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医护理 整体护理 应用
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护理模式。其特点就是:既满足患者的躯体生理需要,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等反应进行观察了解。整体护理正体现了人的整体统一性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中医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和产生,其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护理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在内涵上有着天然的统一性,辨证施护又是中医的特色护理,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实施于临床,将对整个护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理论上的结合
整体观:中医的整体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生理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病理上,人体任何一部分发生疾病,都和整体密切相关。而全身状况又可影响到局部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护理上必须从整体出发,决不能孤立地只看到局部的病,单纯地作对症处理,还应综合地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家庭社会背景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如:四季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的不同,及昼夜晨昏的交替,都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息息相关。如许多疾病,上午病情较轻,下午或夜间加重。有的则在大节气前后旧病复发。因此,护理上结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根据季节气候,昼夜时间的不同而做好护理工作。
辨证施护:首先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案。辨证施护注重的是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辨证施护还具体表现在对同一病包括的几种不同的证所进行的“同病异护”和不同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证而实施的“异病同护”。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和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若患者高热不畏寒,面红,有汗,口渴,尿黄,舌红,脉数,则为实热。护理时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若患者虽发热,但怕冷,欲盖衣被,无汗,舌苔白。则护理上保暖,加盖衣被,必要时放置热水袋,使阳复而热退。又如:胃下垂与脱肛,虽为不同的两种病,但均为气虚下陷之证,治疗以补中益气,护理上则应嘱其多卧床休息,勿负重远行,避免劳累。并可配合针刺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提升中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胃下垂少食多餐。
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实践上的结合
整體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护理程序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并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开展整体护理,二者不但能融汇贯通,而且相得益彰。
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四诊来收集护理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确立中医护理诊断,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结合“三因学说”,因时、因地、因人地制定护理计划。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人的个体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结合中医护理技术解决健康问题。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而且在几千年的运用实践中产生了特色的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配合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不仅丰富了护理技术手段,而且充实了护理技术内容。例如,用脐疗,中药热敷治疗婴幼儿腹泻;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采用针灸、按摩解决腹胀、尿潴留等。
结合中医养生学进行评估与出院指导。患者经住院护理,大部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但有些健康问题并非短期或住院期间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患者出院后,继续执行有关的护理计划与措施。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通过顺应四时变化,来调摄起居、饮食、服药、精神活动等,对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1]。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患者上门求诊,也往往这样。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如今,中医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中医护理学也将成为跨世纪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倡导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有效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以期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模式,推动整个护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广清.中医护理文献的现状及中医护理科研的展望.护理学杂志,2001,16(7):445.
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护理模式。其特点就是:既满足患者的躯体生理需要,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等反应进行观察了解。整体护理正体现了人的整体统一性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中医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和产生,其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护理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在内涵上有着天然的统一性,辨证施护又是中医的特色护理,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实施于临床,将对整个护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理论上的结合
整体观:中医的整体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生理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病理上,人体任何一部分发生疾病,都和整体密切相关。而全身状况又可影响到局部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护理上必须从整体出发,决不能孤立地只看到局部的病,单纯地作对症处理,还应综合地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家庭社会背景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如:四季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的不同,及昼夜晨昏的交替,都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息息相关。如许多疾病,上午病情较轻,下午或夜间加重。有的则在大节气前后旧病复发。因此,护理上结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根据季节气候,昼夜时间的不同而做好护理工作。
辨证施护:首先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案。辨证施护注重的是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辨证施护还具体表现在对同一病包括的几种不同的证所进行的“同病异护”和不同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证而实施的“异病同护”。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和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若患者高热不畏寒,面红,有汗,口渴,尿黄,舌红,脉数,则为实热。护理时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若患者虽发热,但怕冷,欲盖衣被,无汗,舌苔白。则护理上保暖,加盖衣被,必要时放置热水袋,使阳复而热退。又如:胃下垂与脱肛,虽为不同的两种病,但均为气虚下陷之证,治疗以补中益气,护理上则应嘱其多卧床休息,勿负重远行,避免劳累。并可配合针刺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提升中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胃下垂少食多餐。
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实践上的结合
整體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护理程序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并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开展整体护理,二者不但能融汇贯通,而且相得益彰。
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四诊来收集护理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确立中医护理诊断,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结合“三因学说”,因时、因地、因人地制定护理计划。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人的个体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结合中医护理技术解决健康问题。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而且在几千年的运用实践中产生了特色的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配合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不仅丰富了护理技术手段,而且充实了护理技术内容。例如,用脐疗,中药热敷治疗婴幼儿腹泻;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采用针灸、按摩解决腹胀、尿潴留等。
结合中医养生学进行评估与出院指导。患者经住院护理,大部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但有些健康问题并非短期或住院期间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患者出院后,继续执行有关的护理计划与措施。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通过顺应四时变化,来调摄起居、饮食、服药、精神活动等,对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1]。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患者上门求诊,也往往这样。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如今,中医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中医护理学也将成为跨世纪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倡导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有效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以期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模式,推动整个护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广清.中医护理文献的现状及中医护理科研的展望.护理学杂志,2001,16(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