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上党、邯郸、桐柏、中原突围、陇海路、定陶、巨野、-城、同蒲、临浮、滑县、巨金鱼、豫皖边、晋南、豫北、鲁西南、张家店、高山铺、豫西、伏牛山、邓县、宋河、襄樊、郑州、应城、樊城、荆门、陕南、贵阳、成都、西昌、昌都等战役,并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运城、吕梁、汾孝、洛阳、大别山反围攻、宛西、宛东、豫东、淮海、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
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十四军第四十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十军第二十九师。后起之秀是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其他主力师为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第十军第二十八师。
第二野战军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赵兰田、周学义、李德生、杨俊生、吴忠、周发田、徐其孝、向守志、崔建功、何正文、尤太忠、萧永银、查玉升、符先辉、王砚泉、童国贵、汪家道、杨树根、陈忠民、邢荣杰、黎锡福、刘丰、张显扬、齐钉根、李觉、胡华居、金绍山、魏洪亮等。
善打硬仗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师长赵兰田少将
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从旅长到师长,赵兰田为把这支部队打造成第二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定陶战役中,赵兰田率部首先阻击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然后围歼整编第三师,最终活捉第三师师长赵锡田。豫北攻势作战,赵兰田不待主力到达,即果断指挥所部包围敌第四十九旅。赵兰田恐敌逃脱,打破常规,在白天总攻,将敌全歼,俘少将旅长以下3400人。羊山集战斗,赵兰田争得主攻任务。他超前指挥,解决了主攻部队间的协同问题,攻占了羊山主阵地。
1951年,赵兰田率第三十一师隶属志愿军第十二军战斗序列。在5月进行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赵兰田带两个团突破当面敌人阵地后,向纵深穿插发展,在三巨里地区受到美军坦克集群的阻击。赵兰田当机立断,绕过美军,天亮前插到杨洪公路。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赵兰田打破常规,率部在白天冒着敌机轰炸和炮火打击,坚持前进。到达釜峰时,他们又遭遇美军,仅凭借手中的轻武器无法突破美军的阻击。于是,第九十一团从敌左翼绕道插入其纵深。至20日,该团已前出到“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下珍富里。21日,志愿军全线向北转移。
面临被美军和南朝鲜军切断全师退路的险境,赵兰田沉着冷静,派作战科长出寻最远的第九十一团,自己指挥第九十三团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掩护第九十一团北撤。第九十一团是“红军团”,战斗作风勇猛顽强。该团在被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60名,创造了奇迹。第九十三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主力团,有着“朱德警卫团”的血脉,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就是该团的杰作。赵兰田指挥第九十三团与美军艰苦较量,最终既完成了掩护任务,又保全了团队。在上甘岭战役中,第三十一师是主力盾牌之一,第九十一团五连战士胡修道在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3号阵地时,打退敌人十余次冲击,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纪录,守住了阵地。
滇南战役中创辉煌的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周学义少将
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该师前身是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二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
在淮海战役中,第十旅作为围歼黄维兵团的主力尖刀之一,与敌精锐部队血战,连克胡庄、王小庄、李圩子、杨圩子。最后在攻克核心阵地杨文学庄时,第二十九团经过逐街逐屋的浴血拼杀,取得完全胜利。
周学义担任第三十七师的首任师长后,率部一路南下,在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中,始终担任主力尖刀,战果不俗。在滇南战役连续49昼夜的大追歼行动中,周学义率第三十七师担任前卫,与兄弟部队密切协同,越过桂西荒山僻野,在云贵高原上14天疾进1000余公里,终于追上了国民党军第八兵团。这也是蒋介石残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支重兵集团。周学义率部首战蒙自机场,封锁敌军从空中逃往台湾的通路;再战锡都个旧,切断了敌军从陆上逃往越南的道路;三战元江铁索桥,活捉敌兵团司令汤尧及其副手曹天戈,歼敌3万余人。
“刀劈三关”的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少将
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该旅旅长李德生与萧永银、尤太忠并称王近山手下的三员猛将或曰小虎将。
李德生的经典战例之一是“刀劈三关”,攻克襄阳。是谓一劈琵琶山,二劈真武山,三劈铁佛寺。进攻琵琶山时,李德生的阵地指挥所一再靠前,部队猛打猛冲,以突然威势制伏敌人。第二关真武山又高又陡,明碉暗堡一层又一层。山下有河流环绕,形成天然屏障。第十七旅冒着敌人施放的黄磷弹的浓烟,仅用了20多分钟,就攻上山头,摧毁多个碉堡,占领真武山。攻打铁佛寺时,李德生到前沿观察,决定双管齐下,克敌制胜。他先命令部队昼伏夜出,隐蔽地挖交通沟接近城关,然后率部从地面、地下两路进攻,一举拿下了铁佛寺,扫清西关障碍,为最后总攻建立了主要阵地。总攻襄阳时,李德生担任破城指挥员。他带着副旅长一直深入到最前沿,仔细观察之后,将敌人城上的地堡、炮楼、火力点绘成平面图,编上号码,再根据攻击目标及部队的火器性能,逐一分工对号,制订了周密的作战方案,为一举攻破城垣,活捉特务头子康泽立下大功。
李德生的经典战例之二是扬威上甘岭。1952年10月中旬,升任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刚刚一个月的李德生,在上甘岭战役打了七天后,率一个加强师,统归第十五军指挥。接着,李德生担任五圣山战斗指挥所指挥,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第十二军和第十五军部队。在597.9高地防御战中,歼敌1500人;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反击及防御战中,歼敌7000人。 被誉为“太行山区四位出类拔萃的参谋之一”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何正文少将
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该师师长何正文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称为“太行山区四位出类拔萃的参谋之一”。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何正文任参谋长。首仗挺进豫西,何正文率第二十七旅前卫团拿下白杨,轻取明皋,攻克田湖,占领嵩县,开局四战,连环四捷。
淮海战役中,何正文拟订作战计划,协助秦基伟和李成芳指挥第九纵队,与第三纵队协同作战,仅用10个小时,一举攻占淮北战略枢纽宿县,切断了津浦铁路,将刘峙集团分割为南、北两大股。继而,第九纵队又奉命进行南坪集阻击战,为歼灭黄维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双堆集围歼战中,第九纵队属东突击集团,主攻小张庄。何正文常常到前沿视察,研究攻克野战坚固阵地的方法,肯定并推广了战士们发明的“堑壕工事”。这种工事前后沟通,左右相连,既能防御,又能进攻。最后,崔建功率领第二十七旅经过一场血战,终于砸开了黄维设置在小张庄的这颗“硬核桃”,创造了“依沟夺沟,依堡夺堡”,攻克敌人平原野战城池的宝贵战术经验。
因战功突出,何正文在纵队改为军时,担任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1952年,何正文升任四川军区参谋长。1957年,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手下三员小虎将之一的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尤太忠少将
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尤太忠在第六纵队成立伊始参加陇海路战役时,机智歼敌,一战成名。当时,第十七旅的任务是从城西和城南攻打兰封,并歼灭火车站守敌。副旅长尤太忠主动要求带领第四十九团攻打南门。这时,敌情突变,一列增援兰封的辎重火车即将进站,如果让火车进站,势必增强敌火力,对解放军攻城不利。于是,尤太忠立即率部设伏,将列车炸翻在城外,并歼灭火车上的一个军官营。攻打南门时,尤太忠指挥部队炸开城门,身先士卒冲进城内,与守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攻克兰封城。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已升任第十六旅旅长的尤太忠,率部作为右路军后卫,护卫刘邓首长及中原局机关由汝南过汝河。当解放军到达汝河北岸时,大批国民党军已占领了南岸的渡口和村庄。这时,尾追刘邓大军的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已与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接上火,情况十分紧急。刘伯承、邓小平命令尤太忠继续以第四十六团阻击追兵,以主力接替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保护临时架设的浮桥,掩护全军过河。这时,敌人以飞机和大炮向第十六旅阵地狂轰滥炸,分兵几路向第十六旅阵地猛扑,企图切断解放军南进通路。尤太忠沉着指挥,将敌人放近打,以短促火力给敌重大杀伤,直至发展到白刃战,敌人始终未能突破第十六旅阵地。在激战中,刘邓大军首脑机关安全渡过汝河,第十六旅完成了掩护任务。第四十六团也渡过汝河,尤太忠下令炸毁了浮桥,将国民党军十几个师全部挡在汝河北岸。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尤太忠指挥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突破涟川以北敌阵地,击溃土耳其旅一部。第二阶段,美军切断了第三十四师的归路,部队四面受敌。尤太忠临危不乱,准确地判断敌情,沉着指挥全师利用夜幕掩护,未发一枪脱离险境。
一手带出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前身部队的勇将萧永银少将
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萧永银一直担任第十八旅旅长。在纵队改称军时,旅也扩编为师。这时,萧永银升任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由于聪明伶俐,萧永银14岁就当了司号排长。当警卫排长时,他才18岁,被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看上,调到自己身边。在一次战斗中,萧永银受重伤准备留地方,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坚持让人抬着他过草地。西路军西征失败,萧永银拼死保护军首长程世才、李先念突围。抗日战争时期,萧永银又成了刘伯承、邓小平的爱将。
萧永银打仗爱动脑筋。他当营长时,偷袭大杨庄夺山炮,被刘伯承赞为“一次艺术的战斗”。鲁西南战役时,时任第六纵队第十八旅旅长的萧永银受命分割敌第三十二师和第七十师。当时敌已收缩,他果断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根据敌两个整编师拥塞在六营集的情况,第十八旅乘敌突围时猛然出击,打了大胜仗。
萧永银最出名的一战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汝河之战。当时,河南岸从油坊店到汝南埠一线全被敌人占领,后有追兵,形势非常严峻。萧永银命令五十二团为左翼,五十三团为右翼,齐头并进,强行攻击前进,从正中杀过去,抗住两边敌人。一夜之间,部队打开了一条长十余里、宽六七里的通道。接着,萧永银立即将后卫变前卫,自己代替营长指挥,抗击尾追之敌。刘伯承称其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围歼黄维第十二兵团时,萧永银连续派3个战斗小组攻击敌人阵地,得出敌人要逃的判断,命令第十八旅率先出击,为歼灭黄维兵团勇立头功。
在阳江追歼战中猛追猛打的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师长查玉升少将
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二十二旅。该师历史比较短,前身为1947年2月由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新编第七团、第二军分区警备第五团、第四军分区独立第一团在山西灵石地区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二十二旅。1947年7月,改称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1947年11月,第二十二旅正式纳入第四纵队建制。
第二十二旅刚一成立,查玉升就担任旅长,三年多没变。他率部参加了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的斗争和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
在广东战役的阳江追歼战中,查玉升率第四十一师主力附第四十师的主力第一一八团为中路,由高明地区出发,先占领新兴,歼敌第六十三军一部,俘敌千余人,切断了由高要南逃之敌的退路,然后迅速向阳春和阳江一线果断追击。经一天猛追,进至恩平东北的圣堂圩地区,接触上了敌后卫部队。当进至阳江东北20公里的合山圩地区时,查玉升所部已把后卫之敌紧紧咬住,并不断向阳江迫进。追击的第六天,第一一八团和第一二二团合力解放了阳江城。紧接着,第一一八团二营强渡漠阳江,占领了西岸华龙地区的制高点,控制了白沙圩通往平岗圩的道路。这样,解放军就把敌人包围在以平岗圩、廉村为中心的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5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在最后的围歼战中,第四十一师被编入东集团,与西集团部队一起,对敌人实施向心攻击。经过一天激战,第四兵团共6个师把被围的4万多逃敌全部歼灭。 善于独立作战的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师长符先辉少将
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符先辉作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先后担任副旅长兼参谋长、两郧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等职,为把第五十五师打造成主力师作出了贡献。
1947年,根据战略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刘邓大军及陈谢兵团渡河作战,第十二旅立即过丹江到陕南、鄂北地区作战。
后来,该旅长期单独活动于陕南山区,又称“陕南十二旅”。符先辉率部参加了吕梁战役、汾孝战役、晋南战役、临汾战役、白晋战役、灵介战役、宛西战役、陕南战役、川北战役等。
1946年11月,符先辉率部在吕梁战役中配合主力作战,攻击晋南的垣曲、翼城等地,国民党军腹背受敌,兵疲粮绝,不得不败退而归。
1948年5月,在宛西战役中,符先辉率部强劲突击,纵横于豫西与鄂北地区,参与攻克房县、竹山、淅川县城战斗。解放鄂北地区以后,符先辉兼任两郧军分区司令员,为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作出了贡献。
1949年冬,时任第五十五师师长的符先辉,率部固守陕南,保障第十八兵团后方安全,攻占6座县城,歼敌数千。接着,符先辉指挥第五十五师在关亚子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四四师全部和第一三五师一个团,俘虏第一四四师师长符作篷。川北战役中,符先辉率领一个团昼夜急行军105公里,远袭川北通江国民党军,俘虏敌中将司令。
从抗敌决死队起步的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副师长王砚泉少将
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旅。该师前身主要是抗战初期成立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第二十五团和第三十八团,是山西新军的骨干部队。
第十一旅成立时,王砚泉担任参谋处长,后长期担任旅参谋长,为部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在豫西战役的灵宝战斗中,第十一旅担任主攻,王砚泉陪同旅长李成芳到前线察看地形,指挥作战。当发现函谷关地形险要,原部署由南岭进攻对十一旅不利时,王砚泉建议改为先夺取函谷关然后由西面登城,李成芳同意,最后夺取了胜利。
洛阳战役中,第十一旅担任由南面攻城的任务。王砚泉拟订了具体攻击计划。攻击开始后,部队冒着大雨向守城之敌进攻。经过两次激烈战斗,第三十二团从南门突入城内,其他团相继投入纵深战斗。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南坪集阻击战中,第十一旅奉命背靠浍河,以第三十一团一个团的兵力抗击十倍于己的黄维兵团攻击。坚守一天后,第十一旅放弃南坪集阵地,诱敌北进。后来,黄维发觉中计,想趁解放军的包围阵地尚未巩固之时,向东突围。第十一旅又在杨圩子、张圩子以南地区迅速截击敌人。王砚泉上传下达,保证战斗命令的正确实施。第十一旅的行动,起到了铁门闩的作用,堵死了黄维兵团的溃逃之路,为最后将其全歼在双堆集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部队改换番号时,王砚泉任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副师长。
陈锡联手下三员虎将之一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童国贵少将
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该旅旅长童国贵在解放战争时期与第七旅旅长赵兰田、第八旅旅长马忠全被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手下的三员虎将。
1946年9月,在巨野战役中,第九旅副旅长童国贵奉命率第二十六团向敌整编第十一师前卫驻地曹家垓发动进攻。第二营在村东担任主要突击任务,遭到当面之敌的阻击,童国贵当即令第三营强占制高点掩护,指挥第一营从村南突破,迅速直插村内,歼其指挥所工事内之敌,保证了正面突击成功。此战歼灭整编第十一师一个加强连,创造出在战略防御时期完整歼灭敌人一个美械连的范例。
12月,在巨金鱼战役中,第九旅奉命再夺巨野,已升任旅长的童国贵多次带领干部到巨野城外侦察,摸清了敌火力点。战斗打响后,童国贵以第二十五团担任主攻,攻击目标是东门。第二十五团做到了夺关快,攻城快,纵深发展快,与兄弟部队协同全歼守敌两个团4000多人。
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的羊山集战斗中,第九旅在羊山与金乡之间占领阵地,担负向南阻击敌人、向北攻击羊山守敌的两项战斗任务。适逢雨季,战壕内泥水交加,童国贵指挥部队白天打援,晚上攻村。尤其是打援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对保障羊山集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10月,在皖西张家店战役中,童国贵和第七旅旅长赵兰田果断行事,先把敌第八十八师师部及第六十二旅围了起来;接着,第三纵队副司令员郑国仲带着马忠全所部第八旅赶到,童国贵指挥第九旅由西、南两面围攻,揳入张家店,速战速决,为张家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8年11月中旬,在淮海战役宿县攻坚战中,第九旅负责攻占西关。战前,童国贵仍然是率各级干部周密侦察。针对西关护城河河宽水深、城墙坚固,且城外民房较少,不易隐蔽部队的特点,确定了攻城方案。战斗开始后,担任主攻的第二十五团奋勇逼近敌人,在敌火力下架桥。经过一番争夺,终于爆破登城,直插敌纵深,提前到达指定会师地点,对主攻方向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1949年2月,童国贵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
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十四军第四十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十军第二十九师。后起之秀是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其他主力师为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第十军第二十八师。
第二野战军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赵兰田、周学义、李德生、杨俊生、吴忠、周发田、徐其孝、向守志、崔建功、何正文、尤太忠、萧永银、查玉升、符先辉、王砚泉、童国贵、汪家道、杨树根、陈忠民、邢荣杰、黎锡福、刘丰、张显扬、齐钉根、李觉、胡华居、金绍山、魏洪亮等。
善打硬仗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师长赵兰田少将
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从旅长到师长,赵兰田为把这支部队打造成第二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定陶战役中,赵兰田率部首先阻击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然后围歼整编第三师,最终活捉第三师师长赵锡田。豫北攻势作战,赵兰田不待主力到达,即果断指挥所部包围敌第四十九旅。赵兰田恐敌逃脱,打破常规,在白天总攻,将敌全歼,俘少将旅长以下3400人。羊山集战斗,赵兰田争得主攻任务。他超前指挥,解决了主攻部队间的协同问题,攻占了羊山主阵地。
1951年,赵兰田率第三十一师隶属志愿军第十二军战斗序列。在5月进行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赵兰田带两个团突破当面敌人阵地后,向纵深穿插发展,在三巨里地区受到美军坦克集群的阻击。赵兰田当机立断,绕过美军,天亮前插到杨洪公路。为了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赵兰田打破常规,率部在白天冒着敌机轰炸和炮火打击,坚持前进。到达釜峰时,他们又遭遇美军,仅凭借手中的轻武器无法突破美军的阻击。于是,第九十一团从敌左翼绕道插入其纵深。至20日,该团已前出到“三八线”以南将近100公里的下珍富里。21日,志愿军全线向北转移。
面临被美军和南朝鲜军切断全师退路的险境,赵兰田沉着冷静,派作战科长出寻最远的第九十一团,自己指挥第九十三团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掩护第九十一团北撤。第九十一团是“红军团”,战斗作风勇猛顽强。该团在被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机智灵活,不仅成建制安全返回,还俘敌60名,创造了奇迹。第九十三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主力团,有着“朱德警卫团”的血脉,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就是该团的杰作。赵兰田指挥第九十三团与美军艰苦较量,最终既完成了掩护任务,又保全了团队。在上甘岭战役中,第三十一师是主力盾牌之一,第九十一团五连战士胡修道在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3号阵地时,打退敌人十余次冲击,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纪录,守住了阵地。
滇南战役中创辉煌的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周学义少将
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该师前身是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二师,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
在淮海战役中,第十旅作为围歼黄维兵团的主力尖刀之一,与敌精锐部队血战,连克胡庄、王小庄、李圩子、杨圩子。最后在攻克核心阵地杨文学庄时,第二十九团经过逐街逐屋的浴血拼杀,取得完全胜利。
周学义担任第三十七师的首任师长后,率部一路南下,在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中,始终担任主力尖刀,战果不俗。在滇南战役连续49昼夜的大追歼行动中,周学义率第三十七师担任前卫,与兄弟部队密切协同,越过桂西荒山僻野,在云贵高原上14天疾进1000余公里,终于追上了国民党军第八兵团。这也是蒋介石残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支重兵集团。周学义率部首战蒙自机场,封锁敌军从空中逃往台湾的通路;再战锡都个旧,切断了敌军从陆上逃往越南的道路;三战元江铁索桥,活捉敌兵团司令汤尧及其副手曹天戈,歼敌3万余人。
“刀劈三关”的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李德生少将
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该旅旅长李德生与萧永银、尤太忠并称王近山手下的三员猛将或曰小虎将。
李德生的经典战例之一是“刀劈三关”,攻克襄阳。是谓一劈琵琶山,二劈真武山,三劈铁佛寺。进攻琵琶山时,李德生的阵地指挥所一再靠前,部队猛打猛冲,以突然威势制伏敌人。第二关真武山又高又陡,明碉暗堡一层又一层。山下有河流环绕,形成天然屏障。第十七旅冒着敌人施放的黄磷弹的浓烟,仅用了20多分钟,就攻上山头,摧毁多个碉堡,占领真武山。攻打铁佛寺时,李德生到前沿观察,决定双管齐下,克敌制胜。他先命令部队昼伏夜出,隐蔽地挖交通沟接近城关,然后率部从地面、地下两路进攻,一举拿下了铁佛寺,扫清西关障碍,为最后总攻建立了主要阵地。总攻襄阳时,李德生担任破城指挥员。他带着副旅长一直深入到最前沿,仔细观察之后,将敌人城上的地堡、炮楼、火力点绘成平面图,编上号码,再根据攻击目标及部队的火器性能,逐一分工对号,制订了周密的作战方案,为一举攻破城垣,活捉特务头子康泽立下大功。
李德生的经典战例之二是扬威上甘岭。1952年10月中旬,升任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刚刚一个月的李德生,在上甘岭战役打了七天后,率一个加强师,统归第十五军指挥。接着,李德生担任五圣山战斗指挥所指挥,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第十二军和第十五军部队。在597.9高地防御战中,歼敌1500人;在537.7高地北山阵地反击及防御战中,歼敌7000人。 被誉为“太行山区四位出类拔萃的参谋之一”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何正文少将
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该师师长何正文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称为“太行山区四位出类拔萃的参谋之一”。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秦基伟任司令员,何正文任参谋长。首仗挺进豫西,何正文率第二十七旅前卫团拿下白杨,轻取明皋,攻克田湖,占领嵩县,开局四战,连环四捷。
淮海战役中,何正文拟订作战计划,协助秦基伟和李成芳指挥第九纵队,与第三纵队协同作战,仅用10个小时,一举攻占淮北战略枢纽宿县,切断了津浦铁路,将刘峙集团分割为南、北两大股。继而,第九纵队又奉命进行南坪集阻击战,为歼灭黄维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双堆集围歼战中,第九纵队属东突击集团,主攻小张庄。何正文常常到前沿视察,研究攻克野战坚固阵地的方法,肯定并推广了战士们发明的“堑壕工事”。这种工事前后沟通,左右相连,既能防御,又能进攻。最后,崔建功率领第二十七旅经过一场血战,终于砸开了黄维设置在小张庄的这颗“硬核桃”,创造了“依沟夺沟,依堡夺堡”,攻克敌人平原野战城池的宝贵战术经验。
因战功突出,何正文在纵队改为军时,担任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师长。1952年,何正文升任四川军区参谋长。1957年,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手下三员小虎将之一的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尤太忠少将
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尤太忠在第六纵队成立伊始参加陇海路战役时,机智歼敌,一战成名。当时,第十七旅的任务是从城西和城南攻打兰封,并歼灭火车站守敌。副旅长尤太忠主动要求带领第四十九团攻打南门。这时,敌情突变,一列增援兰封的辎重火车即将进站,如果让火车进站,势必增强敌火力,对解放军攻城不利。于是,尤太忠立即率部设伏,将列车炸翻在城外,并歼灭火车上的一个军官营。攻打南门时,尤太忠指挥部队炸开城门,身先士卒冲进城内,与守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攻克兰封城。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已升任第十六旅旅长的尤太忠,率部作为右路军后卫,护卫刘邓首长及中原局机关由汝南过汝河。当解放军到达汝河北岸时,大批国民党军已占领了南岸的渡口和村庄。这时,尾追刘邓大军的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已与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接上火,情况十分紧急。刘伯承、邓小平命令尤太忠继续以第四十六团阻击追兵,以主力接替汝河南岸渡口两侧阵地,保护临时架设的浮桥,掩护全军过河。这时,敌人以飞机和大炮向第十六旅阵地狂轰滥炸,分兵几路向第十六旅阵地猛扑,企图切断解放军南进通路。尤太忠沉着指挥,将敌人放近打,以短促火力给敌重大杀伤,直至发展到白刃战,敌人始终未能突破第十六旅阵地。在激战中,刘邓大军首脑机关安全渡过汝河,第十六旅完成了掩护任务。第四十六团也渡过汝河,尤太忠下令炸毁了浮桥,将国民党军十几个师全部挡在汝河北岸。
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尤太忠指挥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突破涟川以北敌阵地,击溃土耳其旅一部。第二阶段,美军切断了第三十四师的归路,部队四面受敌。尤太忠临危不乱,准确地判断敌情,沉着指挥全师利用夜幕掩护,未发一枪脱离险境。
一手带出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前身部队的勇将萧永银少将
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八旅。萧永银一直担任第十八旅旅长。在纵队改称军时,旅也扩编为师。这时,萧永银升任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
由于聪明伶俐,萧永银14岁就当了司号排长。当警卫排长时,他才18岁,被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看上,调到自己身边。在一次战斗中,萧永银受重伤准备留地方,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坚持让人抬着他过草地。西路军西征失败,萧永银拼死保护军首长程世才、李先念突围。抗日战争时期,萧永银又成了刘伯承、邓小平的爱将。
萧永银打仗爱动脑筋。他当营长时,偷袭大杨庄夺山炮,被刘伯承赞为“一次艺术的战斗”。鲁西南战役时,时任第六纵队第十八旅旅长的萧永银受命分割敌第三十二师和第七十师。当时敌已收缩,他果断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根据敌两个整编师拥塞在六营集的情况,第十八旅乘敌突围时猛然出击,打了大胜仗。
萧永银最出名的一战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汝河之战。当时,河南岸从油坊店到汝南埠一线全被敌人占领,后有追兵,形势非常严峻。萧永银命令五十二团为左翼,五十三团为右翼,齐头并进,强行攻击前进,从正中杀过去,抗住两边敌人。一夜之间,部队打开了一条长十余里、宽六七里的通道。接着,萧永银立即将后卫变前卫,自己代替营长指挥,抗击尾追之敌。刘伯承称其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围歼黄维第十二兵团时,萧永银连续派3个战斗小组攻击敌人阵地,得出敌人要逃的判断,命令第十八旅率先出击,为歼灭黄维兵团勇立头功。
在阳江追歼战中猛追猛打的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师长查玉升少将
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二十二旅。该师历史比较短,前身为1947年2月由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新编第七团、第二军分区警备第五团、第四军分区独立第一团在山西灵石地区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二十二旅。1947年7月,改称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1947年11月,第二十二旅正式纳入第四纵队建制。
第二十二旅刚一成立,查玉升就担任旅长,三年多没变。他率部参加了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的斗争和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
在广东战役的阳江追歼战中,查玉升率第四十一师主力附第四十师的主力第一一八团为中路,由高明地区出发,先占领新兴,歼敌第六十三军一部,俘敌千余人,切断了由高要南逃之敌的退路,然后迅速向阳春和阳江一线果断追击。经一天猛追,进至恩平东北的圣堂圩地区,接触上了敌后卫部队。当进至阳江东北20公里的合山圩地区时,查玉升所部已把后卫之敌紧紧咬住,并不断向阳江迫进。追击的第六天,第一一八团和第一二二团合力解放了阳江城。紧接着,第一一八团二营强渡漠阳江,占领了西岸华龙地区的制高点,控制了白沙圩通往平岗圩的道路。这样,解放军就把敌人包围在以平岗圩、廉村为中心的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5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在最后的围歼战中,第四十一师被编入东集团,与西集团部队一起,对敌人实施向心攻击。经过一天激战,第四兵团共6个师把被围的4万多逃敌全部歼灭。 善于独立作战的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师长符先辉少将
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第十二旅。符先辉作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先后担任副旅长兼参谋长、两郧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等职,为把第五十五师打造成主力师作出了贡献。
1947年,根据战略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刘邓大军及陈谢兵团渡河作战,第十二旅立即过丹江到陕南、鄂北地区作战。
后来,该旅长期单独活动于陕南山区,又称“陕南十二旅”。符先辉率部参加了吕梁战役、汾孝战役、晋南战役、临汾战役、白晋战役、灵介战役、宛西战役、陕南战役、川北战役等。
1946年11月,符先辉率部在吕梁战役中配合主力作战,攻击晋南的垣曲、翼城等地,国民党军腹背受敌,兵疲粮绝,不得不败退而归。
1948年5月,在宛西战役中,符先辉率部强劲突击,纵横于豫西与鄂北地区,参与攻克房县、竹山、淅川县城战斗。解放鄂北地区以后,符先辉兼任两郧军分区司令员,为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作出了贡献。
1949年冬,时任第五十五师师长的符先辉,率部固守陕南,保障第十八兵团后方安全,攻占6座县城,歼敌数千。接着,符先辉指挥第五十五师在关亚子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四四师全部和第一三五师一个团,俘虏第一四四师师长符作篷。川北战役中,符先辉率领一个团昼夜急行军105公里,远袭川北通江国民党军,俘虏敌中将司令。
从抗敌决死队起步的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副师长王砚泉少将
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旅。该师前身主要是抗战初期成立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第二十五团和第三十八团,是山西新军的骨干部队。
第十一旅成立时,王砚泉担任参谋处长,后长期担任旅参谋长,为部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
在豫西战役的灵宝战斗中,第十一旅担任主攻,王砚泉陪同旅长李成芳到前线察看地形,指挥作战。当发现函谷关地形险要,原部署由南岭进攻对十一旅不利时,王砚泉建议改为先夺取函谷关然后由西面登城,李成芳同意,最后夺取了胜利。
洛阳战役中,第十一旅担任由南面攻城的任务。王砚泉拟订了具体攻击计划。攻击开始后,部队冒着大雨向守城之敌进攻。经过两次激烈战斗,第三十二团从南门突入城内,其他团相继投入纵深战斗。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南坪集阻击战中,第十一旅奉命背靠浍河,以第三十一团一个团的兵力抗击十倍于己的黄维兵团攻击。坚守一天后,第十一旅放弃南坪集阵地,诱敌北进。后来,黄维发觉中计,想趁解放军的包围阵地尚未巩固之时,向东突围。第十一旅又在杨圩子、张圩子以南地区迅速截击敌人。王砚泉上传下达,保证战斗命令的正确实施。第十一旅的行动,起到了铁门闩的作用,堵死了黄维兵团的溃逃之路,为最后将其全歼在双堆集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部队改换番号时,王砚泉任第十四军第四十师副师长。
陈锡联手下三员虎将之一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童国贵少将
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该旅旅长童国贵在解放战争时期与第七旅旅长赵兰田、第八旅旅长马忠全被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手下的三员虎将。
1946年9月,在巨野战役中,第九旅副旅长童国贵奉命率第二十六团向敌整编第十一师前卫驻地曹家垓发动进攻。第二营在村东担任主要突击任务,遭到当面之敌的阻击,童国贵当即令第三营强占制高点掩护,指挥第一营从村南突破,迅速直插村内,歼其指挥所工事内之敌,保证了正面突击成功。此战歼灭整编第十一师一个加强连,创造出在战略防御时期完整歼灭敌人一个美械连的范例。
12月,在巨金鱼战役中,第九旅奉命再夺巨野,已升任旅长的童国贵多次带领干部到巨野城外侦察,摸清了敌火力点。战斗打响后,童国贵以第二十五团担任主攻,攻击目标是东门。第二十五团做到了夺关快,攻城快,纵深发展快,与兄弟部队协同全歼守敌两个团4000多人。
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的羊山集战斗中,第九旅在羊山与金乡之间占领阵地,担负向南阻击敌人、向北攻击羊山守敌的两项战斗任务。适逢雨季,战壕内泥水交加,童国贵指挥部队白天打援,晚上攻村。尤其是打援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对保障羊山集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10月,在皖西张家店战役中,童国贵和第七旅旅长赵兰田果断行事,先把敌第八十八师师部及第六十二旅围了起来;接着,第三纵队副司令员郑国仲带着马忠全所部第八旅赶到,童国贵指挥第九旅由西、南两面围攻,揳入张家店,速战速决,为张家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48年11月中旬,在淮海战役宿县攻坚战中,第九旅负责攻占西关。战前,童国贵仍然是率各级干部周密侦察。针对西关护城河河宽水深、城墙坚固,且城外民房较少,不易隐蔽部队的特点,确定了攻城方案。战斗开始后,担任主攻的第二十五团奋勇逼近敌人,在敌火力下架桥。经过一番争夺,终于爆破登城,直插敌纵深,提前到达指定会师地点,对主攻方向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1949年2月,童国贵任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