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对竞赛题多种解法的探究——以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2题为例

来源 :物理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对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第2题的多种解法进行了探究.通过对竞赛题的考查意图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原解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法.为解题提供了更广的思路和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不少教师对于课堂例题的讲解停留在“就题讲题”层面,许多具有深度逻辑关联、丰富情境内涵的习题,往往没有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就匆匆讲解而过,造成了例题资源的浪费.作为教师,若能全方位重新审视这些习题,并对其从逻辑分析、构造应用、本质机理等多维度进行“寻根究底”的分析,让学生在深入地思维激辩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真正享受物理课堂的无穷魅力.
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同伴间相互讨论、商量、尝试、协作,面对一个个“怎么办”,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经历仪器的创造过程,从知识到思维;从模仿到能力;从单干到协作.一步一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勇于尝试,不惧失败,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能迎难而上的学习者.
对江苏省2021年4月中旬举行的高三物理联考试卷中的一道“磁约束”试题进行了剖析,在对试题背景、关键词、解答过程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拓展延伸,简要介绍了托卡马克、磁镜及仿星器等三种磁约束装置.
关于“连续性流体碰撞问题”是近几年各类考试的热门命题和考查点,这类问题一般会基于一定的实际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模型建构,进而运用动量和能量关系进行问题解决.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高考复习时,善于将类似问题和模型进行类比整合,对模型和问题进行细细研磨和思考,本文就两道经典的习题进行讨论,希望让学生体会到连续性流体碰撞问题的解题策略.
本文对2021年广东省高考物理卷第14题的情境与模型进行了溯源,分析了试题特点,并对教学和备考提出了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