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教师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使其能够将教育理论进行内化,并形成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念,教师不能一味地采取理论性的灌输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理论,而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直观思考德育教育内容或直接体验德育行为,继而使其产生更直接的感悟,切实形成具有主观性的德育价值观念。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制定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情境的创设策略,引导学生直观实践。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教育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317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的确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有着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与规范的重要教育意义,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对面向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引起相应的重视。并且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在德育教育中为了提高教育实效性,应该有意识地避免学生对德育教育理论的被动获取,而是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直观思考或是直接体验德育教育内容,使其能够产生更直接的经验,以此确保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使其能够真正内化德育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质内容,做好教育情境的创设策略制定工作。
一、数字情境丰富德育教育资源
为了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使初中学生能够切实地将课堂中形成的德育价值观念应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德育教育资源的时效性,使其能够始终符合现代社会的行为观念,进而使学生受到其中德育理念的影响,形成符合现代德育价值观念的思想价值体系。为此,教师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灵活利用数字资源的方式,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创建与网络数字资源为主的数字情境,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汇集的媒介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增强德育教育时效性。
笔者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中,为了增强课堂德育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即通过互联网对符合现代化德育教育要求的资源进行了收集与整合,并将其应用在了班级德育教育实践之中。例如在一堂班会课程中,笔者利用网络中收集到的视频资源构建起了数字情境,组织班级初中学生对近期本地的一则时事新闻进行了观赏。在视频观赏过程中,学生能够被其中真实的视频内容所感动,并从新闻中真实的人物事迹与情感中更直观地感受蕴含在其中的德育价值。时事新闻数字情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直观而立体地感悟媒体中表现出的德育价值,并且在网络的加持下数字情境能够保证其自身的时效性,这极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能够将情境中直观感知的德育价值更好地应用在社会实践生活之中。
二、问题情境引发德育直观思考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为了深化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应该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性德育教育内容的直接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由传统教育环节中的被动获取转变为对德育价值的直观思考,以此强化初中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感知。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在情境中启发学生对德育价值的直观思考,使其能够在启发下深化对德育价值的主观理解。
笔者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常常注重情境中实际问题与学生固有思维的差异性,以此使問题与学生之间形成“信息差”,使学生能够切实经历思考与感知的过程,实现直观思考的目的。例如在一堂班会课中,笔者引入了“你认为的爱国精神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构建起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之中,问题的开放性结构与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即形成了“信息差”,这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导向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过程使得学生对爱国精神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教师对问题的解读情境下,学生将理论性的德育教育内容与自身的主观感知进行了结合,形成了更为主观的德育价值。
三、活动情境促成德育价值体验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思考以外,教师还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德育价值的直观体验。这种直观体验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积累德育实践经验的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德育价值的内化,促使学生更好地将德育价值观念落实在生活实践之中。
例如笔者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以传统文化中的送别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了班级中的模拟送别活动。在模拟活动情境下,初中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模拟模式更加直观地体验“折柳送别”、“临行赋诗”等古人特殊的送别文化内容。这一传统文化模拟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够使学生对模拟送别中的传统文化中的友情德育内涵产生更加直观的体验与理解。这种体验与理解往往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友情的感悟,进而使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交友观念。
四、生活情境引导德育行为实践
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其实质是为了学生能够凭借着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念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并规范学生的实践行为。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初中学生在教育情境中完成生活化的模拟实践,使其积累行为实践经验,为其生活中的德育行为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笔者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中选择了几个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案例,将其以命题的形式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了围绕生活命题的模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所作所为将以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对命题所进行的生活化思考完成实践。这一生活化情境下的命题思考实则是帮助学生积累了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事件时快速做出符合德育价值规范的响应,以此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情境创设策略,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与直接的体验,以此使其积累起更直观的感知经验,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真正落实在自身的德育行为价值建设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叶鼎孟.初中德育课情境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1).
[2]孔玉婷.论体验式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J].神州,2018(7).
关键词:初中班级;德育教育;教育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317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的确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有着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引导与规范的重要教育意义,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对面向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引起相应的重视。并且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在德育教育中为了提高教育实效性,应该有意识地避免学生对德育教育理论的被动获取,而是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直观思考或是直接体验德育教育内容,使其能够产生更直接的经验,以此确保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使其能够真正内化德育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质内容,做好教育情境的创设策略制定工作。
一、数字情境丰富德育教育资源
为了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使初中学生能够切实地将课堂中形成的德育价值观念应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德育教育资源的时效性,使其能够始终符合现代社会的行为观念,进而使学生受到其中德育理念的影响,形成符合现代德育价值观念的思想价值体系。为此,教师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灵活利用数字资源的方式,在德育教育实践中创建与网络数字资源为主的数字情境,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汇集的媒介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增强德育教育时效性。
笔者在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践中,为了增强课堂德育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即通过互联网对符合现代化德育教育要求的资源进行了收集与整合,并将其应用在了班级德育教育实践之中。例如在一堂班会课程中,笔者利用网络中收集到的视频资源构建起了数字情境,组织班级初中学生对近期本地的一则时事新闻进行了观赏。在视频观赏过程中,学生能够被其中真实的视频内容所感动,并从新闻中真实的人物事迹与情感中更直观地感受蕴含在其中的德育价值。时事新闻数字情境的构建,能够使学生直观而立体地感悟媒体中表现出的德育价值,并且在网络的加持下数字情境能够保证其自身的时效性,这极大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能够将情境中直观感知的德育价值更好地应用在社会实践生活之中。
二、问题情境引发德育直观思考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为了深化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理解,应该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性德育教育内容的直接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由传统教育环节中的被动获取转变为对德育价值的直观思考,以此强化初中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感知。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式,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在情境中启发学生对德育价值的直观思考,使其能够在启发下深化对德育价值的主观理解。
笔者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常常注重情境中实际问题与学生固有思维的差异性,以此使問题与学生之间形成“信息差”,使学生能够切实经历思考与感知的过程,实现直观思考的目的。例如在一堂班会课中,笔者引入了“你认为的爱国精神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构建起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情境之中,问题的开放性结构与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即形成了“信息差”,这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导向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过程使得学生对爱国精神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教师对问题的解读情境下,学生将理论性的德育教育内容与自身的主观感知进行了结合,形成了更为主观的德育价值。
三、活动情境促成德育价值体验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思考以外,教师还应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德育价值的直观体验。这种直观体验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积累德育实践经验的同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德育价值的内化,促使学生更好地将德育价值观念落实在生活实践之中。
例如笔者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以传统文化中的送别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了班级中的模拟送别活动。在模拟活动情境下,初中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的模拟模式更加直观地体验“折柳送别”、“临行赋诗”等古人特殊的送别文化内容。这一传统文化模拟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够使学生对模拟送别中的传统文化中的友情德育内涵产生更加直观的体验与理解。这种体验与理解往往能够深化学生对于友情的感悟,进而使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交友观念。
四、生活情境引导德育行为实践
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其实质是为了学生能够凭借着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念融入到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引导并规范学生的实践行为。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初中学生在教育情境中完成生活化的模拟实践,使其积累行为实践经验,为其生活中的德育行为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笔者在初中德育教育实践中选择了几个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案例,将其以命题的形式组织班级学生开展了围绕生活命题的模拟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所作所为将以生活为基础,学生通过对命题所进行的生活化思考完成实践。这一生活化情境下的命题思考实则是帮助学生积累了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事件时快速做出符合德育价值规范的响应,以此实现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情境创设策略,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思考与直接的体验,以此使其积累起更直观的感知经验,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真正落实在自身的德育行为价值建设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叶鼎孟.初中德育课情境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1).
[2]孔玉婷.论体验式教育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J].神州,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