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模型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思想具现化,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因而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论述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并提出物理模型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以期充分发挥物理模型的作用,全面提高高职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物理模型;应用
物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高职物理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物理水平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给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物理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
1.对象模型。此类模型大多用于研究客观存在的物体,这些物体包括质点、电荷、弹簧振子、电流表、电压表等。以质点的运动为例,仅仅考虑质点的运动情况,忽视其本身的质量和大小,是一种将研究对象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条件模型。此类模型是将物体所在的环境理想化。比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影响,由于粒子的质量较小,其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电场力起主导作用,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只需考虑电场力即可。
3.状态模型和过程模型。此类模型通常用于研究力学、电学和热学问题,是以时间为变量,了解研究对象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变化,如力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电学中的等幅震荡、热学中的等压变化等,都属于状态模型和过程模型的研究范畴。
4.理想化实验。理想化实验是以逻辑法则为主要依据,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通过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推理,找出客观现象和过程的发生规律,并加以總结,最终得出结论。
二、物理模型在高職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模型概念,理解概念实质。物理概念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唯有深刻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在脑海中建立物理知识网络,将物理概念和与之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活学活用,物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构建概念模型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抓住事物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时更加深入、透彻,解决物理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2.认清条件模型,突出主要矛盾。条件模型与概念模型类似,都是突出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对问题的研究效率。例如,在对运动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会特别说明物体所在的平面或斜面光滑,这就构建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条件模型,意味着要忽视摩擦力的影响,只需考虑重力的作用,有效简化了物理问题。
3.构造过程模型,建立物理图景。过程模型的构建,就是将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进行模型化,通过构建物理图景将复杂的过程进行分解和简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在构建过程模型时,也要遵循抓住事物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特点。比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假设质点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假设质点在竖直方向仅受重力作用而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简单的过程模型,不仅可以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转换物理模型,深入理解模型。除了上述模型的构建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将物理的基础模型及其转换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模型,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的物理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快速获得解题思路,显著提高其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建立起“单摆”这一理想化模型后,理解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可以解决类似于单摆的一系列问题。
5.完善物理模型,提升教学水平。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高职物理教学之中,给高职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应遵循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物理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扩大物理模型的应用范围,提高模型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物理模型,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对物理现象进行更形象的阐释,促使物理模型更好地为高职物理教学服务。
三、结语
物理模型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了解和对物理概念的记忆,同时,简化了物理问题,全面提高了物理教学水平。教师应正确认识物理模型,制订科学合理的物理教学计划,将物理模型有效应用到物理现象的研究中,为高职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玲,何新凤.模型教学在物理教育专业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
[2]胡安良.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2(1).
关键词:高职;物理教学;物理模型;应用
物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高职物理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物理水平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给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物理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一、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物理模型
1.对象模型。此类模型大多用于研究客观存在的物体,这些物体包括质点、电荷、弹簧振子、电流表、电压表等。以质点的运动为例,仅仅考虑质点的运动情况,忽视其本身的质量和大小,是一种将研究对象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条件模型。此类模型是将物体所在的环境理想化。比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影响,由于粒子的质量较小,其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电场力起主导作用,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只需考虑电场力即可。
3.状态模型和过程模型。此类模型通常用于研究力学、电学和热学问题,是以时间为变量,了解研究对象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变化,如力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电学中的等幅震荡、热学中的等压变化等,都属于状态模型和过程模型的研究范畴。
4.理想化实验。理想化实验是以逻辑法则为主要依据,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通过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推理,找出客观现象和过程的发生规律,并加以總结,最终得出结论。
二、物理模型在高職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模型概念,理解概念实质。物理概念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唯有深刻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在脑海中建立物理知识网络,将物理概念和与之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活学活用,物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构建概念模型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而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抓住事物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时更加深入、透彻,解决物理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2.认清条件模型,突出主要矛盾。条件模型与概念模型类似,都是突出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对问题的研究效率。例如,在对运动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会特别说明物体所在的平面或斜面光滑,这就构建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条件模型,意味着要忽视摩擦力的影响,只需考虑重力的作用,有效简化了物理问题。
3.构造过程模型,建立物理图景。过程模型的构建,就是将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进行模型化,通过构建物理图景将复杂的过程进行分解和简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在构建过程模型时,也要遵循抓住事物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特点。比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假设质点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假设质点在竖直方向仅受重力作用而做自由落体运动。通过简单的过程模型,不仅可以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转换物理模型,深入理解模型。除了上述模型的构建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将物理的基础模型及其转换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模型,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的物理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快速获得解题思路,显著提高其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建立起“单摆”这一理想化模型后,理解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可以解决类似于单摆的一系列问题。
5.完善物理模型,提升教学水平。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高职物理教学之中,给高职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应遵循时代的发展趋势,将物理模型进行改进和创新,扩大物理模型的应用范围,提高模型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物理模型,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对物理现象进行更形象的阐释,促使物理模型更好地为高职物理教学服务。
三、结语
物理模型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了解和对物理概念的记忆,同时,简化了物理问题,全面提高了物理教学水平。教师应正确认识物理模型,制订科学合理的物理教学计划,将物理模型有效应用到物理现象的研究中,为高职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玲,何新凤.模型教学在物理教育专业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
[2]胡安良.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