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了起来。虽然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但企业界对此貌似并不感冒,政策热、市场冷的尴尬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另一个十字路口——在跨国公司积极搜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数据,或者大卖混合动力产品的时候,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要么对新能源汽车缺乏主动性,要么时而出现质量危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契机已出现,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各股力量如何发力,或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北汽集团:全面出击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政府采购,公务用车为主发展纯电动出租车试运营
明星车型:迷迪纯电动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北汽并不算引人注目,但是北汽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新能源汽车三大部件开发能力的汽车企业之一,2009年成立了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北汽。随后又合资组建了“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在电控系统方面,北汽与北京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协议,而在电机方面,则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汽车大洋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这样,北汽就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为生产新能源车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产业支持。
现阶段,北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路线更偏向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第一款为基于萨博平台的纯电动轿车Q60FB,已经被北京市公安局预定了400辆,第二款是基于北汽自主品牌C301基础上开发的紧凑型电动轿车,也将被率先用于政府公务用车。除了北汽乘用车以外,北汽福田也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将新能源汽车投入生产和市场的商用车企业,至今已有上千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北京、广州等地运行。在2011年-2012年前后,北汽福田向北京市延庆县投放了150辆福田迷迪纯电动出租车作为试点运营车辆。
长安汽车:带电第一撞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纯电动出租车试运营向私人市场开拓
明星车型:长安E30
长安汽车于2001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探索和研发,是自主品牌中较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品牌之一。据悉,“十五”期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上有几亿元的基础投入,“十一五”期间投入更多,并发展到了产业化阶段。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研发上的总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
2012年年初,100辆长安E30纯电动出租车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示范运行,标志着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在这之前,长安的混合动力车已在重庆、杭州、昆明和南昌等13个城市投放,累计市场投放800多辆,行驶里程已达4000多万公里。在E30纯电动出租车交付房山区之前,长安汽车公开了在天津汽研中心的电动车碰撞数据,五星安全成绩令人振奋。而且这是该中心测试的首款电动车。在这之前,电动车碰撞测试一直较为神秘,包括一些跨国企业在内,都不敢完全公开数据。此次长安电动车“第一撞”,不仅体现了其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为未来整个行业收集电动车测试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样本。
众泰:独居一隅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纯电动出租车试运营向私人市场开拓“以租代售”模式明星车型:众泰5008EV
建于2003年众泰集团,是中国比较晚进入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自主品牌。但是却是相对比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之一。
2011年初,众泰新能源出租车在杭州正式运营,开启了商用领域的新进程。三年来,众泰新能源车在杭州共投入市场运营408辆,实际营运总里程为462万公里。其中,出租车运营车辆单车行驶最高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租赁车辆单车行驶最高里程已超过3万公里。在此期间,总用电量为86.8万度,节约用油46.2万升,按平均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众泰新能源汽车实现减排1248吨(按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相关公式计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影响。众泰新能源汽车在杭州示范运营的的两款车型众泰5008EV和众泰M300EV,共涉及公用出租、私用租赁、商用物流、私人购买等领域,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工作。
比亚迪:昔日领跑新能源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纯电动出租车、公共交通试运营为主
明星车型:F3DM双模混合动力汽车、e6纯电动汽车
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以生产电池发家,1996年起,比亚迪开始电动车电池研发,将从事电池行业积累的大量技术专利、电池制造经验和科研技术带进了汽车领域。2002年底,比亚迪正式组建电动车项目部,开始研发纯电动轿车项目。其中,比亚迪F3DM双模混合动力汽车、E6纯电动汽车也是最早面向私人市场开放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2010年,比亚迪率先和深圳市合作,向出租车市场投放了e6纯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试运营,开启了纯电动汽车服务于公共交通领域的先河。自从2010年5月17日首批50辆e6出租车开始在深圳运营,到2012年6月底,比亚迪共在深圳市投放了800辆纯电动出租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了1000万公里。
在“深圳模式”颇受好评之际,比亚迪也并不甘心只在深圳发展,在深圳建立了新能源生产基地后,也先后在西安、长沙、天津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便在全国推广、销售新能源汽车。
江淮汽车:私人购车之最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定向购买”和“整车租赁”为模式
明星车型:同悦电动汽车
江淮这些年来也一直致力于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推广。自2010年10月开始,江淮乘用车已陆续向合肥市场投放1585辆江淮同悦纯电动私人轿车,成为全国最大批量电动车私人购车示范运营投放项目。合肥作为全国13个新能源车研发试点城市及全国5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之一,近两年来大力度推进纯电动汽车运营,在所有试点城市中居于领先位置,走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前列。而2012年,经过行业专家过程评估、测试人员充分的使用总结,江淮汽车全面提升了技术,通过专业改善使电动车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良。作为史上最大批量的纯电动车投放私人轿车市场的行为,江淮汽车一举走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列。
据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流露,对于将来两年,江淮汽车在新能源范畴的成长将实行“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科研和财产化成长策略,大大加快了商品化的产出速度。所谓“三步并作两步走”,第一步先出产物,批量进入市场,用来查验产物技巧和制作技巧,摸索新能源汽车运营的贸易模式。第二步,集中资本,在电控、电机焦点技巧上取得冲破。第三步,在焦点零部件、整车匹配技巧方面上取得重大进展。此中第二步与第三步将同步进行。业内汽车专家也表示,江淮汽车已经做好了新能源构造,完整有实力在“十二五”末进入自立品牌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一旦电池技巧、电池本钱与能量密度在行业里有重大冲破,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范畴将会有突飞大进的成长。
以电动出租车为主
从上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阵地不难看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的现在,各大企业只能以一个城市或者几个城市作为主要阵地,进行试运营,大多以企业的总部为核心向周边辐射。主要在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进行推广运营,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拥有生产基地、用户忠诚度和政府的鼎力支持,这些企业当然会选择在企业工厂所在地进行推广运营。
而在运营模式上,除了少数以公务用车为发展模式的企业,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都是走定向采购和电动出租车运营的路线,看来这是一条更加易于将新能源汽车推广至私人市场购买的捷径,也是让广大消费者迅速认可、接受新能源汽车最直接的方法。
从上诉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来看,不难看出有不少品牌有后来居上的架势,反观一些原本走在前面的汽车企业反而将原有的优势消失殆尽了。例如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公司,原本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但是市场反应慢,营销政策的不积极,车型定价偏高让比亚迪这些年来积累的优势都挥霍一空,大有被后来者迎头赶上的架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谁停滞不前就会被赶超。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毋庸置疑,但蛋糕毕竟是有限的,谁能在产业演进的道路上占得先机,率先将“概念”转化为“业绩”,谁就能获得市场持续的认可。2012年正值“千城十辆”示范推广收官之年,看来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阵地的“战争”序幕才刚刚拉开。
北汽集团:全面出击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政府采购,公务用车为主发展纯电动出租车试运营
明星车型:迷迪纯电动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北汽并不算引人注目,但是北汽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新能源汽车三大部件开发能力的汽车企业之一,2009年成立了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北汽。随后又合资组建了“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在电控系统方面,北汽与北京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协议,而在电机方面,则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汽车大洋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这样,北汽就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为生产新能源车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产业支持。
现阶段,北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路线更偏向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第一款为基于萨博平台的纯电动轿车Q60FB,已经被北京市公安局预定了400辆,第二款是基于北汽自主品牌C301基础上开发的紧凑型电动轿车,也将被率先用于政府公务用车。除了北汽乘用车以外,北汽福田也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将新能源汽车投入生产和市场的商用车企业,至今已有上千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北京、广州等地运行。在2011年-2012年前后,北汽福田向北京市延庆县投放了150辆福田迷迪纯电动出租车作为试点运营车辆。
长安汽车:带电第一撞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纯电动出租车试运营向私人市场开拓
明星车型:长安E30
长安汽车于2001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探索和研发,是自主品牌中较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品牌之一。据悉,“十五”期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上有几亿元的基础投入,“十一五”期间投入更多,并发展到了产业化阶段。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车研发上的总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
2012年年初,100辆长安E30纯电动出租车在北京市房山区的示范运行,标志着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在这之前,长安的混合动力车已在重庆、杭州、昆明和南昌等13个城市投放,累计市场投放800多辆,行驶里程已达4000多万公里。在E30纯电动出租车交付房山区之前,长安汽车公开了在天津汽研中心的电动车碰撞数据,五星安全成绩令人振奋。而且这是该中心测试的首款电动车。在这之前,电动车碰撞测试一直较为神秘,包括一些跨国企业在内,都不敢完全公开数据。此次长安电动车“第一撞”,不仅体现了其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为未来整个行业收集电动车测试数据提供了良好的样本。
众泰:独居一隅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纯电动出租车试运营向私人市场开拓“以租代售”模式明星车型:众泰5008EV
建于2003年众泰集团,是中国比较晚进入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自主品牌。但是却是相对比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之一。
2011年初,众泰新能源出租车在杭州正式运营,开启了商用领域的新进程。三年来,众泰新能源车在杭州共投入市场运营408辆,实际营运总里程为462万公里。其中,出租车运营车辆单车行驶最高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租赁车辆单车行驶最高里程已超过3万公里。在此期间,总用电量为86.8万度,节约用油46.2万升,按平均每百公里油耗10升计算,众泰新能源汽车实现减排1248吨(按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相关公式计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影响。众泰新能源汽车在杭州示范运营的的两款车型众泰5008EV和众泰M300EV,共涉及公用出租、私用租赁、商用物流、私人购买等领域,开展了多种模式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工作。
比亚迪:昔日领跑新能源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纯电动出租车、公共交通试运营为主
明星车型:F3DM双模混合动力汽车、e6纯电动汽车
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以生产电池发家,1996年起,比亚迪开始电动车电池研发,将从事电池行业积累的大量技术专利、电池制造经验和科研技术带进了汽车领域。2002年底,比亚迪正式组建电动车项目部,开始研发纯电动轿车项目。其中,比亚迪F3DM双模混合动力汽车、E6纯电动汽车也是最早面向私人市场开放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2010年,比亚迪率先和深圳市合作,向出租车市场投放了e6纯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试运营,开启了纯电动汽车服务于公共交通领域的先河。自从2010年5月17日首批50辆e6出租车开始在深圳运营,到2012年6月底,比亚迪共在深圳市投放了800辆纯电动出租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了1000万公里。
在“深圳模式”颇受好评之际,比亚迪也并不甘心只在深圳发展,在深圳建立了新能源生产基地后,也先后在西安、长沙、天津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便在全国推广、销售新能源汽车。
江淮汽车:私人购车之最
主要阵地:
发展模式:以“定向购买”和“整车租赁”为模式
明星车型:同悦电动汽车
江淮这些年来也一直致力于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推广。自2010年10月开始,江淮乘用车已陆续向合肥市场投放1585辆江淮同悦纯电动私人轿车,成为全国最大批量电动车私人购车示范运营投放项目。合肥作为全国13个新能源车研发试点城市及全国5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之一,近两年来大力度推进纯电动汽车运营,在所有试点城市中居于领先位置,走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前列。而2012年,经过行业专家过程评估、测试人员充分的使用总结,江淮汽车全面提升了技术,通过专业改善使电动车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良。作为史上最大批量的纯电动车投放私人轿车市场的行为,江淮汽车一举走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列。
据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流露,对于将来两年,江淮汽车在新能源范畴的成长将实行“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科研和财产化成长策略,大大加快了商品化的产出速度。所谓“三步并作两步走”,第一步先出产物,批量进入市场,用来查验产物技巧和制作技巧,摸索新能源汽车运营的贸易模式。第二步,集中资本,在电控、电机焦点技巧上取得冲破。第三步,在焦点零部件、整车匹配技巧方面上取得重大进展。此中第二步与第三步将同步进行。业内汽车专家也表示,江淮汽车已经做好了新能源构造,完整有实力在“十二五”末进入自立品牌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一旦电池技巧、电池本钱与能量密度在行业里有重大冲破,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范畴将会有突飞大进的成长。
以电动出租车为主
从上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阵地不难看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的现在,各大企业只能以一个城市或者几个城市作为主要阵地,进行试运营,大多以企业的总部为核心向周边辐射。主要在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进行推广运营,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拥有生产基地、用户忠诚度和政府的鼎力支持,这些企业当然会选择在企业工厂所在地进行推广运营。
而在运营模式上,除了少数以公务用车为发展模式的企业,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都是走定向采购和电动出租车运营的路线,看来这是一条更加易于将新能源汽车推广至私人市场购买的捷径,也是让广大消费者迅速认可、接受新能源汽车最直接的方法。
从上诉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来看,不难看出有不少品牌有后来居上的架势,反观一些原本走在前面的汽车企业反而将原有的优势消失殆尽了。例如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公司,原本拥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但是市场反应慢,营销政策的不积极,车型定价偏高让比亚迪这些年来积累的优势都挥霍一空,大有被后来者迎头赶上的架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谁停滞不前就会被赶超。
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毋庸置疑,但蛋糕毕竟是有限的,谁能在产业演进的道路上占得先机,率先将“概念”转化为“业绩”,谁就能获得市场持续的认可。2012年正值“千城十辆”示范推广收官之年,看来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阵地的“战争”序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