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教学的意义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在班上鼓励学生时,会发现他们在思维方式、态度、个性特征以及行为举止方面会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如果老师鼓励学生,给予他们更高的期望,他们取得的成绩甚至会超乎他们自己的想象。倘若老师相信学生会更出色、更有能力、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就会调整自己最初设定的目标,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奇迹在那些后进生身上屡试不爽。我相信他们会创造奇迹,而他们往往也做到了。这种对学生能力的乐观看法是鼓励他们的基础,这种学习氛围不允许有懒惰、散漫、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给教学增添了很多乐趣。如何形成这种有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呢?
  
  一、鼓励那些“自以为是”的学生
  
  这类学生具有不合常理、带有夸张性质的自以为是的感觉。对于他们,我会给予他们足够的他们所渴望的重视,而且通常卓有成效。遇到这类情况,我会说:“把你所知道的告诉大家。”这种开诚布公、不带丝毫讽刺意味的认可会使他们自己意识到实际上他们知之甚少。课余,我会花一些时间和那些所谓的“万事通”进行一些个人接触。“我已经懂了”这句话通常隐藏着自信的心理。一旦清晰明确地认定他们属于这种情况,下面的五个步骤就会对他们有所帮助。
  第一步:老师相信每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尽管有时不那么切合实际。
  第二步:无论是从口头还是其他方式,老师均要清楚地传达自己对学生的积极看法,比如“很优秀、有创造力、有能力、很聪明”等。
  第三步:老师对学生一直持尊重、关心、鼓励的态度——尽管某些学生会有一些消极的反应,抑或是无动于衷。
  第四步:老师要一直给予学生以新的挑战,并有意识地树立自身的形象,对所授课程满怀热情。如果一位老师对他教授的课程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他就没有去鼓励学生的资本。我相信,鼓励学生的关键前提是在我们走进教室之前,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深入了解、广泛阅读并有所建树。与之紧密相连的是要具有使学生对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途径感兴趣的奖励或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要对所教授的课程满怀热情并成为一个鞭策者。我们不仅要知识渊博,而且要对所拥有的知识充满自信与热情。如果我们对所教授的课程满怀热情,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自己的见解,使之在学习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连我们自己都觉得所教授的课程不值得去努力,那么学生也决不可能重视这门课。如果我们没有动力去了解、质疑并揭示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就没有能力去鼓励别人出类拔萃。学生了解到我们有好奇心,才会想要继续学下去。另外,学生也会意识到提出问题。因此,要想鼓励学生,首先要鼓励自己。作为老师,首先要表现出自己想对所教课程做深入的探索,并满怀热情地传授自己已有的知识。其表现为按时上课、兴趣盎然、节奏活跃、举例生动,使用不同的课堂技巧。活力和热情都是有感染力的,技巧单一、死气沉沉的老师不可能去鼓励学生。老师自己满怀热情,就自然而然地会鼓励学生。
  第五步:老师在面对不合作的学生时,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学生的高期望值和学生的反应之间的落差,要不厌其烦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这几步,即使最有挫败感、最没信心的学生也会面貌一新。
  
  二、鼓励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基础差,或者是因为父母的督促不够。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会让每个学生和我进行一次谈话,从中发现一些最具价值的信息,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一些这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直到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如果学生对我所教的课程不感兴趣,我不会对他产生个人偏见。每个人的兴趣都不尽相同,经常有学生选错了方向,但我会帮助他们另辟蹊径,以使他们有可能在其他方面出类拔萃。
  
  三、鼓励那些心存疑虑、敌意,态度冷淡的学生
  
  我是如何处理这种麻烦的呢?怎样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呢?课前课后我与他们热情地招呼,以示真诚,用眼睛凝视他们,静静地听他们的言语心声。我让他们明白我一直相信他们能够做得很出色,也很聪明,有时所需要的只是勇气而已。在这方面,我受到了很多挫折,但我始终没在放弃,直到学生对我的努力有所回报。
  因此,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我们的鼓励,因为他们自己设定的目标往往不足以带来更大的努力。事实上,我在鼓励学生时,自己很少意识到是在鼓励他们,但我会在事后发觉:我的鼓励使学生更加努力,我的话激励了他们。
  当然,我在鼓励学生方面,并非总是成功的。然而一旦成功,这些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会有截然不同的转变,一旦在得到鼓励的课堂上有了受益匪浅的经历后,他们通常会把这种经历潜移默化到校园以外的个人生活中。因此,我们必须去接触学生、改变学生、推动学生、鼓励学生。
  (作者单位:629100四川省蓬溪县高坪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对于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先弄清什么是学习兴趣,哪些因素能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习兴趣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学习兴趣就是“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的产生,一般并不总是被意识到的,它是由事物的特点,对人引起强烈的情绪,在无意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通过写作既能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所以说,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一项整体系统工程,应从低年级入手,从一年级起,应注意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写话和观察事物说话、写话等能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一、学拼音与练说话相结合,借助拼音,训练说话  面
期刊
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意识是创造精神的主体,是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教学经验,笔者思索如下:    一、恰当处理“教”与“导”的关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应是主体地位。要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
期刊
【摘要】教学与教师素质是辩证统一的。学生一般是先对这门学科的教者产生好感,从而慢慢地喜欢上这门学科的。教师素质越高则越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对教学的本质理解得越透彻则越能根据教师自身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其职业素质。  【关键词】教育 教学 教师 教师素质 教师职业素质    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实现自我、展现自我、发挥自我潜能的欲望,都是想学习的,至少一开始都是认真、想学好的;爱学习与不爱学习只是一种
期刊
学困生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厌学,压抑或个性活泼有余,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等等。那么,怎样才能给学困生解困呢?  “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给学困生解决困难,首先要解教师之“困”。“学困生”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老师更多地接近、尊重他们,使自己成为有尊严的人。因此,老师应用真诚的爱去宽容、理解、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困生,如果在思想上厌弃他们,在行动上不关心他们,甚至鄙视他们,把他们推出
期刊
恩格斯说:任何职业都要讲道德。为政者,就应廉政奉公,勤政为民;为军者,就应尽忠报国,不畏牺牲;为师者,就应修身传道,授业不倦;为商者,就应信誉第一,诚信无欺。  “会计人,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物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依赖高贵的灵魂。”这里所说的灵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会计职业道德,指的是会计人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在新时期加强
期刊
在学校管理中,没有制度约束显然是不行的,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实就是管教师,管教师的核心是管教师的心。一所学校只有想办法让教师释放出所有的能量,学校教育教学才能全面提高。本人认为对教师进行情感管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要用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人的认识和行为往往受到情感的调节和支配。我们都知道积极的工作态度、愉悦的情绪能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使教师受到温暖、感化和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在认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探索能力,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了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时期,他们生气勃勃,敢作敢为,具有创新精神,对周围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同时,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日趋成熟。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
期刊
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依赖于心理素质的水平。在小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培养中,如果缺少了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各种素质的发展便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学生心理世界,培养具有针对性  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更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个体心理因素。事实上,班主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