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由于在施工材料选择不当和技术不成熟等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量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民建;常见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常用的技术,得到了建筑行业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房屋和高层建筑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的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工程设计工作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是关系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国家标准或业主提出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在这里业主提出的要求要在国家技术标准要求之内,不能脱离或者违背标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负法律责任。确保服务年限内混凝土的质量,其结构在使用年限内不必进行大修。为达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重视结构的设计。避免复杂形状结构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设计结构,其施工质量就易于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断面的结构构件中,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以防在该断面处形成过宽裂缝。经验表明建筑平面布置有突变处的混凝土楼盖,常是裂缝发生的薄弱环节。显然,这些与设计是紧密相关的
1.2混凝土的浇筑
对于土建结构中常规混凝土的浇筑,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混凝土的浇筑不能导至离析。特别是浇筑高柱或高墙时,不可以采用高抛散落方法,而应该采用溜槽或其它有效的措施。
b.体积较厚的混凝土要分层均匀地浇筑,切记“一刀切”的大堆倾倒,然后靠振捣器来振平的施工方法,在工期紧张的时候,由于劳动者的素质不高,对质量意识认识不强,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人为的简化工作流程,工作粗犷,这就要求广大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教育,灌输质量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分层浇注具体每层厚度取决于采取的浇筑方法及其效果。在分层浇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层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表层过度泛浆。
c.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振捣器能使混凝土中的空气排出而又不致引起离析。同时振捣器不应伤及已初凝的混凝土层,或者导致钢筋位移或碰坏。要求施工人员富有经验,技术熟练,这个环节是决定浇注成败的关键。
d.施工缝的留置应得到设计方的许可。通常设置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施工缝有可能成为抗渗的薄弱环节,除非采取专门的设计构造和施工技术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修整完毕。
e.浇筑混凝土尽量应该连续进行。如无法避免的有间歇,其间歇时间也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续浇前应采取相应措施,如留浆等。
f.超过初凝时间后的混凝土“冷缝”,应组织专人进行表面处理和清洗。浇筑完毕后,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污染,并及时擦洗干净。以上就是混凝土施工中浇筑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具体施工中各个单位应该根据设计建筑物的不同,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2. 加强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控制措施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质量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多方面入手,其中建筑材料的把关、施工工艺的创新、施工技术化、质量监理手段的发展等都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2.1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中,材料的选择是实现施工质量购关控制的基础条件之一。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材料选购人严格把握和控制材料的选购关,坚决杜绝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流入到工程建设中。同时,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中,材料选员还要仔细检查建筑材料的出厂日期与合格证书,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质量检测报告等。
2.2科学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重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顺序,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散热,避免裂缝出现。在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控制温度在25摄氏度以内,利用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测量技术,了解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内部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定性指导施工,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从而控制裂缝的出现。在凝土浇筑前应该检查模版的标高,尺寸,强度,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鋼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到隐蔽工程质量记录表;清除模版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版的缝隙和孔洞应该堵严;对木模版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者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该清除淤泥和杂物,并且应该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于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润湿: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下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该由底层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振捣的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其次,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排除气泡,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2.3完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要及时保证混凝土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差,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正常发展,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大面积的底护板必须预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后再加上二层的草包,此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控制措施。及时的掌握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差和降温的速率,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延长养护时间,在混凝土拆膜后要及时回土或者增加覆盖养护。在寒冷的天气中或者温度变化的环境下,及时预防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的早期裂缝出现发展。
2.4监理单位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在国内工民建施工中,监理单位是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参与部门,监理单位以科学的质检手段与方法,对工民建施工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施工单位要强化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职能,并且积极配合支持监理单位开展和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不得进行人为的阻碍或干扰。对于监理单位提出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快速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出引发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与客观影响,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与计划,力争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真正落在实处。
3总结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建筑行业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要涉及到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依托国内建筑行业强大的施工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否则难以真正实现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国内工民建整体质量的强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林,王元明.浅谈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J].山西建筑,2008(1).
[2]刘向南,杜小杰.国内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常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月刊,2007(4).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工民建;常见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一项常用的技术,得到了建筑行业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房屋和高层建筑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的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做好混凝土施工前的工程设计工作
混凝土的结构设计是关系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混凝土结构应根据国家标准或业主提出的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在这里业主提出的要求要在国家技术标准要求之内,不能脱离或者违背标准,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负法律责任。确保服务年限内混凝土的质量,其结构在使用年限内不必进行大修。为达到预定的结构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重视结构的设计。避免复杂形状结构和密集的配筋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为易于施工的混凝土设计结构,其施工质量就易于得到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也好。在相同断面的结构构件中,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以防在该断面处形成过宽裂缝。经验表明建筑平面布置有突变处的混凝土楼盖,常是裂缝发生的薄弱环节。显然,这些与设计是紧密相关的
1.2混凝土的浇筑
对于土建结构中常规混凝土的浇筑,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混凝土的浇筑不能导至离析。特别是浇筑高柱或高墙时,不可以采用高抛散落方法,而应该采用溜槽或其它有效的措施。
b.体积较厚的混凝土要分层均匀地浇筑,切记“一刀切”的大堆倾倒,然后靠振捣器来振平的施工方法,在工期紧张的时候,由于劳动者的素质不高,对质量意识认识不强,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人为的简化工作流程,工作粗犷,这就要求广大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教育,灌输质量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分层浇注具体每层厚度取决于采取的浇筑方法及其效果。在分层浇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层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表层过度泛浆。
c.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振捣器能使混凝土中的空气排出而又不致引起离析。同时振捣器不应伤及已初凝的混凝土层,或者导致钢筋位移或碰坏。要求施工人员富有经验,技术熟练,这个环节是决定浇注成败的关键。
d.施工缝的留置应得到设计方的许可。通常设置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施工缝有可能成为抗渗的薄弱环节,除非采取专门的设计构造和施工技术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全部修整完毕。
e.浇筑混凝土尽量应该连续进行。如无法避免的有间歇,其间歇时间也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续浇前应采取相应措施,如留浆等。
f.超过初凝时间后的混凝土“冷缝”,应组织专人进行表面处理和清洗。浇筑完毕后,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污染,并及时擦洗干净。以上就是混凝土施工中浇筑的一般要求和方法,具体施工中各个单位应该根据设计建筑物的不同,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2. 加强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控制措施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施工质量问题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多方面入手,其中建筑材料的把关、施工工艺的创新、施工技术化、质量监理手段的发展等都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2.1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中,材料的选择是实现施工质量购关控制的基础条件之一。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材料选购人严格把握和控制材料的选购关,坚决杜绝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流入到工程建设中。同时,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中,材料选员还要仔细检查建筑材料的出厂日期与合格证书,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质量检测报告等。
2.2科学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重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顺序,以保证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散热,避免裂缝出现。在混凝土的内部与表面,控制温度在25摄氏度以内,利用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测量技术,了解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的内部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变化情况,根据测得的数据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定性指导施工,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从而控制裂缝的出现。在凝土浇筑前应该检查模版的标高,尺寸,强度,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鋼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到隐蔽工程质量记录表;清除模版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版的缝隙和孔洞应该堵严;对木模版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者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该清除淤泥和杂物,并且应该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于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润湿: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下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该由底层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振捣的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其次,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排除气泡,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2.3完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养护工作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要及时保证混凝土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控制好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差,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正常发展,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大面积的底护板必须预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后再加上二层的草包,此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控制措施。及时的掌握混凝土的内表温度差和降温的速率,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延长养护时间,在混凝土拆膜后要及时回土或者增加覆盖养护。在寒冷的天气中或者温度变化的环境下,及时预防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的早期裂缝出现发展。
2.4监理单位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在国内工民建施工中,监理单位是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参与部门,监理单位以科学的质检手段与方法,对工民建施工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施工单位要强化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职能,并且积极配合支持监理单位开展和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不得进行人为的阻碍或干扰。对于监理单位提出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快速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出引发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与客观影响,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与计划,力争将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真正落在实处。
3总结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建筑行业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要涉及到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依托国内建筑行业强大的施工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的支持和保障,否则难以真正实现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同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于国内工民建整体质量的强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建林,王元明.浅谈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J].山西建筑,2008(1).
[2]刘向南,杜小杰.国内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常遇到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月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