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满足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求,依据《.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对该课程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授课环境、教学手段、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1]。高校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摇篮,必须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应用人才。《.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计算机及软件等相关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先进的开发技术之一,也是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重点院校中,大部分的院校开设了《.NET平台和C#开发》专业方向课,并且课时约在56~75标准课时之间,部分学校还增开了36学时的课程设计。普通院校开设该课程的比例比重点院校略低,而且课时量明显偏少,约在32~60标准课时,且多数为选修课程。而在高职类院校中,该课程的设置则呈上升趋势,今年开课院校比去年明显增多[2]。2010年,我校开设该课程,给定教学课时为56学时,含实验24学时。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有:(1)课程开设时间单一,顺序不够合理。我校东校区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此课程,而工商学院在2010年时为二年级开课。由于东校区计算机专业是一本招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扎实,选择在三年级开课较合理。而工商学院由于是三本招生,同学的基础相对薄弱,在大二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些问题。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接触、观察、沟通、考核显示,工商学院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甚至超过东校区的同学,但总体成绩普遍偏低。故此,可知工商学院在该课程的设置时间上需要改革。(2)学时偏少,实验比重偏小。我校《.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学时安排情况为32(上课)+24(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尤其是实验部分。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24课时实验很难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及实现。同时,由于没有设置综合性课程设计部分,整个课程的实践环节就显得非常薄弱。(3)授课方式及考试形式不够科学有效。目前,我校均采取多媒体教室集中授课,实验室统一实验的形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不能够及时进行实践,课后实验时,学生不能再现教师课上所强调细节的情况尤为突出。考察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较强的导向作用。我校统一的闭卷笔试导致了学生仅仅了解语法,真正调试程序时束手无策的情形发生,失去了该课程原本的强实践性的特点,也就不能凸显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目的。(4)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校该课程刚开设不久,授课教师团队处于进一步优化阶段,实验所用题库尚处于建设完善中,能够供学生上机学习的课程教学网站也处于试运行阶段,考试系统所必须的题库还需进一步完善。
2 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为发挥《.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作用,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教学大纲分类制定,因材施教。实施目标分级,教学分级,符合教学中的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3-4],从课程开设时间上进行改革。制定分级教学大纲,以不同的教学目的在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同时开设该课程,或者通过选课的方式,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学习该课程,则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2)采用兴趣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导,使学生有兴趣地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动态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程序设计能力[5]。(3)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上课地点由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改到机房,使得学生在上课期间即可进行实验,从而打破教师讲授时学生只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同学即时实践的环节。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配合课程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项目设计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更能体现出该课程的强实践性的特点。(4)实施面向能力的考核机制。传统的纸质笔试并不适合所有的课程,尤其是该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考核应放到实验室中,采用上机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核方式改为平时上机实验加期末上机编程考试,并辅以综合课程设计的考核。以平时上机为引导,以考试编程为驱动,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实践能力也将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3 实践效果
对比2010年同时开课的东校区08级和工商学院09 级学生的期末笔试成绩,发现东校区学生的期末成绩分布情况较工商学院更加理想。这也充分证实了在基础扎实的大三年级开课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工商学院也已在2011年将该课程开课时间调整为大二和大三分时开课。结合东校区09级学生上机考试和08级学生笔试考核的考核效果,可知考核形式改革后,采用上机考试的学生整体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成绩分布较采用笔试的08级同学成绩更加合理,且基本成绩分布良好。工商学院学生上机考试成绩也具有相同的情况。随机调查也显示,采用上机考试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4 结语
研究及实践发现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该研究也已得到学院师生和学校的充分认可,证明了该课程改革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未.关于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4-6.
[2] 罗小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若干重要环节的实施[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8-51.
[3] 侯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新型教学法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24):66-68.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3-111.
[5]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9-33.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计算机学科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1]。高校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摇篮,必须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以便培养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应用人才。《.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计算机及软件等相关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先进的开发技术之一,也是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重点院校中,大部分的院校开设了《.NET平台和C#开发》专业方向课,并且课时约在56~75标准课时之间,部分学校还增开了36学时的课程设计。普通院校开设该课程的比例比重点院校略低,而且课时量明显偏少,约在32~60标准课时,且多数为选修课程。而在高职类院校中,该课程的设置则呈上升趋势,今年开课院校比去年明显增多[2]。2010年,我校开设该课程,给定教学课时为56学时,含实验24学时。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有:(1)课程开设时间单一,顺序不够合理。我校东校区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此课程,而工商学院在2010年时为二年级开课。由于东校区计算机专业是一本招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扎实,选择在三年级开课较合理。而工商学院由于是三本招生,同学的基础相对薄弱,在大二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些问题。授课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接触、观察、沟通、考核显示,工商学院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平时成绩好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甚至超过东校区的同学,但总体成绩普遍偏低。故此,可知工商学院在该课程的设置时间上需要改革。(2)学时偏少,实验比重偏小。我校《.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学时安排情况为32(上课)+24(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尤其是实验部分。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24课时实验很难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及实现。同时,由于没有设置综合性课程设计部分,整个课程的实践环节就显得非常薄弱。(3)授课方式及考试形式不够科学有效。目前,我校均采取多媒体教室集中授课,实验室统一实验的形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学生不能够及时进行实践,课后实验时,学生不能再现教师课上所强调细节的情况尤为突出。考察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较强的导向作用。我校统一的闭卷笔试导致了学生仅仅了解语法,真正调试程序时束手无策的情形发生,失去了该课程原本的强实践性的特点,也就不能凸显其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目的。(4)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校该课程刚开设不久,授课教师团队处于进一步优化阶段,实验所用题库尚处于建设完善中,能够供学生上机学习的课程教学网站也处于试运行阶段,考试系统所必须的题库还需进一步完善。
2 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为发挥《.NET平台和C#开发》课程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作用,须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教学大纲分类制定,因材施教。实施目标分级,教学分级,符合教学中的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3-4],从课程开设时间上进行改革。制定分级教学大纲,以不同的教学目的在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同时开设该课程,或者通过选课的方式,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学习该课程,则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2)采用兴趣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导,使学生有兴趣地深入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案例教学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动态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程序设计能力[5]。(3)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上课地点由传统的多媒体教室改到机房,使得学生在上课期间即可进行实验,从而打破教师讲授时学生只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同学即时实践的环节。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配合课程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项目设计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更能体现出该课程的强实践性的特点。(4)实施面向能力的考核机制。传统的纸质笔试并不适合所有的课程,尤其是该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考核应放到实验室中,采用上机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核方式改为平时上机实验加期末上机编程考试,并辅以综合课程设计的考核。以平时上机为引导,以考试编程为驱动,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实践能力也将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3 实践效果
对比2010年同时开课的东校区08级和工商学院09 级学生的期末笔试成绩,发现东校区学生的期末成绩分布情况较工商学院更加理想。这也充分证实了在基础扎实的大三年级开课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工商学院也已在2011年将该课程开课时间调整为大二和大三分时开课。结合东校区09级学生上机考试和08级学生笔试考核的考核效果,可知考核形式改革后,采用上机考试的学生整体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成绩分布较采用笔试的08级同学成绩更加合理,且基本成绩分布良好。工商学院学生上机考试成绩也具有相同的情况。随机调查也显示,采用上机考试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4 结语
研究及实践发现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该研究也已得到学院师生和学校的充分认可,证明了该课程改革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未.关于提高计算机本科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4-6.
[2] 罗小平.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若干重要环节的实施[J].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8-51.
[3] 侯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新型教学法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5(24):66-68.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3-111.
[5] 浙江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计算机教学研究与实践: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