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时间“边角料”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fm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1980年,年近七十岁的季羡林完成了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全卷的翻译,并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公开发行,填补了这一世界著名典籍在我国翻译界的空白。
  优美的语言、精准的翻译使《罗摩衍那》一经出版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许多记者和学者都想一睹大师的风采。有位记者来到季羡林家中采访时,却为这位国学大师的忙碌感到惊讶。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的采访被各种邀请和拜访打断。一边看着不停回绝访客的季老,一边看着书桌上一叠厚厚的文稿,记者好奇地问道:“季老,您兼职多,邀约多,社会活动也多,您这么忙,是如何完成这么多著作的?能谈谈秘诀吗?”
  听了记者的提问,季羡林笑了笑,说:“我习惯在书桌上摆个闹钟,每当我抬头,就看到座钟的秒针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时间给我提醒儿,让我知道时间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年轻时,我就有早起的习惯。每天4点30分左右起床,吃完饭就开始看书、写作到7点。除此之外,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甚至自行车上,特别是步行时,我脑海里都在不停地思考。”
  年轻的记者若有所思:“原来如此,这样一来能写出这么多著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的确如此,季羡林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天24小时,不会偏袒某个人,谁也不会少半秒。对研究学问的人来说,时间尤其珍贵,更要争分夺秒。但大家的处境不同,我既然没有完整的时间,就要挖空心思利用时间‘边角料’。”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4年11月16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智能电网设备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智网委”)一届四次会员大会暨“顺应形势、创新驱动”智能电网设备行业高层研讨会在福清胜利召开。本
2014年8月14日,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与上海思控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泷得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衡盈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国明科技有限公司等节能增效领域等节能企业共
“南方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合并联运行的特点,是国内结构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电网。南方电网东西跨度2000km,500kV主网架采用交、直流混合运行,至2011年底已形成5
“工业4.0”计划背后是德国工业界面对信息时代的巨大危机感和制造根基被中国等国家蚕食撼动的焦虑感。2014年,“工业4.0”再次像巨浪一样,获得众多业内人士争先恐后的响应,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