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所写的文章应是“写话”和“习作”,是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像作文和应用文。他们的作文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通知、一次广告招标、一项观察实验……这些活动,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笔者在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运用“非指导性”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感受,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发现表达的方式,倾吐心声,放飞遐想,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
一、观察生活,学会积累
要写好作文,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就笔者来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关于观察类的作文时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会观察事物特点,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学会及时记录新发现,并且能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
二、生活点滴,随笔记录
一般地说,学生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高年级的学生平时可以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学写随笔的练习。我们应当引导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随笔的特点是随兴所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心意所向,笔触所至,贴近生活,无被动之困惑,有随意之乐趣。倘若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随笔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轻松的课余,悠闲的饭后,观赏游览过后,天气突变时,比赛胜利那一瞬间……当灵感到来之时,翻开随笔本让心声倾吐,任情感奔涌,尽情地书写自己的耳闻目染、喜怒哀乐,心之所思,思之所得,情之所动,使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
三、多彩活动,丰富习作
开放我们的习作课堂,让学生消除了习作的恐惧,激发了习作的兴趣。在这一年中,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活动。
比如,水果拼盘比赛,这是结合班队课搞的一项活动。學生们兴趣盎然,在课堂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展示自己的拼盘前,我们要求各小组还要给自己的拼盘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要把制作的材料和过程用文字说明。在各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他们的介绍也是那么挺像回事的。活动的最后一项是吃水果比赛,在欢快的气氛中,叫学生们把自己的活动记录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习作。通过活动,学生们发现,其实,写作并不可怕,而是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学生们甚至在盼望下次习作课的到来了。
四、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具体,不生动。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
如在指导学生习作《夹弹珠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比赛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咬紧牙,憋着气,眼睛紧盯着弹珠,小心翼翼地夹住弹珠,没想到,试了一次又一次却难以将小小的弹珠夹起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沮丧得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瘪了”。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应是一种无痕的指导,而且教师的“指导” 贯穿于学生生活与习作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因此,这种指导是高境界的指导,是在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的状况下,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感悟、体验,去追忆、想像,去剖析、推断,去发现、研究。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习作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不再成为习作的“奴隶”。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 江苏】
一、观察生活,学会积累
要写好作文,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就笔者来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关于观察类的作文时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会观察事物特点,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学会及时记录新发现,并且能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
二、生活点滴,随笔记录
一般地说,学生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因此,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高年级的学生平时可以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学写随笔的练习。我们应当引导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随笔的特点是随兴所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心意所向,笔触所至,贴近生活,无被动之困惑,有随意之乐趣。倘若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随笔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轻松的课余,悠闲的饭后,观赏游览过后,天气突变时,比赛胜利那一瞬间……当灵感到来之时,翻开随笔本让心声倾吐,任情感奔涌,尽情地书写自己的耳闻目染、喜怒哀乐,心之所思,思之所得,情之所动,使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
三、多彩活动,丰富习作
开放我们的习作课堂,让学生消除了习作的恐惧,激发了习作的兴趣。在这一年中,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活动。
比如,水果拼盘比赛,这是结合班队课搞的一项活动。學生们兴趣盎然,在课堂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展示自己的拼盘前,我们要求各小组还要给自己的拼盘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要把制作的材料和过程用文字说明。在各小组展示的时候,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他们的介绍也是那么挺像回事的。活动的最后一项是吃水果比赛,在欢快的气氛中,叫学生们把自己的活动记录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习作。通过活动,学生们发现,其实,写作并不可怕,而是充满快乐和成就感的。学生们甚至在盼望下次习作课的到来了。
四、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具体,不生动。学生只有处于自然、自由、自觉的状态之中,才能写好作文,而这种状态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积累相关联,也与他们的热情与自信紧密相连。要想引导学生进入这一状态,乐于写作,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对话的作用,用自己的机智激发学生渴求写作的欲望。然后与学生一起确定习作的题目和要求,让他们充满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觉进行构思和写作。在创设情境中,我有时通过一个游戏,一个活动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或者利用办小报、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引导他们讲述,然后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有时还引导学生寻找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习作训练。
如在指导学生习作《夹弹珠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他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比赛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咬紧牙,憋着气,眼睛紧盯着弹珠,小心翼翼地夹住弹珠,没想到,试了一次又一次却难以将小小的弹珠夹起来……当裁判员挥下小旗时,我沮丧得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瘪了”。真情实景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的愉悦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应是一种无痕的指导,而且教师的“指导” 贯穿于学生生活与习作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在。因此,这种指导是高境界的指导,是在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的状况下,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感悟、体验,去追忆、想像,去剖析、推断,去发现、研究。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可,写少也行,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习作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不再成为习作的“奴隶”。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