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地储备和开发各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智囊作用、技术服务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尽早启动我市的“退休人才”开发工程。
关键词:退休人才 漯河 经济社会 和谐发展
The perfect retirement development of talent mechanism impels the Luohe economic societ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ian Yun
Abstract:For stockpiles and develops each kind of retired specialized technology talented person well, displays them fully in each domain brain truster function, the technical service affects and passes on ones expertise the function, should further consummate the work operational mechanism, starts my city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retired talented person” th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Keywords:Retired talented person Luohe Economic society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44-02
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今后10年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数千万高级人才的支持。目前我国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人数达50多万,并且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级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在高级人才需求旺盛而老龄化又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如何对待退休高级人才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课题。对此,笔者认为:能够发挥好他们的优势是笔财富,搞不好就容易成为包袱、成为拖累。善于把握和利用身边“退休人才”优势,让资源变成财富,让优势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才是尊重退休人才、学习退休人才、爱护退休人才之根本。
然而在我国,一些地区和单位受“年过四十万事休”、“五十黄土埋半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有的人认为,老人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大不如年青人,与其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凑合干,不如让他们告老还乡享安乐;有的认为,如今年青人“就业难”,再去开发老年人中的人才资源,就会给已经饱和的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一些领导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实际意义,对中老年人的自荐行为采取置之不理、漠然视之的态度,使一些有特长的“退休人才”不能理直气壮的再“返岗”进行奉献。
其实,许多退休人才年龄虽大,但心态比较年轻、精力比较旺盛、身体比较健康,仍然能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不断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使各类人才能够才尽其用,实施“亲老政策”,积极挽留和争夺人才,不少高级人才70多岁还在工作。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尤其重视对“退休人才”的聘用,甚至有的公司所聘用雇员的平均年龄就有近50岁之高。有关调查表明,老年人除体力有所下降外,其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经验并没有因退休而丧失,他们与青年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科学领域,一个60岁左右的人,正是知识经验累积升华并能运用自如的时期,对用人单位来说,聘用他们更具有投入少、产出多和见效快等特点。
就我市而言,“退休人才”应包括:①在职期间组织协调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各行各业有一技或多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②退休后加强自我塑造,学有所长,主动为漯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余热的其他人员。截止2006年12月31日,金市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中,行政管理人员543人,其中副处级(含享受)以上离退休人员272人,占5009%;县区离退休行管人员376人,占69.24%;专业技术人员274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离退休人员1 39人,占50.73%;县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人232人,占84.67%。这部分老同志具有很强的自身优势: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熟悉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有较深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积累,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是一种成熟的生产力;工作态度严谨,责任心强,完成任务质量高;不占编制,聘用时间可长可短;住房医疗都有所保障,后顾之忧少。从我市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在利用开发退休人才资源上,市直好于县区,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大决策,注重征求老干部们的意见和建议,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带去对老干部们的关怀和问候。但总体讲,我市发挥退休人才作用还很不够,基本上仍处于松散状态。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级人才匮乏的特殊时期,全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都应破除陈旧观念,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老人的优良风尚,墨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心竭力为“退休人才”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更好地储备和开发各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智囊作用、技术服务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尽早启动我市的“退休人才”开发工程。
1.夯实基础,完善工作管理体系
1.1 完备组织机构。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对退休人才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此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全局工作统筹安排:针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配备好专兼职工作人员。通过开展经验交流、调研观摩、定期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服务优良、务实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
1.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目标责任制,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将“退休人才”的开发利用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年终考评内容,作为干部评优选先、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使“退休人才”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3 实行“退休人才”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退休人才”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老干部局、老龄委、老促会和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商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推动“退休人才”开发工作的整体合力。
1.4 健全自管体系。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作用,鼓励引导成立各类自管组织,如专业技术人员协会、文艺社团等群众性组织,消除管理盲区。在全社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自管组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2.加大力度,维护好“退休人才”权益
2.1 切实抓好待遇落实。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各项待遇要及时落实到位,不能落实的及时反馈,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造成矛盾。继续深入实施财政倾斜政策,优先发放退休人员的各项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针对退休老同志关心的医药费报销问题,要多向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医疗基金的投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将退休人才活动经费纳入预算范畴,予以优先考虑,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各项活动如期展开。
2.2 加强活动场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广泛辟建活动场所,确保公用经费落实到位,保证各级退休人才有固定活动场所。加强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组织引导退休人才以活动中心为阵地,开展各种符合身心特点。积极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作品展、游艺比赛等。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强疗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活动拓展阵地。
2.3 完善再工作保障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退休人才实现再工作、再创业的注册登记制度、聘任合同制度以及权益保障等相关制度,实现再工作全过程监管,切实维护好退休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拓展退休人才服务社会的途径,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公益性活动中来,如沙澧河开发建设、关心下一代、返聘回岗、志愿服务、公益服务、三下乡活动、参政议政、人才梯队培养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多项社会事业,使退休人才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实现人生价值。
3.创造条件,为“退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平台
3.1 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工作信息等传播途径,大力组织开展“十佳退休人才”评选、“我的晚年生活’’主题征文、“夕阳红论坛”专栏等活动,表彰报道活跃在社会各层面发挥作用的典型,激发退休人才再工作热情,在退休老同志中形成见贤思齐,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退管、关注退休人才的良好氛围。
3.2 建立信息网络。建立涵盖广泛的“退休人才”信息库。①根据本市退休人员健康程度和再工作情况,进行分类登记;②对聘请来漯或发挥优势积极为漯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贡献的市外退休人才也要纳入“退休人才”信息库,实现借力、借势发展。通过网站、媒体定期进行信息发布,并对再工作退休人才实行全程服务,提供政策信息支持。
3.3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功能,定期举办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确保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4 出台激励政策。会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结合我市实际状况,制定出台《退休人才再工作管理办法》。联合劳动就业等部门,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鼓励退休人员尤其是科技人才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开展“自救创业、服务社会”等主题活动。对退休人才参与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同级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对自愿参与公益活动的退休人才,同级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对领办、创办企业的退休人才实施奖励或减免税费等优惠待遇,使退休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体现出政府对退休人才所做贡献的支持与认可。
4.延伸服务,加强对“退休人才”的社会化管理
4.1 推行社会化养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退休人才福利事业中来。目前全市通过以上形式建设的各类“老年活动室”、“托老中心”、“老年公寓”等场所,有效缓解了财力不足带来的压力,使退休人员中的困难弱势群体得到了帮助,解除了后顾之忧。
4.2 探索党建新方式。从现有情况看,退休人才有着居住分散、面广人多、流动性大、组织关系接转情况复杂的特点。针对我市特点,建议以社区为单位,成立退休党支部,从而形成“以退休总支为龙头、社区支部配合,统一指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格局,不断加强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时刻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教育,使退休党组织成为群贤毕至的“人才洼地”,成为退休人才发挥作用的桥梁、纽带。
4.3 有选择的开展试点。在适当时机,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开展退休人才管理社会化试点。实现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逐步与原单位剥离。要着力完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机制,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要通过经常性的社会募捐、退休人才自我创业筹集经费等方式,建立社区管理为主的基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同时开展好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
4.4 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建立离退休专家协会,在协会中根据不同行业专业人员特点,组建成若干工作组,涵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县域工业发展指导组、漯河工业发展指导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督查组、科技普及推广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指导组、经济社会咨询组、平安社区建设指导组、市情宣传教育组、干部工作监督组、党建工作指导组等不同类型的离退休干部经济和社会服务队伍,并明确牵头单位,积极开展活动,将离岗干部专家宝贵的知识和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实现退休人才的二次建功。
关键词:退休人才 漯河 经济社会 和谐发展
The perfect retirement development of talent mechanism impels the Luohe economic societ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ian Yun
Abstract:For stockpiles and develops each kind of retired specialized technology talented person well, displays them fully in each domain brain truster function, the technical service affects and passes on ones expertise the function, should further consummate the work operational mechanism, starts my city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retired talented person” the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Keywords:Retired talented person Luohe Economic society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44-02
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今后10年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数千万高级人才的支持。目前我国离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人数达50多万,并且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级人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在高级人才需求旺盛而老龄化又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如何对待退休高级人才自然而然成为当前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课题。对此,笔者认为:能够发挥好他们的优势是笔财富,搞不好就容易成为包袱、成为拖累。善于把握和利用身边“退休人才”优势,让资源变成财富,让优势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才是尊重退休人才、学习退休人才、爱护退休人才之根本。
然而在我国,一些地区和单位受“年过四十万事休”、“五十黄土埋半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有的人认为,老人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大不如年青人,与其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凑合干,不如让他们告老还乡享安乐;有的认为,如今年青人“就业难”,再去开发老年人中的人才资源,就会给已经饱和的就业安置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一些领导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实际意义,对中老年人的自荐行为采取置之不理、漠然视之的态度,使一些有特长的“退休人才”不能理直气壮的再“返岗”进行奉献。
其实,许多退休人才年龄虽大,但心态比较年轻、精力比较旺盛、身体比较健康,仍然能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不断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使各类人才能够才尽其用,实施“亲老政策”,积极挽留和争夺人才,不少高级人才70多岁还在工作。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尤其重视对“退休人才”的聘用,甚至有的公司所聘用雇员的平均年龄就有近50岁之高。有关调查表明,老年人除体力有所下降外,其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经验并没有因退休而丧失,他们与青年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科学领域,一个60岁左右的人,正是知识经验累积升华并能运用自如的时期,对用人单位来说,聘用他们更具有投入少、产出多和见效快等特点。
就我市而言,“退休人才”应包括:①在职期间组织协调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各行各业有一技或多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②退休后加强自我塑造,学有所长,主动为漯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余热的其他人员。截止2006年12月31日,金市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中,行政管理人员543人,其中副处级(含享受)以上离退休人员272人,占5009%;县区离退休行管人员376人,占69.24%;专业技术人员274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离退休人员1 39人,占50.73%;县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人232人,占84.67%。这部分老同志具有很强的自身优势: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熟悉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有较深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积累,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是一种成熟的生产力;工作态度严谨,责任心强,完成任务质量高;不占编制,聘用时间可长可短;住房医疗都有所保障,后顾之忧少。从我市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在利用开发退休人才资源上,市直好于县区,市委、市政府出台重大决策,注重征求老干部们的意见和建议,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带去对老干部们的关怀和问候。但总体讲,我市发挥退休人才作用还很不够,基本上仍处于松散状态。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级人才匮乏的特殊时期,全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都应破除陈旧观念,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老人的优良风尚,墨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心竭力为“退休人才”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环境,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更好地储备和开发各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智囊作用、技术服务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尽早启动我市的“退休人才”开发工程。
1.夯实基础,完善工作管理体系
1.1 完备组织机构。各级领导要切实提高对退休人才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此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全局工作统筹安排:针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加强组织机构建设,配备好专兼职工作人员。通过开展经验交流、调研观摩、定期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业务知识,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服务优良、务实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
1.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目标责任制,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将“退休人才”的开发利用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年终考评内容,作为干部评优选先、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使“退休人才”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3 实行“退休人才”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退休人才”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老干部局、老龄委、老促会和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商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形成推动“退休人才”开发工作的整体合力。
1.4 健全自管体系。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作用,鼓励引导成立各类自管组织,如专业技术人员协会、文艺社团等群众性组织,消除管理盲区。在全社会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自管组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2.加大力度,维护好“退休人才”权益
2.1 切实抓好待遇落实。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各项待遇要及时落实到位,不能落实的及时反馈,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避免造成矛盾。继续深入实施财政倾斜政策,优先发放退休人员的各项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针对退休老同志关心的医药费报销问题,要多向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医疗基金的投入,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将退休人才活动经费纳入预算范畴,予以优先考虑,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各项活动如期展开。
2.2 加强活动场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广泛辟建活动场所,确保公用经费落实到位,保证各级退休人才有固定活动场所。加强活动场所的使用和管理,组织引导退休人才以活动中心为阵地,开展各种符合身心特点。积极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作品展、游艺比赛等。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强疗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活动拓展阵地。
2.3 完善再工作保障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退休人才实现再工作、再创业的注册登记制度、聘任合同制度以及权益保障等相关制度,实现再工作全过程监管,切实维护好退休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拓展退休人才服务社会的途径,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公益性活动中来,如沙澧河开发建设、关心下一代、返聘回岗、志愿服务、公益服务、三下乡活动、参政议政、人才梯队培养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多项社会事业,使退休人才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实现人生价值。
3.创造条件,为“退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平台
3.1 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工作信息等传播途径,大力组织开展“十佳退休人才”评选、“我的晚年生活’’主题征文、“夕阳红论坛”专栏等活动,表彰报道活跃在社会各层面发挥作用的典型,激发退休人才再工作热情,在退休老同志中形成见贤思齐,在全社会形成重视退管、关注退休人才的良好氛围。
3.2 建立信息网络。建立涵盖广泛的“退休人才”信息库。①根据本市退休人员健康程度和再工作情况,进行分类登记;②对聘请来漯或发挥优势积极为漯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贡献的市外退休人才也要纳入“退休人才”信息库,实现借力、借势发展。通过网站、媒体定期进行信息发布,并对再工作退休人才实行全程服务,提供政策信息支持。
3.3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功能,定期举办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确保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3.4 出台激励政策。会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结合我市实际状况,制定出台《退休人才再工作管理办法》。联合劳动就业等部门,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鼓励退休人员尤其是科技人才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开展“自救创业、服务社会”等主题活动。对退休人才参与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同级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对自愿参与公益活动的退休人才,同级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对领办、创办企业的退休人才实施奖励或减免税费等优惠待遇,使退休人才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体现出政府对退休人才所做贡献的支持与认可。
4.延伸服务,加强对“退休人才”的社会化管理
4.1 推行社会化养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退休人才福利事业中来。目前全市通过以上形式建设的各类“老年活动室”、“托老中心”、“老年公寓”等场所,有效缓解了财力不足带来的压力,使退休人员中的困难弱势群体得到了帮助,解除了后顾之忧。
4.2 探索党建新方式。从现有情况看,退休人才有着居住分散、面广人多、流动性大、组织关系接转情况复杂的特点。针对我市特点,建议以社区为单位,成立退休党支部,从而形成“以退休总支为龙头、社区支部配合,统一指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格局,不断加强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时刻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教育,使退休党组织成为群贤毕至的“人才洼地”,成为退休人才发挥作用的桥梁、纽带。
4.3 有选择的开展试点。在适当时机,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开展退休人才管理社会化试点。实现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逐步与原单位剥离。要着力完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机制,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要通过经常性的社会募捐、退休人才自我创业筹集经费等方式,建立社区管理为主的基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同时开展好救助困难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
4.4 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建立离退休专家协会,在协会中根据不同行业专业人员特点,组建成若干工作组,涵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县域工业发展指导组、漯河工业发展指导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督查组、科技普及推广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指导组、经济社会咨询组、平安社区建设指导组、市情宣传教育组、干部工作监督组、党建工作指导组等不同类型的离退休干部经济和社会服务队伍,并明确牵头单位,积极开展活动,将离岗干部专家宝贵的知识和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实现退休人才的二次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