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来,如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是教师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激发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有效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数学这一科目的预习一直没有被重视.本文针对数学科目的探索性预习,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索性预习;尝试
好的预习方法,能让学生提前接触知识点,并在第二天上课时更容易的接受所学知识.有了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也更容易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一、探索性预习概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更具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运用现在流行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大现实.但不妨使用探索性预习的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
探索性预习是笔者提出的一种预习方式,在此之前,翻阅各种文献资料,笔者并未找到探索性预习的相关概念.探索性预习和“翻转课堂”的模式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探索,指的是一个人主动对未知事物求知的精神,或者是对某一问题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以往的常规预习,是指学生对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而探索性预习,要求学生除了在了解预习内容重点的同时,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性预习的优势是,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预习知识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第二天教师上课时,更容易理解重点知识.
二、培养学生探索性预习的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预习,一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针对预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常见的预习方式,大多是要求将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并没有对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其弊端是,学生可能会因为惰性,草草的进行预习或根本就没有预习.这样易导致教师所期望的预习目的难以实现.如果布置了合理的预习思考问题,相当于有了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对预习这项作业也会变得重视起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之一,笔者在讲解此课之前,布置的预习思考问题是:观察平行四边形,找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一组对角连线形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通过第二天的课堂提问,笔者发现,大部分學生对预习思考问题完成得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预习思考问题一定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难度适中,学生通过思考和预习能够解决.
(二)课后作业中适当加入预习内容
数学科目还有一个特点是,只有数学知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针对预习内容布置一个相对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尝试着去解答,目的是让学生在解答作业题目时,主动预习并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样做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程度,又可以增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将布置的作业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两三分钟的思考.这样,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新旧知识结合进行预习
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对旧知识的要点掌握得非常牢固,理解起新知识来才会更容易些.
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笔者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无理数,重点复习在数轴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的画法,并让学生思考,这样画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很容易画出任意长为无理数的线段,为学习“勾股定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生活中的数学进行预习
作为教师,不妨多进行生活中数学应用例子的总结,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使得预习更多些乐趣.
例如,我国象棋的棋谱,实际上也是坐标的实际应用.在学习坐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看懂象棋棋谱吗?象棋棋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通过这个数学应用,让学生们很容易就有了坐标的概念,在教师讲解“坐标”的内容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三、结 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的探索性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学生的听课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探索性预习的提出,希望能为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带来一些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1]陈益琴,郁云翔.初中数学中基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J].研究教育科学,2011(17):46-48.
[2]郁万法,杨勇.预习——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石[J].新课堂(教育学术),2010(6):13.
[3]包文礼.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34.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索性预习;尝试
好的预习方法,能让学生提前接触知识点,并在第二天上课时更容易的接受所学知识.有了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也更容易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一、探索性预习概念的提出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强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更具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因此,运用现在流行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大现实.但不妨使用探索性预习的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
探索性预习是笔者提出的一种预习方式,在此之前,翻阅各种文献资料,笔者并未找到探索性预习的相关概念.探索性预习和“翻转课堂”的模式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探索,指的是一个人主动对未知事物求知的精神,或者是对某一问题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以往的常规预习,是指学生对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而探索性预习,要求学生除了在了解预习内容重点的同时,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着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性预习的优势是,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预习知识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第二天教师上课时,更容易理解重点知识.
二、培养学生探索性预习的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预习,一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针对预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
常见的预习方式,大多是要求将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并没有对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其弊端是,学生可能会因为惰性,草草的进行预习或根本就没有预习.这样易导致教师所期望的预习目的难以实现.如果布置了合理的预习思考问题,相当于有了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对预习这项作业也会变得重视起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之一,笔者在讲解此课之前,布置的预习思考问题是:观察平行四边形,找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一组对角连线形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通过第二天的课堂提问,笔者发现,大部分學生对预习思考问题完成得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预习思考问题一定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难度适中,学生通过思考和预习能够解决.
(二)课后作业中适当加入预习内容
数学科目还有一个特点是,只有数学知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针对预习内容布置一个相对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尝试着去解答,目的是让学生在解答作业题目时,主动预习并掌握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样做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程度,又可以增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将布置的作业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进行两三分钟的思考.这样,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新旧知识结合进行预习
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对旧知识的要点掌握得非常牢固,理解起新知识来才会更容易些.
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笔者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无理数,重点复习在数轴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的画法,并让学生思考,这样画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项作业,学生很容易画出任意长为无理数的线段,为学习“勾股定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生活中的数学进行预习
作为教师,不妨多进行生活中数学应用例子的总结,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使得预习更多些乐趣.
例如,我国象棋的棋谱,实际上也是坐标的实际应用.在学习坐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看懂象棋棋谱吗?象棋棋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通过这个数学应用,让学生们很容易就有了坐标的概念,在教师讲解“坐标”的内容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三、结 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的探索性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学生的听课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探索性预习的提出,希望能为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带来一些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1]陈益琴,郁云翔.初中数学中基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设计的策略[J].研究教育科学,2011(17):46-48.
[2]郁万法,杨勇.预习——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石[J].新课堂(教育学术),2010(6):13.
[3]包文礼.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