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发生的,就是语文的一本大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庚子年开年,是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最难忘的生命时光。在这个过程里涌现出的各种人和事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文素材,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主角。初中生在成长阶段,开始对世界和社会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知能力,老师的视野会引领着学生的视野,当老师的目光投射在哪里,学生关注的点就在哪里。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语文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话题,让他们学会敏锐地洞察、深刻的反思、智慧地学习,从而真正开始融入世界。
  关键词:当下 话题 写作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22
  传统的写作教学一直在作文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式化花费更多事件,而学生对待作文却依旧热情不高、内容空洞、脱离现实。如何带领学生去在日常生活中探究写作的源头,提升学生的写作意愿和表达的愿望,也是我们语文人一直坚持去探索的话题,结合最近的“云课堂”教学,笔者作了以下一些尝试,努力从当下着手,以各类“话题”引领学生去寻找写作的灵感、点燃表达的愿望。
  一、寻找生活相关的话题,成为引领写作的切入点。
  杜威的教育理论核心是,生活就是生长,生活即是发展,这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如何找寻需要我们语文人的敏锐。在云课堂的第一课时,因为教学方式和教学地点的改变,笔者思考如何在第一课时,以语文的目光带领学生思考当下,反映好当下。为此备了线上语文教学的第一课《你所站立的地方》,课堂以“这个假期大家最难忘的是什么”作为导入点,结果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一下子形成一个小高潮。抓住这个点,笔者设计了“你们”、“他们”、“我们”三個环节,引导学生去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故事。学生根据课堂内容,组织成《不一样的年》,有表现医护人员的奉献、亲人的坚守、邻里或志愿者的付出,以及种种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落脚点在细小,但是折射的主题往往是大,作为专题推出的时候,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的形成首先是对外界刺激引起自我的反映,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思维解放,折射出来的体验也是真实的,情感容易释放,思想活跃,而这些正是写作所需要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成为启发写作的激趣点。
  每个不同的阶段,我们总能遇见一些新鲜的或是热议的话题,而初中生也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热点话题很多时候也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让学生参与热点的讨论也是我们制造话题的一个方法,引领学生把表达真实的看法,拓宽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渠道,写作兴趣也将得到有效激发。
  有一个阶段《中国诗词大会》正在如火如荼,不久之后,日本捐赠中国抗疫物质上的诗词,引起了广泛热议。两天时间网上出现各种声音,成为一个网红话题。笔者捕捉到这个信息,第一时间组织讨论话题《聊聊这两天的网红诗句》,我们的立足点在文化反思。课堂的最后,设置话题“如果你代表中国回复日本,你准备选用什么诗句?并说说诗句出处和挑选的理由。”这个话题就成为课后的一个小练笔,但是小练笔同样可以获得意外的效果。学生们在参与话题话题讨论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写作的能力。
  热点话题写作可以作文自媒体时代的一项有效尝试,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也都在见证着、思考着。热点的捕捉,给我们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新鲜的材料,我们集中他欧尼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过程。无疑,热点的激趣效果是值得推广的,因为它打破了传作课堂的僵化,摸索着给作文教学带来一抹清新的空气。但是前提是要求我们语文考试要与时俱进,有深刻的洞察世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以通过知天下而具备作文共鸣的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各类新闻的素材,成为触动写作的生发点。
  有些时候,新闻时有发生,可以是热点话题,也可以连续相关的材料,这时,语文要有综合各类素材的能力。这个综合,需要语文老师更广泛全面的关注,不断积累材料,在相似的材料里提炼共同的东西,作为我们写作教学的另一个生发点。
  八下语文第二单元的课文,还指向一个目标就是“敬畏自然”,在《大雁归来》备课时,想起最近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归纳起来都可以指向这个主题。于是去搜寻此类相类似的资料,综合了世界上最近正在发生的大事,比如澳洲大火、非洲蝗灾、尼日利亚神秘病毒。笔者整合了部分材料,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从现象思考本质,有针对性的引领,抓住材料中的典型性和思想性,攫取写作所需。在课程最后,学生们反馈既是沉重,又是深邃的思考。于是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最近的话题,变换角度,给自然、人类、动物等对象写一封信,要求信中必须有鲜明观点和深沉的思索。
  当作文反馈过来,孩子们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忧患意思让人很动容,并且在表达的时候,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在情感的表现上也很投入。我们想要达到的写作效果逐渐达成。笔者在学生作文之后,基本上会以公众号的形式来点评、反馈学生的表现,但是此时后话。写作教学,只要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累素材,同样成为写作的生发点,为写作润色。
  四、拓宽现有教材的内涵,成为促进写作的延伸点。
  这里说的教材,不是专指教材当中的写作手法部分,亦不是好词好段的背诵积累和表达技巧,而且将教材中情境、内容等方面延伸迁移,用来提示写作教学。课文是个例子,也是是认识社会的另一途径。“写什么”其实才是学生最大的问题,脑袋中缺乏材料,不知道该关注什么,这么目前初中生写作的症结所在。
  在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备课时,想起小时候奶奶教的方言俗语,又联系近几年方言即将消失殆尽的话题。于是布置了让孩子去请教长辈,了解本地的“大自然语言”。这个作业家长也很感兴趣,有个孩子花了3个小时收集材料,练习好方言,录来给我。后来陆续收到的作业,很多都家长也被吸引而来参与其中。比如“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又比如“燥冬至,烂过年”等等古老的方言和农耕气候相关的言语俗语被重新唤醒。孩子们还记录了方言里大概的意思,以及这些方言俗语言语如何在生活当中渗透运用。大家的热情和高涨,甚至连家长都觉得有意思、有意义。   在这个活动过后,又趁热思考。既然对传统的东西大家都这么感兴趣,不妨再和大家聊聊关于本地行将消失的老时光、老故事。开头作了几个示范,分为老地名、老物件、老手艺、老店等等,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聊到“风箱”、“粮票”、“银元”等等,课堂再一次充满了愉悦的气氛。然后根据学生聊的东西,整理成文,这样整理出来的作文,语言活泼鲜亮,再次让人觉得惊艳又惊喜。我们的写作教学,又一次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其实,写作更像是一次聊天的过程,我们只要利用好各种平台与媒介,哪怕看起来枯燥的文本,也成为我们探寻的点。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引导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渐渐打开一个更广大的世界,这样,他们就不愁没有东西可以写。
  五、利用媒体平台的信息,成为推动写作的思辨点。
  我们除了教学生写什么,材料有了的时候,还要教他们如何思考,找到最佳点。这是一个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时代,很多话题除了广泛被提起,还更需要借助它们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写作当中,光有材料不够,光有热血也不够,还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通过层层深入去剖析社会现象,拾起式微的人文情怀。
  微信小程序里有个辟谣功能,常常在某个话题提出时,不久便被辟谣是假新闻。于是笔者也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写作也好,做人也好,这些都是必须的。于是把必要的信息筛选并运用,由“怎么样是谣言”到“如何区分谣言”,再到“你会如何对待谣言”,引导学生集中评论、逐层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初中孩子需要独立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形成,也来源于我们平时潜移默化的引领。这种发表见解和看法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的议论文教学的启发过程。
  关于写作“话题”教学,生活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谈论的对象。写作时个自然孕育的过程,只要我们的落脚点在哪里,学生也会跟着去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当下我们正经历的岁月,每个当下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火花闪光的瞬间。语文老师不妨从从创新角度出发、从学生所认识的角度出发、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去探寻语文写作的源泉。
  当学生的经验、社会的话题、未来的需求有效融合的时候,我们的作文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的语文教育也会迎来“她在丛中笑”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董菊初《叶圣陶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9年。
  [2] 宋小玲《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 《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微博热点话题讨论与写作教学探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千回百转的情节发展备受学生青睐,但其人物的复杂性和情节的跌宕性,也增添了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题目的难度。因此,本文以“小说术语在高考阅读中的运用”为研究主题,从当前高考阅读中小说文本命题现状和热点、利用小说术语寻找解题思路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阐述。  关键词:小说术语 高中语文 高考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
期刊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对生成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最早的研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和感知的新的知识信息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主动选择信息和建构信息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深刻的体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要使得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层面上与新的知识信息之间顺利的融合,并生成一种更深层次的认知结构,必然离不开适合
期刊
摘 要:做人德为先,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为此,教师需要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并深入研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德育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多种教学方式,致力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自然而然的文化润养与品德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优秀文化 课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
期刊
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这里普朗格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也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天性、梦想和潜能,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律,焕发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否发挥这个功能?在使用了部编版新教材后,为了最大程度的唤醒学生的自律、自信,我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
期刊
摘 要: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得到传承与发扬。同时,汉字作为传递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需要不断积累与理解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汉字,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汉字,了解汉字,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中笔者以如何拓展小学生汉字积累为研究重点,分别从挖掘课本教材、开拓课外资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生活识字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此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使得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此阶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时,可以从学生的学情特点入手在备课时确定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方法吸引其投入到阅读中挖掘核心要素,并通过布置课后阅读练习和写作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得到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理论
期刊
摘 要:一、找准“拓展点”1.让学生从课内找到与课外的生长点2.从教材找到体验的出发点3.从课本找到情感的抒发点。二、拓展手法多样化  关键词:拓展点 拓展手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37  我认为好的拓展设计首先应与文本浑然天成——大雪无痕,自然和谐,不突兀,更不会喧宾夺主;应该有效果,做语文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些语文的积淀;应该在文本中走
期刊
摘 要:语文学习是最需要积累的一门科目,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逐渐的摆脱了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这对语文学习来说大有帮助,但同时也面临着青春期的困惑,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对语文学习给予重视。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做题的思路,并且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给他们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这样会带动他们更乐意于进行之后的学习。长此以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小组式教学则是一种十分有
期刊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古诗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在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有效对策,大大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和强烈意识,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之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教学 对策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
期刊
摘 要:语文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拓学生眼界、提升文化素养、塑造高尚人格、承袭优秀精神等等,但因为主客观因素,语文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亟需突破,为此教育工作者们施展十八般武艺,积极探索,终有所获,其中就包括建构高效课堂理念,即投入少、效益高,不仅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一年级课程为例,探索践行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