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年来,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香港政府构建了规范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重视校内、校外质量保障机制的协同作用,双管齐下全面保障学前教育质量;重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检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兼重过程与结果的评核和检视,着力于学前教育整个质量系统的审核和改进;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营造幼稚园自我评估文化;注意平衡“问责”与“改进”,着力于建设持续改进的学校文化。
[关键词]香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质量;质量保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加强社会问责、强化教育质量保障的改革浪潮,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亚太地区,香港均可算作是“先行者”之一。尽管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香港的学前教育与其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相比,一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甚至被喻为“教育制度中遭到轻藐忽视的灰姑娘”,致使香港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相对较晚,但自世纪之交以来,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香港政府已初步构建了内、外协调一体的规范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给香港学前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内地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不无借鉴意义。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明晰起来的。1997年9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发表了题为《优质学校教育》的第七号报告书,明确提出“优质学校教育”的概念以及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框架,建议通过校内质素保证和校外质素保证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2000年9月,教育统筹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香港学前教育校外质素保障
(一)质素保证视学(QualityAssuranceInspection)
根据教统会发表的第七号报告书和向政府提交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从2000~2001学年开始,香港教育署和教育统筹局(2003年1月开始二者合并为新的教育统筹局)开始对幼稚园实施质素保证全面视学。视学小组利用在幼稚园的3~4天时间,通过观课、查阅有关行政和教学的文件、与家长及校内成员会谈等方式,从“管理及组织”“学与教”“校风及给予学生的支援”三个范畴十二个方面评核学校的表现。视学完成后,视学小组向学校提交书面报告,以便学校根据视学结果及主要关注事项,定出改善及发展方向,进而达到改善学前教育质素的目的。
除了进行集中于上述三个范畴的质素保证整体视学外,教育统筹局为了掌握全港幼稚园的发展情况,教育统筹局质量保证分部从2003年开始还实施了视学范围集中于幼稚园某一范畴工作的重点视学(focus inspection)。2000~2001学年开始到2005-2006学年,香港教育统筹局先后以随机抽样方式对175所幼稚园实施了质素保证全面视学,对500多所幼稚园进行了重点视学,从而使得全港95%的幼稚园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视学。为了配合质素保证视学的实施,教育署、社会福利署在2000年制定和印发了《学前机构表现指标(初版)》,以此作为幼稚园自我评估和外评的参照。2001~2003年,教育署(教育统筹局)、社会福利署又相继完成了学前机构表现指标“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和“儿童发展”范畴的修订工作,供学前机构参考及用作视学人员评量学前机构各范畴工作效能的依据(见表1)。
(二)质素评核(Quality Review)
随着幼稚园自我评估意识的增强,为配合教师的专业提升,在教育统筹局对幼稚园实施质素保证视学的同时,教育局从2003~2004学年起开始推行质素评核视学模式,在核实学校自评结果的同时,以伙伴方式协同幼稚园检视学校的情况,客观地汇报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潜力,以促进学校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概而言之,推行质素评核的目的是:核实学校的自评结果;检视学校的自评工具和过程,并提供意见;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向全港学校推介提高学前教育质素的成功经验;让政府及公众知悉香港学前教育的现况和质素。
与质素保证视学不同,质素评核实施以幼稚园的自评作为检定质素表现的起点,幼稚园需要先建立学校自我评估系统,收集各持份者意见,然后综合分析机构的整体质素表现,并参考教育局提供的范本撰写学校报告和周年学校计划。在接获视学通知后,幼稚园向教育局提交这两份文件。而后教育局会派2~3位外评人员到校,在2~3天的视学过程中,评核队伍会通过观课、会谈和检阅文件的方式搜集资料,核实幼稚园的自评结果。在视学完结时,教育局外评队会向幼稚园口头汇报评核结果,其后亦会向幼稚园发出书面报告。幼稚园需要就评核结果拟订跟进计划,改善机构表现。从2003~2004学年至2006~2007学年,已有约70所幼稚园接受质素评核。2007~2008学年,教育统筹局为减轻家长的财政负担、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和优化学前教育,开始推行学前教育学券计划。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素,教育局规定:凡参加学前教育学券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以及参加三年过渡安排的私立独立幼稚园均须于2007~2008学年开始接受质素评核,并在从2007~2008至2011~2012学年的五年内接受教育局至少一次的质素评核。由2012~2013学年开始,只有达到指定标准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才可以兑现学券。学前教育学券计划下的质素评核着重审视幼稚园如何通过“策划——推行——评估”这三个环环紧扣的自评步骤,达致客观评论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潜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评核队伍会根据表1所示四个质素范畴作专业的整体判断,以此评定学校能否达到指定的标准,从而确定有关幼稚园是否符合参加学券计划的资格。
二、香港学前教育校内质量保障:校内自我评估(School Self Evaluation)
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SsE)是“达致自我完善的最重要步骤,是质素保证机制必须和最关键的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主要是为了回答“学校现在的表现如何?”“如何得知表现?”“将会如何跟进有关结果?”这三个基本的问题。作为集体反思的一个过程,学前教育机构自我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学前教育机构订定的机构自评的指标、程序和工具,系统地就各重要环节进行整体的检讨,从而明确办学的成效和需要改善之处,以促进机构的持续发展。其实施的流程是:拟定评估计划;进行评估检视;撰写“周年学校计划”;推行“周年学校计划”(详见表2)。为了向幼稚园提供支持服务,教育局自2000年起举办了大量的有关学校自评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帮助业界掌握自评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幼儿园建立自评文化及加强教师的自评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自我评估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校订定合适的改善方向,促进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全校内部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团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校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及自我完善的新文化。教育统筹局质素保证分部公布的《幼稚园质素保证视学周年报告》显示,接受质素保证视学的幼稚园正逐步建立自评机制,不少幼稚园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如2001~2002学年接受质素保证视学的30所幼稚园中,有23%的幼稚园表现“良好”,47%的幼稚园表现“尚可”。2005-2006年度接受质素保证视学的35所幼稚园中,有6所已建立良好的整体自评机制,并且通过自评制订发展计划;有22所幼稚园已基本认识自我评估的理念,正逐步发展自我评估的机制与能力。
三、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征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香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的幼教生态和发展局面。从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和运作来看,主要有如下特征与经验:
(一)重视校内、校外质量保障协同作用,双管齐下全面保障学前教育质量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校外质素保证机制和校内质量保障体制协同构成。香港学前教育的外部质素保证机制主要是通过“质素保证视学”和“质素评核”,对幼稚园效能和表现进行评核,客观分析学校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学校将来的改善方向提供专业意见。在“质素保证视学”和“质素评核”中,视学与评核人员不干涉幼稚园工作,仅仅只对幼稚园的质量系统进行审核,并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校内的质素保证主要是通过幼稚园“自我评估”(除此之外,还强调校本管理和学校体系内主要成员的合作),自我检视情势,分析优点、缺点、机会和威胁的情况,藉此制定自我完善的改进计划和促进校长与教师的沟通与专业提升。校内、校外质量保障机制的协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香港学前教育的质量,给香港学前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重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检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重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检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教育统筹局实施的“质素保证视学”为例,视学人员以《学前机构表现指标》作为评鉴学前教育质素和水平的工具,通过观课、查阅有关行政和教学的文件、与家长及校内成员会谈等方式,从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三个范畴来对幼稚园效能和表现进行评核,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而幼稚园自评则按照《学前机构表现指标》的所有范畴,通过讨论和面谈、问卷调查、观察、阅览文件等方法,从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和儿童发展等方面对幼稚园进行全面检视,以发现待改善之处并计划所需的跟进工作。香港借鉴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全面品质管理体制来对学前教育实施全面的质量保障,有益于香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兼重过程与结果的评核和检视,着力于对学前教育整个质量系统进行审核和改进
从学前教育机构自评和接受评核的范围以及整个评估工具指标体系来看,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不仅重视评估和审核学前教育机构的最后质量结果(学前教育质量的输出结果),而且重视评量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以及对整个质量系统的审核和改进,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着眼点从质量评价转向质量的过程管理。如从学前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自我评估和校外视学、评核共用的评鉴工具——《学前机构表现指标》来看,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三个范畴属于“过程指标”;“儿童发展”范畴涵盖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表现,用以反映学校的教育成效,属于“产出指标”。教育局开展的幼稚园“质量保证视学”主要在于评鉴幼稚园在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等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学校自我评估则涵盖全部四个范畴,既重视“过程指标”又重视“产出指标”。香港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力求通过对学前机构“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输出”这一全过程的质量检视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输出的效果,体现了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观念。
(四)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努力营造幼稚园自我评估文化
在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被视为“质素保证机制必须和最关键的部分”,这就使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及其改进的责任主体,强调了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主体角色以及学前机构内部质量保障在整个质量保障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为了大力发挥学前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的作用,香港教育统筹局通过质素保证视学、质素评核、制订《学前机构表现指标》以及提供学校自我评估培训及专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学前教育机构全员参与的自我评估,强化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意识,营造了幼稚园自我评估及自我完善的新文化,促使各个幼教机构进行自我完善和实现学校改进与问责,从而推动了幼稚园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注意平衡“问责”与“改进”,着力于建立持续改进的学校文化
在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无论是质素保证视学、质素评核还是幼稚园自我评估的具体设计和结果运用,均着力于学前机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除了着力于“改进”之外,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还体现了“问责”的精神。无论是质素保证视学、质素评核还是学前机构自评,都注意及时公开发布相关报告,以让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前机构的质素表现。如“质素保证视学组”在各学校进行总体视学后,教育统筹局质素保证分部会在互联网上公布质素保证周年报告和幼稚园的视学报告,让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校的表现。在质素评核中,凡获评为达到指定标准的幼稚园,其质素评核报告会上载于教育局网页并连结到“幼稚园概览”栏目,以让公众人士知悉学校表现。而被评定为不符合指定标准的幼稚园,如果申请质素评核跟进视学,它们的质素评核报告虽暂时不会上载教育局网页,但必须将报告和改善计划公开,以方便教师和家长参阅。至于有关幼稚园的跟进视学报告,则不论其视学结果是否符合指定标准,均会上载于教育局网页并连结到“幼稚园概览”栏目。教育局将质素评核报告在互联网上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幼稚园的透明度,以协助家长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幼稚园。而学校在自我评估后也要将“学校报告”和“周年学校计划”上载学校的网页或通过其他渠道提供给家长和教师等持分者阅览。
参考文献:
[1]孔美琪.幼儿教育新文化——浅析香港的幼儿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学报,2001,(10)
[2]Education Commission Report No.7 Qualty School Education.http://www.edb gov.hk/index.aspx?nodeID=563
[关键词]香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质量;质量保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加强社会问责、强化教育质量保障的改革浪潮,构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亚太地区,香港均可算作是“先行者”之一。尽管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与社会原因,香港的学前教育与其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相比,一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甚至被喻为“教育制度中遭到轻藐忽视的灰姑娘”,致使香港在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相对较晚,但自世纪之交以来,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香港政府已初步构建了内、外协调一体的规范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给香港学前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对内地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不无借鉴意义。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明晰起来的。1997年9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发表了题为《优质学校教育》的第七号报告书,明确提出“优质学校教育”的概念以及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框架,建议通过校内质素保证和校外质素保证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2000年9月,教育统筹委员会向政府提交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明确提出构建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香港学前教育校外质素保障
(一)质素保证视学(QualityAssuranceInspection)
根据教统会发表的第七号报告书和向政府提交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从2000~2001学年开始,香港教育署和教育统筹局(2003年1月开始二者合并为新的教育统筹局)开始对幼稚园实施质素保证全面视学。视学小组利用在幼稚园的3~4天时间,通过观课、查阅有关行政和教学的文件、与家长及校内成员会谈等方式,从“管理及组织”“学与教”“校风及给予学生的支援”三个范畴十二个方面评核学校的表现。视学完成后,视学小组向学校提交书面报告,以便学校根据视学结果及主要关注事项,定出改善及发展方向,进而达到改善学前教育质素的目的。
除了进行集中于上述三个范畴的质素保证整体视学外,教育统筹局为了掌握全港幼稚园的发展情况,教育统筹局质量保证分部从2003年开始还实施了视学范围集中于幼稚园某一范畴工作的重点视学(focus inspection)。2000~2001学年开始到2005-2006学年,香港教育统筹局先后以随机抽样方式对175所幼稚园实施了质素保证全面视学,对500多所幼稚园进行了重点视学,从而使得全港95%的幼稚园接受了不同形式的视学。为了配合质素保证视学的实施,教育署、社会福利署在2000年制定和印发了《学前机构表现指标(初版)》,以此作为幼稚园自我评估和外评的参照。2001~2003年,教育署(教育统筹局)、社会福利署又相继完成了学前机构表现指标“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和“儿童发展”范畴的修订工作,供学前机构参考及用作视学人员评量学前机构各范畴工作效能的依据(见表1)。
(二)质素评核(Quality Review)
随着幼稚园自我评估意识的增强,为配合教师的专业提升,在教育统筹局对幼稚园实施质素保证视学的同时,教育局从2003~2004学年起开始推行质素评核视学模式,在核实学校自评结果的同时,以伙伴方式协同幼稚园检视学校的情况,客观地汇报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潜力,以促进学校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概而言之,推行质素评核的目的是:核实学校的自评结果;检视学校的自评工具和过程,并提供意见;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向全港学校推介提高学前教育质素的成功经验;让政府及公众知悉香港学前教育的现况和质素。
与质素保证视学不同,质素评核实施以幼稚园的自评作为检定质素表现的起点,幼稚园需要先建立学校自我评估系统,收集各持份者意见,然后综合分析机构的整体质素表现,并参考教育局提供的范本撰写学校报告和周年学校计划。在接获视学通知后,幼稚园向教育局提交这两份文件。而后教育局会派2~3位外评人员到校,在2~3天的视学过程中,评核队伍会通过观课、会谈和检阅文件的方式搜集资料,核实幼稚园的自评结果。在视学完结时,教育局外评队会向幼稚园口头汇报评核结果,其后亦会向幼稚园发出书面报告。幼稚园需要就评核结果拟订跟进计划,改善机构表现。从2003~2004学年至2006~2007学年,已有约70所幼稚园接受质素评核。2007~2008学年,教育统筹局为减轻家长的财政负担、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和优化学前教育,开始推行学前教育学券计划。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素,教育局规定:凡参加学前教育学券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以及参加三年过渡安排的私立独立幼稚园均须于2007~2008学年开始接受质素评核,并在从2007~2008至2011~2012学年的五年内接受教育局至少一次的质素评核。由2012~2013学年开始,只有达到指定标准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才可以兑现学券。学前教育学券计划下的质素评核着重审视幼稚园如何通过“策划——推行——评估”这三个环环紧扣的自评步骤,达致客观评论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潜力的目的。与此同时,评核队伍会根据表1所示四个质素范畴作专业的整体判断,以此评定学校能否达到指定的标准,从而确定有关幼稚园是否符合参加学券计划的资格。
二、香港学前教育校内质量保障:校内自我评估(School Self Evaluation)
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SsE)是“达致自我完善的最重要步骤,是质素保证机制必须和最关键的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主要是为了回答“学校现在的表现如何?”“如何得知表现?”“将会如何跟进有关结果?”这三个基本的问题。作为集体反思的一个过程,学前教育机构自我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学前教育机构订定的机构自评的指标、程序和工具,系统地就各重要环节进行整体的检讨,从而明确办学的成效和需要改善之处,以促进机构的持续发展。其实施的流程是:拟定评估计划;进行评估检视;撰写“周年学校计划”;推行“周年学校计划”(详见表2)。为了向幼稚园提供支持服务,教育局自2000年起举办了大量的有关学校自评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帮助业界掌握自评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幼儿园建立自评文化及加强教师的自评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自我评估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校订定合适的改善方向,促进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全校内部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团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校自我管理、自我评估及自我完善的新文化。教育统筹局质素保证分部公布的《幼稚园质素保证视学周年报告》显示,接受质素保证视学的幼稚园正逐步建立自评机制,不少幼稚园获得了“良好”的评价。如2001~2002学年接受质素保证视学的30所幼稚园中,有23%的幼稚园表现“良好”,47%的幼稚园表现“尚可”。2005-2006年度接受质素保证视学的35所幼稚园中,有6所已建立良好的整体自评机制,并且通过自评制订发展计划;有22所幼稚园已基本认识自我评估的理念,正逐步发展自我评估的机制与能力。
三、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征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香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香港的幼教生态和发展局面。从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和运作来看,主要有如下特征与经验:
(一)重视校内、校外质量保障协同作用,双管齐下全面保障学前教育质量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校外质素保证机制和校内质量保障体制协同构成。香港学前教育的外部质素保证机制主要是通过“质素保证视学”和“质素评核”,对幼稚园效能和表现进行评核,客观分析学校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学校将来的改善方向提供专业意见。在“质素保证视学”和“质素评核”中,视学与评核人员不干涉幼稚园工作,仅仅只对幼稚园的质量系统进行审核,并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校内的质素保证主要是通过幼稚园“自我评估”(除此之外,还强调校本管理和学校体系内主要成员的合作),自我检视情势,分析优点、缺点、机会和威胁的情况,藉此制定自我完善的改进计划和促进校长与教师的沟通与专业提升。校内、校外质量保障机制的协同实施,有效地保障了香港学前教育的质量,给香港学前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重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检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重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全面检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以教育统筹局实施的“质素保证视学”为例,视学人员以《学前机构表现指标》作为评鉴学前教育质素和水平的工具,通过观课、查阅有关行政和教学的文件、与家长及校内成员会谈等方式,从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三个范畴来对幼稚园效能和表现进行评核,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而幼稚园自评则按照《学前机构表现指标》的所有范畴,通过讨论和面谈、问卷调查、观察、阅览文件等方法,从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和儿童发展等方面对幼稚园进行全面检视,以发现待改善之处并计划所需的跟进工作。香港借鉴科学管理理论中的全面品质管理体制来对学前教育实施全面的质量保障,有益于香港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兼重过程与结果的评核和检视,着力于对学前教育整个质量系统进行审核和改进
从学前教育机构自评和接受评核的范围以及整个评估工具指标体系来看,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不仅重视评估和审核学前教育机构的最后质量结果(学前教育质量的输出结果),而且重视评量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以及对整个质量系统的审核和改进,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着眼点从质量评价转向质量的过程管理。如从学前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自我评估和校外视学、评核共用的评鉴工具——《学前机构表现指标》来看,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三个范畴属于“过程指标”;“儿童发展”范畴涵盖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表现,用以反映学校的教育成效,属于“产出指标”。教育局开展的幼稚园“质量保证视学”主要在于评鉴幼稚园在学与教、管理与组织、机构文化及给予儿童的支援等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学校自我评估则涵盖全部四个范畴,既重视“过程指标”又重视“产出指标”。香港学前教育的质量保障力求通过对学前机构“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输出”这一全过程的质量检视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输出的效果,体现了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观念。
(四)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努力营造幼稚园自我评估文化
在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学前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被视为“质素保证机制必须和最关键的部分”,这就使学前教育机构成为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及其改进的责任主体,强调了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主体角色以及学前机构内部质量保障在整个质量保障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为了大力发挥学前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的作用,香港教育统筹局通过质素保证视学、质素评核、制订《学前机构表现指标》以及提供学校自我评估培训及专业支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学前教育机构全员参与的自我评估,强化了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意识,营造了幼稚园自我评估及自我完善的新文化,促使各个幼教机构进行自我完善和实现学校改进与问责,从而推动了幼稚园的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注意平衡“问责”与“改进”,着力于建立持续改进的学校文化
在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中,无论是质素保证视学、质素评核还是幼稚园自我评估的具体设计和结果运用,均着力于学前机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除了着力于“改进”之外,香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还体现了“问责”的精神。无论是质素保证视学、质素评核还是学前机构自评,都注意及时公开发布相关报告,以让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前机构的质素表现。如“质素保证视学组”在各学校进行总体视学后,教育统筹局质素保证分部会在互联网上公布质素保证周年报告和幼稚园的视学报告,让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校的表现。在质素评核中,凡获评为达到指定标准的幼稚园,其质素评核报告会上载于教育局网页并连结到“幼稚园概览”栏目,以让公众人士知悉学校表现。而被评定为不符合指定标准的幼稚园,如果申请质素评核跟进视学,它们的质素评核报告虽暂时不会上载教育局网页,但必须将报告和改善计划公开,以方便教师和家长参阅。至于有关幼稚园的跟进视学报告,则不论其视学结果是否符合指定标准,均会上载于教育局网页并连结到“幼稚园概览”栏目。教育局将质素评核报告在互联网上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幼稚园的透明度,以协助家长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幼稚园。而学校在自我评估后也要将“学校报告”和“周年学校计划”上载学校的网页或通过其他渠道提供给家长和教师等持分者阅览。
参考文献:
[1]孔美琪.幼儿教育新文化——浅析香港的幼儿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学报,2001,(10)
[2]Education Commission Report No.7 Qualty School Education.http://www.edb gov.hk/index.aspx?nodeID=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