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债与责任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债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但最早将债与责任进行区分是在日耳曼法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法系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于债与责任的关系有着不同观点。本文在债责关系起源的基础上,对我国理论界“债责互为因果”关系说和“债责离合关系说”两种学说展开论述,分析债责分离的必要性论证“以分离为原则,合一为例外”的债责关系说更为贴切,更适应我国法治进程。
  关键词 民法 债 责任 关系说
  作者简介:吴梦静,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254
  一、责任与债的起源及其变化
  古代西亚地区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两河流域使得西亚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商业贸易的崛起,使得买卖关系和借贷关系日趋普遍,逐渐因该关系所产生的欠钱或者欠物现象也不断涌现,近代民法中的债便起源与此。
  “债”这个词的拉丁词源为“obligatio”,本意是拘束的意思。该词来源与ligare,原意为“捆绑”。所以,债也被称为“法锁”,即法律上的锁链,或“形成拘束力”的意思 。“责任”在罗马法时期并未有一个相对成型的概念,不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术语。
  罗马法学者布林兹最早发现债务与责任的区别,但因债务与责任相混淆时间久远,仍未区分,直到日耳曼法时,学者阿米拉明确表明债务与责任是相区分的,而德国普通法时代基本沿袭罗马法的观念,未将其进行区分。
  二、关于债责关系的几种学说
  我国理论界主要是对“债责互为因果”关系说和“债责离合关系说”两种学说进行探讨。本文认为英美法系对债责关系没有特别划分,主要关注我国理论界的学说。
  (一)“债责互为因果”关系说
  该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郑玉波先生。他将民事责任分为“责任为因,债务为果”和“债务为因,责任为果”。第一种意义的民事责任是指责任是债务发生的原因。《民法通则》中有多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损害赔偿仅是之一。部分侵权行为或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方式可能为排除妨害或恢复原状。如他人违章建筑影响邻居采光,在该情况中,责任并非为损害赔偿之债,因此“责任为因,债务为果”是有待商榷的。第二种意义的民事责任为债务人以自身财产担保,因债务不及时履行或不履行而产生,但该担保功能并不是债所独有的,侵犯合法权益都会产生责任,只是责任形式不同,因此“债务为因,责任为果”也欠贴切。
  (二)“债为形式,责为内容”的债责关系说
  我国部分学者认为二者关系更倾向于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其认为民事责任是实体内容,债为表现形式,损害赔偿只是民事责任中的承担方式和责任的救济形式中的一种。但随着责任形式的多变性与复杂性,逐渐产生的新的责任形式已不能转化为债,如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并未产生债的形式,这表明并非所有的责任都能转化成债,使得责任为内容,债为形式的关系并非绝对化。
  (三)债责离合关系说
  学说上对于债与责任是否可以分离有诸多争议,针对债责离合关系主要有三种学说:债责不可分离说,以合一为原则,分离为例外以及以分离为原则,合一为例外的债责关系说。
  1.债责不可分离说
  以台湾地区学者林诚二先生为代表人物。其认为债的本质在于责任,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债只有在责任的基础上可构成法律关系。反之不存在责任关系,债的关系不为法律关系。但是责任关系产生的并非只有债的关系,还有物权关系或人身关系等。因此不能断然的说责任是债的基础,责任也可能是其他关系的基础。因此债责不可分离欠为妥当。
  2.以合一为原则,分离为例外的债责关系说
  该债责关系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诸葛鲁。其在《债务与责任》一文中明确指出,“债与责任之间合一存在为原则,但亦可分离存在”,“社会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债责分离的现象,如自然债务、赌债、有限责任、限定继承等”。 该观点承认债责分离,只将二者分离作为例外情况来看,其主要观点认为债责不可分离。针对这个关系说我们可以从权利、义务、责任三者关系进行阐述。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相对应的,有权利就有义务,但是义务却和责任不是相对的,如妈妈和女朋友同时落水,作为儿子有救助妈妈的法定义务,对于女朋友则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义务和责任并不相应。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义务和责任为分离状态,发生一定情况,义务和责任才结合。
  3.以分离为原则,合一为例外的债责关系说
  该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我国学者魏振瀛先生。魏先生认为不履行债务将产生责任,不履行责任即产生违约责任,一般呈分离状态,在特定情况将合一。本文认为该观点更为贴切,且债与责任分离利于公民对其有更好的理解,也有利于人们对违约责任的关注,增强法律意识。
  三、责任与债分离的必要性
  现代民法实践已突破了债与责任的融合,但仍然存在着分离学说情况下的两种主张,本文认同责任与债以分离为原则,理由如下:
  (一)债的概念容易混淆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性质
  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反向推出责任是因违反义务而产生。近现代多数人含有侵权行为所产生债的观念,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认知的侵权都含有一项损害赔偿之债,久而久之认为其产生的是债,但分析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可知应为责任。如果将侵权行为看成是债,则混淆了责任与义务,使得大家陷入困境。
  (二)实践中责任与债以分离为常态
  在以下情形下,债务与责任是以分离状态的。一是自然债务,二是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而产生的责任,又称为无债的责任。三是因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产生的责任,四是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除此之外还有限定继承等情况。在该情形中,强调债与责任合一的学者认为债务人以其财产为担保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债务人自觉履行债务,并不产生责任。即使发生相关纠纷,一般双方可在自愿协调下解决。由此可见,在社会生活中,责任与债常以分离存在,在特定情况下才会结合。
  (三)民事责任形式呈多样性、复杂性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资源的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侵犯民事权利的手段越来越广泛,例如书刊、报纸等。当今我国强调依法治国,随着法制进程的推进,现代人们的权利观念不断增强,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若一直以损害赔偿为主作为民事侵权的承担方式很难得到人们的满足。例如日本民法典明文规定: “对毁损他人名誉者,法院因受害人请求,可以命令代以损害赔偿或与损害赔偿一起实行恢复名誉的适当处分” 法制社会的不断建设,我国对各项权利尤其关乎于民的人身权更为重视,如侵犯荣誉权、姓名权等。由此可见原有的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环境新情况,需要我们重新规定相应的责任形式,以切实保护民事权益,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民法通则》规定中承担民事责任的十项方式,是对民事责任立法的新发展,是对以往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债与责任的分离或合一对我国法治进程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借鉴域外法,结合当代国情对于确认债责关系越来越重要,只有正确看待债责关系才能更好的适用法律,便于人民了解以及保护自身权益,也更易于法官实践操作,促进法治社会。
  注释:
  王利明.债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诸葛鲁.债务与责任//郑玉波主编.民法债编论文选辑(上册).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1984.
  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體系之革新.中国法学.1998(1).
  参考文献:
  [1]王泽鉴.债法原理(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魏振瀛.民事责任与债分离研究(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左传卫.论债与责任的关系.法商研究.2003(5).
其他文献
按照省民委关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民族团结示范点、民族文化联系点的创建工作要求,我们结合永州实际开展办点示范工作,积极创新民族工作思路,努力做好了以下三个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艺术也具有了很高的品味,但他们对这些表演艺术的看法比较的片面,要真正的做到对这两
严冬时节气温较低,池水容易结冰,水中溶氧降低,鱼类抗病能力弱,常可引起死亡,造成损失。现将冬季鱼类的死亡原因及防制方法介绍如下。1.病鱼进入越冬池塘冬季鱼种未经认真消
春秋战国七雄五霸兼并战争不断,人们流离失所,人口流动较大.而在这一时期里,各国君王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纷纷提出了不同的强国政策,各种人才走上历史舞台.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直接联系,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倡导之下初中体育教学还需要转变教学方式
提起李雪健,人们的脑海里面会浮现出他扮演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像宋大成、焦裕禄、秦始皇、宋江等等。他获奖无数,奖项包括梅花奖、金鸡奖、百花奖、飞天奖、华表奖
在空虚的乡村,你可能只是一个“抽取者”,只有抽取,没有回报.rn春天回湖北乡下,发现村头的小学校大门紧闭,一个学生也没有了.问父母,说是经过这些年的计划生育,学生减少,村校
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rn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定
期刊
本文就汽车4S店成本管理进行简要阐述,明确汽车4S店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现状及库存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汽车4 S店库存提出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旨在推进汽车4S店的持续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