成为学校的治校
  之魂。
  第三,学术兴校。教育的创新,需要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我们尊重教育规律,崇尚学术,鼓励自主,加强研究,引领教师以科研课题为载体,深入发现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育人模式,致力于让北京中学真正成为一所学术之校。例如,我们组建了学术顾问团队,连续举办了四届“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开展“北中讲堂”,邀请近百位名师名家走进校园与师生对话;实施“教改项目负责制”,让教师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创新   能力。
  第四,开放办学。四年来,我们不拘形式,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兄弟学校、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开放、共享教育经验与成果,追求互動双赢。积极加盟“世界高中名校联盟”,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密切的师生互访活动。
  2.构建人格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以“让人成为人,让自己成为自己”为改革方向,以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为抓手,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人格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课程注重系统性与贯通性
  我们以人格教育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整体设计与推进,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潜能课程相融合的立体化课程结构,建立了大小学段制和长短课时制。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突出学科素养、提升自主能力、丰厚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校园民主、集体精神、跨界交流、公益活动、领导力提升等项目,促进学生学会共处;通过养成习惯、拥有爱好、涵养气质、提升生活技能等措施,促进学生学会生活;通过自由平台、创新实践、丰富阅历、传统文化、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等内容,促进学生学会创新。
  (2)课程突出丰富性与选择性
  学校基础课程分设必修、必选与限选,设立学科群;拓展课程分设学院、阅历、服务、雅趣、健身五大系列;潜能课程分设领导力、创造力、特长、特需四大系列,全校设立一百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课程的开设,均在广泛征求学生与家长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既充分发挥学校的引导功能,又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实际获得感,促进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有机平衡。
  (3)课程强化综合性与实践性
  学校设立自然大课堂,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深山老林露营、远足,深度融入大自然;持续开展“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活动,完成300多个课题研究,写出近90万字的研究报告;开设“世界大课堂”,组织学生进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体验学习;开展“首都博物馆课堂”课程,组织学生到各博物馆开展深度学习。此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开展综合主题的项目研究,每周开设两节STEM课程、两节戏剧课,同时开展物联网、创客等课程的学习,不断促进学生进行人文、艺术、科技等跨领域的学习与
  研究。
  3.构建自主学习教学体系
  我们以“信任、发现、支持、引导”为教风,以“教学做合一”为学风,积极构建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给学生让渡出创造的空间。
  一是探索个性化学习。首先,逐步优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潜能课程的比例,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其次,实施以学生学习风格为选择依据的走班教学,建立自修、研修、导修、讲修的走班学习机制,积极鼓励学生自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建立个别化辅导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实施线上学习,支持并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积极引领学生在志趣中学习。一方面是在艺术、体育、技术等学习领域尝试引入“学科群”,逐步扩展到其他学习领域;另一方面是通过拓展课程、潜能课程,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志趣,实现志趣培养与潜能激发的融合。
  二是探索联系性学习。首先,推进学科内的联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学习,从整体入手,“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注重“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引导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与沟通,不断地予以结构化与体系化。纵向上,以核心概念为抓手,对学科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打通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潜在知识界限,进行一体化的思考与建构;横向上,以一本教材为基础,充分研究运用多版本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校本化建构,逐步形成学生学习的校本化材料,引导学生在广泛的联系与比较中学习。其次,推进跨学科的联系。我们整合历史、地理与思想品德学科开设了社会课程,整合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开设了科学课程,并分别实行“综合—分科—综合”的教学模式;尝试整合语文与英语、语文与社会、艺术与技术等学科开设综合的专题性课程,鼓励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跨学科学习,突破学科、班级、年级、学校以及教师的
  界限。
  三是探索体验性学习。学校注重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实现“教学做合一”。(1)在教中学,积极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教学”。教师提前明确好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负责,由学生小组集体上台讲解,并与其他小组互动、质疑与评价。此时教师不是评判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2)在做中学。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远比听一遍要深刻得多。(3)在创中学。要让学生在创造中传承,用创造的方式学习。(4)在研中学。一方面,在活动的策划中学习,参与自己撰写的活动策划方案的竞投标,接受公开答辩质询;另一方面,在课题的研究中进行学习,经历开题、研究、结题的过程,撰写研究报告。(5)在行中学。打破学校围墙的边界,建设大地上的课堂,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是北京中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
  方式。
  4.构建个性发展评价体系
  我们坚持以评价为导向,以评价体系的建立来促进学校教改的发生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一是尝试学分制,设立了包含必修学分、选修学分、荣誉学分的学分体系,采用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进行基本评价。二是尝试星级评价制。评价形式既有传统的纸笔测验考试,更有项目作业、研学报告等;评价内容既有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更有对他们综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三是尝试综合素养评价。我们制定了《北京中学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办法》,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确定指标体系,将“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新”的主要目标分解到以上板块的指标体系中。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完整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和校园生活的多个方面,适时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个体及集体的发展状况予以诊断。
  现在,我们还处于小规模办学阶段,相当于是先期建立一个教育改革“苗圃”,试图培植一些“苗子”,以期今后能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移植”,为整个区域的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一点探索的作用。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还只是一颗静默的“种子”,但只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她一定能生长得枝繁叶茂,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
  绿意。
  (作者系北京中学校长、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孙建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汗”语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媒介,是进入新的生活方式、展示新的生活形态的口令。“汗”语言正在入侵生活方式,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下的人,正在用他们熟知的“汗”语
穷和富本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富翁和穷鬼。 --题记 穷学者与富商人相遇,唇枪舌剑不可避免。 你说我腹内草莽而满身铜臭,我说你穷困潦倒却自命清高;你说我书画满 架只是附庸
清末民初,川内各地专业或业余川剧艺人搭班或合班唱戏谋生,收徒传艺,科、社、班、团兴起,城乡川戏班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在四川省内形成资阳河、下川东、川西、川北等川戏流派
一、男和女,你和我都逃不过爱情《2046》王菲与木村相拥而眠王菲唱:这次抱紧你未必落空。她爱上了别国的他,父亲反对,他也远走,她没有悲伤,没有流泪,她在房中咿咿呀呀来来回
中国禁止那些导致公共秩序混乱、威害公共安全的教派活动。中国宪法保护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庙宇屹立于中国各地,它们毫无例外地服务于各种宗
目的 探讨中间葡萄膜炎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的图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UBM对 2 1例 (35只眼 )经临床眼科及双目间接检眼镜结合巩膜压迫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正常组织器官的稳定平衡及病理状态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因素对细胞凋亡既有诱导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如细胞因子、基因、病毒、类固醇、辐射、营养不良、T淋巴细胞等.在正常和损伤角膜中也有凋亡的证据.上皮、内皮及基质中的IL-l通过角膜细胞凋亡来调节角膜细胞和损伤愈合,上皮损伤(如紫外线照射、准分子激光PRK手术、病毒感染等)导致前基质下大量角膜细胞凋
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居民、百姓们的物质生活之丰富,让一些发达国家的百姓都非常的羡慕。然而,在丰富的物质生活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步履维艰。现今,中国传统戏
刑场上飘荡的红雨伞,承载着一对亲生母女最残酷的相认,也承载了一名普通民警对一名极刑罪犯的诺言。 Red umbrella floating on the execution ground carries the most bru
高校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统计工作(以下简称信访统计工作)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统计工作一个细小的分支。尽管信访统计工作与专业统计工作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