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人民币1.4万亿元,科研投入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中国占全世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从2000年的6.5%一路攀升到2014年的37%。但是根据科技部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份额中,82%由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生产。
为什么中国政府在高技术领域研发经费投入的市场转化效果不佳?我觉得是没有弄清楚科研和创新的关系。以发明即时贴闻名世界的3M公司的杰弗里·尼科尔森博士曾提出:“科研是将金钱转换为知识的过程”,而“创新是将知识转换为金钱的过程”。
在中国,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相当多的学者已经学会了如何把钱换成“纸”,也就是书面的论文,但是还不太擅长如何把书面的论文,也就是“纸”,转换成产品,然后变成金钱。
现在中国在科研方面的主导政策是科研与创新合二为一,即他们会对所资助的研究性项目提出不切实际的商业成功的要求。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政策对政府和宣传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它其实混淆了科研与创新的基本概念。
我经常到国内一些学校访问,发现他们在介绍自己的科研成绩时喜欢用同一个指标:科研经费。一所高校计算机学院的院长在介绍学院发展时说:现在院里很好,科研经费超过亿元。我忍不住问:你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是什么?对方说不出来。我认为拿的钱越少,做出的成果越多越好,这才是科研要做的事情。研究与创业类似,都应该追求用最少的钱做出有价值的工作,在硅谷一个只会拉风投而不能把企业做大的CEO没人愿意雇佣。
中国的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投入很多,但是两个经费怎么平衡,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如果人才不够,就需要把大笔的钱放在人才培养上。如果大笔的钱放在科研上,但做科研的人能力不够,也是出不了好成果的。学校的使命应该是培养人,科研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学生当成追求科研结果的劳力。
2001年,我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办了Data Domain公司,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来于2009年被EMC以24亿美元收购。其产品线自2005年一直占市场的60%以上,毛利率一直在78%~84%。因为我是大学教授,经常有人认为我是把自己在实验室里做的一些科研成果商品化,做出的产品。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是先去看市场上有什么样的机会和需求,然后才去寻找做这种产品的技术。换句话来说,公司的创建是市场和产品驱动的,并非技术驱动。在学校里,大多数教授们并不清楚市场的要求。
美国虽然有很多好的技术,但据我观察,技术驱动做产品或者做企业的成功例子很少,或者说,小的成功例子有一些,但大的成功例子没有。小的成功例子是被大公司早期收购,因为大的公司想购买小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大的成功案例则是成为市场领导者。小的成功例子一般是增值型创新,他们的产品比现有的产品做得更好一点。大的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是市场驱动,而且产品必须要比竞争对手好很多,好很多才是真正的创新。
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的中国,却没有领先市场的高科技技术,是因为教育系统不能培养一大批有原创能力的人,科研系统不鼓励科研人员去做有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工作。
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我们的工作就是力图改变上述状况。未来科学大奖评选的基本方法,是先邀请一大批各领域的专家来提出哪个科研工作值得得奖,然后,委员会邀请被提名者所在领域的国际专家来写评估信,委员会根据这些信,在其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原创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以及整个评奖过程是保密的,并由监管委员会全程监管。这套程序借鉴了诺贝尔奖的评选方法。我希望,未来论坛所发起的这个科学大奖能够做出有益的尝试,鼓励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去做影响力大的原创性科研工作,从而推动中国科研与创新的良好发展。
为什么中国政府在高技术领域研发经费投入的市场转化效果不佳?我觉得是没有弄清楚科研和创新的关系。以发明即时贴闻名世界的3M公司的杰弗里·尼科尔森博士曾提出:“科研是将金钱转换为知识的过程”,而“创新是将知识转换为金钱的过程”。
在中国,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相当多的学者已经学会了如何把钱换成“纸”,也就是书面的论文,但是还不太擅长如何把书面的论文,也就是“纸”,转换成产品,然后变成金钱。
现在中国在科研方面的主导政策是科研与创新合二为一,即他们会对所资助的研究性项目提出不切实际的商业成功的要求。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政策对政府和宣传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它其实混淆了科研与创新的基本概念。
我经常到国内一些学校访问,发现他们在介绍自己的科研成绩时喜欢用同一个指标:科研经费。一所高校计算机学院的院长在介绍学院发展时说:现在院里很好,科研经费超过亿元。我忍不住问:你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是什么?对方说不出来。我认为拿的钱越少,做出的成果越多越好,这才是科研要做的事情。研究与创业类似,都应该追求用最少的钱做出有价值的工作,在硅谷一个只会拉风投而不能把企业做大的CEO没人愿意雇佣。
中国的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投入很多,但是两个经费怎么平衡,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如果人才不够,就需要把大笔的钱放在人才培养上。如果大笔的钱放在科研上,但做科研的人能力不够,也是出不了好成果的。学校的使命应该是培养人,科研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学生当成追求科研结果的劳力。
2001年,我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办了Data Domain公司,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来于2009年被EMC以24亿美元收购。其产品线自2005年一直占市场的60%以上,毛利率一直在78%~84%。因为我是大学教授,经常有人认为我是把自己在实验室里做的一些科研成果商品化,做出的产品。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是先去看市场上有什么样的机会和需求,然后才去寻找做这种产品的技术。换句话来说,公司的创建是市场和产品驱动的,并非技术驱动。在学校里,大多数教授们并不清楚市场的要求。
美国虽然有很多好的技术,但据我观察,技术驱动做产品或者做企业的成功例子很少,或者说,小的成功例子有一些,但大的成功例子没有。小的成功例子是被大公司早期收购,因为大的公司想购买小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大的成功案例则是成为市场领导者。小的成功例子一般是增值型创新,他们的产品比现有的产品做得更好一点。大的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是市场驱动,而且产品必须要比竞争对手好很多,好很多才是真正的创新。
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的中国,却没有领先市场的高科技技术,是因为教育系统不能培养一大批有原创能力的人,科研系统不鼓励科研人员去做有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工作。
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我们的工作就是力图改变上述状况。未来科学大奖评选的基本方法,是先邀请一大批各领域的专家来提出哪个科研工作值得得奖,然后,委员会邀请被提名者所在领域的国际专家来写评估信,委员会根据这些信,在其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原创工作。
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以及整个评奖过程是保密的,并由监管委员会全程监管。这套程序借鉴了诺贝尔奖的评选方法。我希望,未来论坛所发起的这个科学大奖能够做出有益的尝试,鼓励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去做影响力大的原创性科研工作,从而推动中国科研与创新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