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启动以来,通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合力攻坚,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通化市986个行政村已基本达到“四清、四改、两化”工作目标,建成省级标兵村48个、市级标杆村5个、市级标兵村164个。目前,通化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已步入经济有发展、生活有提高、环境有改善、活动有场所、管理有创新的发展新阶段,全市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多数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加强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
启动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个班子共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确定了11名市委常委联系七个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32名市级领导包保帮扶重点省级示范村,120个市直部门和单位对示范村进行包保帮扶,同时选择115户优秀企业包保115个省级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三帮”、“村企共建、村企互赢”的良好工作格局,合力共建新农村氛围浓厚。三年来,市级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工作达到150人次,市直各包保部门领导达到678人次,召开协调会、座谈会500余次,协调建设项目1535个,协调资金项目约合1261.1万元。
突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化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包保帮扶和项目建设等渠道,从解决“路水电气”等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三年来,共承担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349个,争取省级资金6757万元;建成农村水泥路1411.6公里,71%的行政村实现“屯屯通”,55%的村达到“户户通”;完成边沟建设1105.3公里;完成围墙145.3万延长米,修建统一大门23025个;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
整体推进,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整治推进力度
通化市重点围绕整治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沿线和环城“三线一环”全面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强力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工作,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市共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及绿美化资金5.3亿元,新建垃圾点2145个;新建卫生厕所62459座;安装路灯10357盏;种植绿化树2468万棵,绿化公路里程达到1834万延长米。
典型示范,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在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型、民俗特色型、旅游兴村型和环境优美型”四种模式着力打造新农村,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目前,标杆村建设实现了“六统一”,即边沟、围墙、绿化美化统一,大门、门楼统一,房屋、墙体颜色统一,厕所规划建设统一,村屯亮化统一,垃圾收集、转运、填埋处理统一。已经初步形成了通化县聚鑫开发区河鲜村、梅河口市山城镇大湾村、柳河县安口镇半拉背村、通化县大泉源乡新设村、二道江区二道江乡三道江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进一步增强了示范性和带动性。
发挥主体,加快农村民生事业发展
为调动广大农民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委、市政府从解决水、电、路、气等农民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引导和实行村民“一事一议”民主管理新方式等有效措施,全面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真正让农民感到自己是主人,建设新农村、新家园是自己的事,使农民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把建设和谐、幸福、美满的新农村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三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项目补助资金20亿元,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14309个,完成投资249.32亿元,其中农民直接投工投劳折款达41.8亿元,充分发挥了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加强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组织保障
启动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个班子共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确定了11名市委常委联系七个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32名市级领导包保帮扶重点省级示范村,120个市直部门和单位对示范村进行包保帮扶,同时选择115户优秀企业包保115个省级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三帮”、“村企共建、村企互赢”的良好工作格局,合力共建新农村氛围浓厚。三年来,市级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工作达到150人次,市直各包保部门领导达到678人次,召开协调会、座谈会500余次,协调建设项目1535个,协调资金项目约合1261.1万元。
突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通化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包保帮扶和项目建设等渠道,从解决“路水电气”等农民最关心、最需要、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三年来,共承担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349个,争取省级资金6757万元;建成农村水泥路1411.6公里,71%的行政村实现“屯屯通”,55%的村达到“户户通”;完成边沟建设1105.3公里;完成围墙145.3万延长米,修建统一大门23025个;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
整体推进,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整治推进力度
通化市重点围绕整治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沿线和环城“三线一环”全面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强力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工作,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市共投入农村环境整治及绿美化资金5.3亿元,新建垃圾点2145个;新建卫生厕所62459座;安装路灯10357盏;种植绿化树2468万棵,绿化公路里程达到1834万延长米。
典型示范,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在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型、民俗特色型、旅游兴村型和环境优美型”四种模式着力打造新农村,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目前,标杆村建设实现了“六统一”,即边沟、围墙、绿化美化统一,大门、门楼统一,房屋、墙体颜色统一,厕所规划建设统一,村屯亮化统一,垃圾收集、转运、填埋处理统一。已经初步形成了通化县聚鑫开发区河鲜村、梅河口市山城镇大湾村、柳河县安口镇半拉背村、通化县大泉源乡新设村、二道江区二道江乡三道江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进一步增强了示范性和带动性。
发挥主体,加快农村民生事业发展
为调动广大农民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委、市政府从解决水、电、路、气等农民最关心、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引导和实行村民“一事一议”民主管理新方式等有效措施,全面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真正让农民感到自己是主人,建设新农村、新家园是自己的事,使农民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来,把建设和谐、幸福、美满的新农村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三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项目补助资金20亿元,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14309个,完成投资249.32亿元,其中农民直接投工投劳折款达41.8亿元,充分发挥了农民在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