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当下社会交际的必修课。人际关系的良性运转,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社会角色的肯定,自我幸福感的提升,都有益处。对于家庭成员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要素。家庭作为最基础性的社会单位。构建和谐家庭,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谐家庭
一、引言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当下社会交际的必修课。人际关系的良性运转,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社会角色的肯定,自我幸福感的提升,都有益处。对于家庭成员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要素。家庭作为最基础性的社会单位。构建和谐家庭,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家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一)亲子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
家庭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涉及众多,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调节与润滑的作用。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无论是对于老人,还是夫妻而言,家庭生活都是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开始。与子女之间友爱与和善的互动是家庭的稳定器,亲子关系最为重要,最能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是相互理解。
(二)代际关系是家庭和谐的“风向标”
代际关系作为两代人的关系处理,尤其是与老人的关系处理,是家庭和谐与否的“风向标”。代际关系的复杂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日常行为处事,都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婆媳关系,成为代际矛盾多发易发的重灾区。赡养老人本身是每一个成年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婆媳之间,无论是家庭角色的特殊性,自我定位的多变性,成为代际交往能否良性运转的风向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恶婆婆”、“毒媳妇儿”成为无法抹去的印记。相互的尊重与理解只是婆媳关系处理的入门课,在生活中总是秉持双重标准甚至是多重标准,进行相互审视,才是问题处理的症结所在。
(三)夫妻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核心“中轴线”
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在于和谐夫妻关系的构建。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中轴线”,处于家庭关系的“十字路口”,夫妻关系的良好运营与构建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男权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演变早已不是具体事件的演绎,而是自我心理的认可和自我认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讲师陶涛对北京市家庭做了一项实证研究,主要是夫妻职业相对地位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1]其实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各自家庭背景。在该项实证研究中,以职业和收入为切入点,研究夫妻关系的变量与不变量。研究的职业内容分为三类家庭:男强女弱家庭、男女相当家庭、女强男弱家庭。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地位与经济收入呈现女强男弱的家庭,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的主观幸福感,都呈现较低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女性的地位在提升,男女平等性在慢慢改善,但是回归家庭,面对妻子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对家庭经济贡献的增加,男性的主观幸福感却呈现降低姿态。因而,男权思想与文化早已不是简单的具体事件的映射,而是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庭,男性普遍心理与潜意识的主观映射。
三、良好人际关系视域下和谐家庭的构建
(一)家庭的和谐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建构与维持
父母与子女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彼此尊重。亲子间的矛盾多是观念上的冲突与理念上的分歧。随着子女的成长与成熟,观念与思想,理念与规划,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反复的摩擦,这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对于婆媳关系,不管是传统文化的遗毒,还是多重标准的束缚与制约。婆媳的天敌意识与观念需要弱化甚至淡化,天敌的色彩与文化熏陶只会使家庭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作为中间调解的男主人翁,需要自我随机应对,智慧解决,相互疏导,才能使两端的天平趋于平衡。
而夫妻关系是最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对与解决。面对复杂琐碎平淡的家庭日常生活,夫妻的相处之道只有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慢慢摸索,符合个人家庭特色,才能构建自我家庭的和谐。
(二)物质财富的丰盈与精神财富的富足,是家庭和谐的保障
物质财富的满意,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度符合自我角色定位,主观幸福感才会有所提升。随着物质财富的逐步满足,精神世界的填补与丰富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只是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家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构建,家庭问题和矛盾只会由量变升级为质变。休闲娱乐、文化陶冶、精神世界的富足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尤为明显。
(三)和谐家庭评价标准的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助理研究员邝洁在其和谐家庭的研究中,总结了和谐家庭的评价结构,即心态平和度、感觉幸福度和空间自由度。[2]家庭的和谐有多种多样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关键是掌握住影响家庭和谐的“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陶涛,李丁.夫妻职业相对地位与家庭幸福感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15(3):74-86.
[2] 邝洁.论构建和谐家庭的要素的结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10-113.
[3] 穆光宗.论家庭幸福发展[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86-87.
关键词: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和谐家庭
一、引言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当下社会交际的必修课。人际关系的良性运转,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社会角色的肯定,自我幸福感的提升,都有益处。对于家庭成员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要素。家庭作为最基础性的社会单位。构建和谐家庭,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主观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家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一)亲子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
家庭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涉及众多,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子女在家庭生活中起着调节与润滑的作用。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无论是对于老人,还是夫妻而言,家庭生活都是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开始。与子女之间友爱与和善的互动是家庭的稳定器,亲子关系最为重要,最能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是相互理解。
(二)代际关系是家庭和谐的“风向标”
代际关系作为两代人的关系处理,尤其是与老人的关系处理,是家庭和谐与否的“风向标”。代际关系的复杂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日常行为处事,都能体现出来,尤其是婆媳关系,成为代际矛盾多发易发的重灾区。赡养老人本身是每一个成年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婆媳之间,无论是家庭角色的特殊性,自我定位的多变性,成为代际交往能否良性运转的风向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恶婆婆”、“毒媳妇儿”成为无法抹去的印记。相互的尊重与理解只是婆媳关系处理的入门课,在生活中总是秉持双重标准甚至是多重标准,进行相互审视,才是问题处理的症结所在。
(三)夫妻关系是家庭和谐的核心“中轴线”
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在于和谐夫妻关系的构建。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中轴线”,处于家庭关系的“十字路口”,夫妻关系的良好运营与构建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男权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演变早已不是具体事件的演绎,而是自我心理的认可和自我认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讲师陶涛对北京市家庭做了一项实证研究,主要是夫妻职业相对地位与家庭幸福感的关系。[1]其实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各自家庭背景。在该项实证研究中,以职业和收入为切入点,研究夫妻关系的变量与不变量。研究的职业内容分为三类家庭:男强女弱家庭、男女相当家庭、女强男弱家庭。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地位与经济收入呈现女强男弱的家庭,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的主观幸福感,都呈现较低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女性的地位在提升,男女平等性在慢慢改善,但是回归家庭,面对妻子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对家庭经济贡献的增加,男性的主观幸福感却呈现降低姿态。因而,男权思想与文化早已不是简单的具体事件的映射,而是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庭,男性普遍心理与潜意识的主观映射。
三、良好人际关系视域下和谐家庭的构建
(一)家庭的和谐需要良好人际关系的建构与维持
父母与子女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彼此尊重。亲子间的矛盾多是观念上的冲突与理念上的分歧。随着子女的成长与成熟,观念与思想,理念与规划,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反复的摩擦,这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对于婆媳关系,不管是传统文化的遗毒,还是多重标准的束缚与制约。婆媳的天敌意识与观念需要弱化甚至淡化,天敌的色彩与文化熏陶只会使家庭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作为中间调解的男主人翁,需要自我随机应对,智慧解决,相互疏导,才能使两端的天平趋于平衡。
而夫妻关系是最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对与解决。面对复杂琐碎平淡的家庭日常生活,夫妻的相处之道只有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慢慢摸索,符合个人家庭特色,才能构建自我家庭的和谐。
(二)物质财富的丰盈与精神财富的富足,是家庭和谐的保障
物质财富的满意,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度符合自我角色定位,主观幸福感才会有所提升。随着物质财富的逐步满足,精神世界的填补与丰富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只是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视家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构建,家庭问题和矛盾只会由量变升级为质变。休闲娱乐、文化陶冶、精神世界的富足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尤为明显。
(三)和谐家庭评价标准的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助理研究员邝洁在其和谐家庭的研究中,总结了和谐家庭的评价结构,即心态平和度、感觉幸福度和空间自由度。[2]家庭的和谐有多种多样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关键是掌握住影响家庭和谐的“度”。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陶涛,李丁.夫妻职业相对地位与家庭幸福感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15(3):74-86.
[2] 邝洁.论构建和谐家庭的要素的结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110-113.
[3] 穆光宗.论家庭幸福发展[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