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患儿综合营养干预后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监测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食物过敏患儿采用综合营养干预后,监测患儿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探讨营养干预的重要性。

方法

对158例2岁以下食物过敏患儿,按照其有无接受营养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定期由营养医师指导患儿饮食及必要时补充营养素(钙、铁、锌)、益生菌。对照组仅由儿科医师诊治时口头指导。2组患儿随诊6个月后测量身长、体质量等体格指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评估患儿膳食营养摄入情况。

结果

营养干预后干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P<0.05)。干预组血清锌、铁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5±9.6) μmol/L比(68.2±8.5) μmol/L,t=12.264,P<0.01;(18.6±3.4) mmol/L比(12.8±2.7) mmol/L,t=10.762,P<0.05]。干预组>6~24月龄患儿钙、锌日摄入量,>12~24月龄患儿蛋白质日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6.1±110.3) mg比(412.8±89.3) mg,t=4.011,P<0.05;(10.7±3.7) mg比(7.3±2.1) mg,t=5.367,P<0.05;(42.8±9.4) g比(33.2±8.2) g,t=3.245,P<0.05]。

结论

食物过敏患儿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干预可明显降低食物过敏患儿营养不良及铁、锌、钙缺乏的发生率,应规范指导过敏患儿的科学喂养。

其他文献
食物蛋白性小肠结肠炎(FPIES)是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的非IgE介导的胃肠道食物过敏反应,是可能具有潜在医疗风险的急症,重症患儿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目前对FPIES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迄今尚无专门针对FPIES的非侵入性的诊断性标志物或诊断程序,若对FPIES整体认识不足,常被误诊或延迟诊断。目前主要靠病史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确诊。病史不清楚时,确诊前的鉴别诊断非常必要。
急性胃肠炎是儿童常见疾病,通常患儿在门诊接受治疗。尽管建议轻度或中度脱水急性胃肠炎患儿以口服补液为主要治疗,但仍有许多患儿被给予不必要的检查及静脉输液。2016年美国华盛顿特区国际儿童医学中心制定了《门诊儿科急性胃肠炎治疗指南》,阐述了病情评估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尚未制定儿童急性胃肠炎诊疗指南。为方便国内临床医师借鉴和参考,现将华盛顿指南进行介绍。
神经发育是一个受体内外多种信号调控的复杂过程,其发育也受到肠道等环境中多种分子信号的影响,而这些来自肠道的分子信号大部分来源于动物体内定植的微生物群。近年来动物研究发现,微生物群在神经形成的基本过程,如神经发生、髓鞘形成、小胶质细胞成熟及血脑脊液屏障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从多方面调节动物的行为。现就产前、产后肠道微生物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及微生物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可能联系进行综述。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青少年不同发育期静息能量消耗(REE)水平及与肥胖合并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年龄7~15岁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测量其身高、体质量(WT)、腰围、臀围、血压及Tanner青春分期;应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EE;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脂质量(FM)、去脂体质量(FFM)等体成分;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BI)
目的探讨肥胖幼鼠腹腔内脂肪系数、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情况及维生素D(VitD)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5只3周龄SD雌幼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肥胖模型组、VitD干预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基础饲料喂养,肥胖模型组、VitD干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VitD干预组予VitD灌胃5 μg/(kg·d) (相当于婴幼儿每天补充VitD 400 IU),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予植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小肠套叠(SB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儿童SBI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4例SBI患儿,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4个月~13岁3个月(平均57.6个月);临床表现为腹痛18例,呕吐10例,腹胀7例,血便4例,腹泻4例,可触及腹部包块1例。17例患
食物过敏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消化道是其主要累及部位。消化道食物过敏相关疾病种类多样,多为非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食物过敏的诊断与IgE介导型并不完全一致。消化道食物过敏应注重口服免疫耐受的建立及合理规范用药。现结合近年的诊疗指南对消化道食物过敏的诊治进展作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