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思想政治课改革标准强调:新课改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动者、思考者、探究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一名现代政治教师只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运用好兴趣、激励两大法宝,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兴趣;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15-01
新一轮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这就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束缚,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爱字当头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主要的关系,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但长期以来一些老师自以为是真理的化身,在学生面前自恃高学生一等,板着面孔教学,忽视与学生情感交流,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情的期望他们成材,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甘当学生登高望远的阶梯,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在说错、思错、写错的宽松训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 发挥兴趣培养与激励导向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教学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就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政治课比较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手段同样能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如在哲学教学中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这一框时,为使学生较好理解“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外因”这一难点,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好吃懒做,以乞讨为生。一天他在一农家门前乞讨,当主人手端一碗稀饭准备施舍时,见站在门前的是个小伙子,便二话没说,随手将稀饭倒在地上喂狗了。老妈妈这一行动,像一把利剑,直穿他的心窝,使他那丧失廉耻和人格的灵魂受到强烈震撼。他跌跌撞撞回到自己的破草屋在羞愧中反省自己,暗暗发誓一定要争口气变出个人样来。于是他烧掉破茅屋,甩掉讨饭篮,毅然从军。在军队里,他作战勇敢,不断受到上司提拔,没几年工夫,就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统帅将军。后来,他领兵路过自己受辱的地方,特意置办重礼,到老妈妈家致意。讲完故事学生议论纷纷“这老妈妈太过分了”,“真不可思议,还谢他”“这小伙子真不错”。于是我问:“假如你是受辱青年,面对老妈妈的行为你会怎么做?”“揍她一顿”“找机会报复她”“老妈妈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我顺势引导学生:“小伙子由乞丐变成将军与老妈妈行为有何关系?如何正确看待老妈妈的行为?”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妈妈确实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可当她看清乞讨者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时,二话没说,将饭倒在地上,目的就是要刺激他,教育他不能好吃懒做,虚度一生。这比施舍一顿饭给小伙子更宝贵而受用。”师:“这体现了什么哲理?”生:“老妈妈对小伙子的侮辱刺激是他由乞丐变为将军的外因,而这个小伙子的自尊心、主观努力是他由乞丐变为将军的内因。可见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通过故事阐明道理,既突破了难点,又帮助学生明事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运用激励性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品味到成功的快 乐,让 学生感到“我行”“我能成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随时抓准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及时辅之以“你真棒”“你真行”等简短而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这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三 运用综合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
1.问题探究法。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是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真理的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要讲究教学艺术。如果不遗余力的将书本知识和自己所知的一股脑的倾泻给学生,不给学生留下一点独立思考和创造联想的余地,学生无从启齿问难,无从探索创新,久而久之养成惰性,不会独立思考学习,只能消极接受老师灌输。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留下一片可供学生独立联想和思考的时空,让学生深入地思考体味,进而质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可启发教学,提出具有适度广度、难度、深度、区分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进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2.亲身实践法。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寻找答案。如讲“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時,先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我市有那些银行,各有什么作用,性质如何,存贷款的利率变化等。再授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调查的信息反馈出来,后及时点拨、设疑解答。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兴趣浓郁、印象深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此外,我还结合教材知识点、社会热点、学生疑点设置一些学生想说又能说的辩题让学生参辩加入WTO的利与弊,人性生来是不是自私的。或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扮演实际生活的一个角色,如我是一个厂长,我怎样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假如我是乡长,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等。学生在参辩和演讲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只要教师能切实爱学生,并与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好兴趣、激励两大法宝,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就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兴趣;激励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15-01
新一轮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这就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束缚,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爱字当头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一对最主要的关系,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但长期以来一些老师自以为是真理的化身,在学生面前自恃高学生一等,板着面孔教学,忽视与学生情感交流,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丧失了学习的主体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师只有热爱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对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的进步,满腔热情的期望他们成材,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甘当学生登高望远的阶梯,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在说错、思错、写错的宽松训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 发挥兴趣培养与激励导向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课教学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就不能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政治课比较抽象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但是,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手段同样能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如在哲学教学中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这一框时,为使学生较好理解“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外因”这一难点,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好吃懒做,以乞讨为生。一天他在一农家门前乞讨,当主人手端一碗稀饭准备施舍时,见站在门前的是个小伙子,便二话没说,随手将稀饭倒在地上喂狗了。老妈妈这一行动,像一把利剑,直穿他的心窝,使他那丧失廉耻和人格的灵魂受到强烈震撼。他跌跌撞撞回到自己的破草屋在羞愧中反省自己,暗暗发誓一定要争口气变出个人样来。于是他烧掉破茅屋,甩掉讨饭篮,毅然从军。在军队里,他作战勇敢,不断受到上司提拔,没几年工夫,就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统帅将军。后来,他领兵路过自己受辱的地方,特意置办重礼,到老妈妈家致意。讲完故事学生议论纷纷“这老妈妈太过分了”,“真不可思议,还谢他”“这小伙子真不错”。于是我问:“假如你是受辱青年,面对老妈妈的行为你会怎么做?”“揍她一顿”“找机会报复她”“老妈妈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我顺势引导学生:“小伙子由乞丐变成将军与老妈妈行为有何关系?如何正确看待老妈妈的行为?”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妈妈确实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可当她看清乞讨者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时,二话没说,将饭倒在地上,目的就是要刺激他,教育他不能好吃懒做,虚度一生。这比施舍一顿饭给小伙子更宝贵而受用。”师:“这体现了什么哲理?”生:“老妈妈对小伙子的侮辱刺激是他由乞丐变为将军的外因,而这个小伙子的自尊心、主观努力是他由乞丐变为将军的内因。可见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通过故事阐明道理,既突破了难点,又帮助学生明事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运用激励性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品味到成功的快 乐,让 学生感到“我行”“我能成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随时抓准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及时辅之以“你真棒”“你真行”等简短而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这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三 运用综合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
1.问题探究法。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是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直接拿出真理的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要摆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要讲究教学艺术。如果不遗余力的将书本知识和自己所知的一股脑的倾泻给学生,不给学生留下一点独立思考和创造联想的余地,学生无从启齿问难,无从探索创新,久而久之养成惰性,不会独立思考学习,只能消极接受老师灌输。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留下一片可供学生独立联想和思考的时空,让学生深入地思考体味,进而质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可启发教学,提出具有适度广度、难度、深度、区分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进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2.亲身实践法。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寻找答案。如讲“银行的业务和作用”時,先让学生做社会调查,了解我市有那些银行,各有什么作用,性质如何,存贷款的利率变化等。再授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调查的信息反馈出来,后及时点拨、设疑解答。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兴趣浓郁、印象深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此外,我还结合教材知识点、社会热点、学生疑点设置一些学生想说又能说的辩题让学生参辩加入WTO的利与弊,人性生来是不是自私的。或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扮演实际生活的一个角色,如我是一个厂长,我怎样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假如我是乡长,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等。学生在参辩和演讲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只要教师能切实爱学生,并与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好兴趣、激励两大法宝,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就一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