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成为了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德育与育心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由于现在初中生大多都是00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上现在初中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这些因素对于班主任的相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影响,而且,对于学生来讲,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中存下深刻的烙印。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育心
常言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的就是教师对于学生教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生活中,人们也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灯塔”、“蜡烛”等,充分说明了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教导者与领导者,尤其是初中教学生活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
1.注重班级管理中细节渗透德育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要处处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课堂与课余生活细节之中引导学生正向的思想态度。德育工作不像其它工作能够马上看到效果,这就要考验班主任的耐心与能力。比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声情并茂、含辛茹苦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但有的学生仍听不进去没有进步,还有的学生有进步但是却很快忘记了班主任的教育内容,屡犯错误。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强大的耐心与接受力。毕竟一说就懂,一听就会的天才在少数,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刚刚从儿童蜕变成少年,心智方面以及行为方式还较为稚嫩,不能完全理解班主任的教育内容也是正常,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多多付出,学生就像农田里的庄稼,不经过几次施肥、浇水是结不出颗粒饱满的果实的。
2.加强对学生动态的掌握,主动贴近学生生活
班主任从一方面来讲是孩子的老师,另一方面来讲,更是学生的亲人。学生在学校中跟班主任的接触最多,甚至有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只有周六周日才能回家,平日里在学校一直是班主任陪伴着学生的学习以及课余生活,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属于亦师亦友亦亲。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紧跟学生的思想,学会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当下学生之间较为流行的“QQ”等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上的交流、沟通。
3.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指路明灯,是学生前进路上的灯塔。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没有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那么就会误人子弟,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过“身教重于言传”,明代文学家李贽曾经讲过“动之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之以行者,其应必速。”,这些话表明了教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班主任用行动证明一次胜过苦口婆心的讲十遍。
4.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晓之以理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生的道德教育,教书育人首先是先成人而后成才,既要高台教化也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循序善诱,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解思考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并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优良美德。很多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的比较冷漠,因此就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5.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讲的就是对于教育学生方面,心灵的教育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对班主任从根本上信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活动,对于有些学生叛逆心强、自尊心强,还要做到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关键时刻为学生敲响警钟,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以温和的态度询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积极为其解决,不以教师的身份面对学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与育心结合的教育方法
1.多渠道沟通交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质量以及方式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对教师较为敬畏甚至畏惧,不敢对教师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甚至有的学生害怕教师批评,不敢积极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往往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德育与育心方式相结合,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与班主任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有些学生不敢跟教师进行直面沟通,班主任可以在教室设立一个专门的“信箱”,让学生想要对班主任说的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写出来,并投放到信箱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的与班主任进行沟通的同时,让班主任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进而更好的利用学生的心理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2.详细、真实地了解学生
由于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最多,要想更加顺利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开展学生的德育与育心工作,就要更加详细、真实地了解学生。例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职业等,侧面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把握学生的心理。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从而揣摩学生的性格。
3.以鼓励代替批评
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对于学生犯了错往往进行严厉的体罚与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之后,教师们摒弃了对学生体罚的做法,学生犯了错误往往都是进行严厉的批评,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认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三、总结
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陪伴者,要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将德育與育心工作相结合,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以爱换爱,将感恩与爱植入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人生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谷云霞.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何莎.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德育;育心
常言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的就是教师对于学生教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生活中,人们也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灯塔”、“蜡烛”等,充分说明了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教导者与领导者,尤其是初中教学生活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
一、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开展
1.注重班级管理中细节渗透德育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要处处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课堂与课余生活细节之中引导学生正向的思想态度。德育工作不像其它工作能够马上看到效果,这就要考验班主任的耐心与能力。比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声情并茂、含辛茹苦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但有的学生仍听不进去没有进步,还有的学生有进步但是却很快忘记了班主任的教育内容,屡犯错误。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强大的耐心与接受力。毕竟一说就懂,一听就会的天才在少数,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刚刚从儿童蜕变成少年,心智方面以及行为方式还较为稚嫩,不能完全理解班主任的教育内容也是正常,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多多付出,学生就像农田里的庄稼,不经过几次施肥、浇水是结不出颗粒饱满的果实的。
2.加强对学生动态的掌握,主动贴近学生生活
班主任从一方面来讲是孩子的老师,另一方面来讲,更是学生的亲人。学生在学校中跟班主任的接触最多,甚至有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只有周六周日才能回家,平日里在学校一直是班主任陪伴着学生的学习以及课余生活,因此,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属于亦师亦友亦亲。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紧跟学生的思想,学会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当下学生之间较为流行的“QQ”等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思想上的交流、沟通。
3.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生指路明灯,是学生前进路上的灯塔。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没有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那么就会误人子弟,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过“身教重于言传”,明代文学家李贽曾经讲过“动之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之以行者,其应必速。”,这些话表明了教导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班主任用行动证明一次胜过苦口婆心的讲十遍。
4.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晓之以理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生的道德教育,教书育人首先是先成人而后成才,既要高台教化也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循序善诱,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解思考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并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优良美德。很多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的比较冷漠,因此就要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5.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讲的就是对于教育学生方面,心灵的教育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对班主任从根本上信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交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活动,对于有些学生叛逆心强、自尊心强,还要做到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关键时刻为学生敲响警钟,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以温和的态度询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积极为其解决,不以教师的身份面对学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与育心结合的教育方法
1.多渠道沟通交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沟通的质量以及方式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对教师较为敬畏甚至畏惧,不敢对教师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甚至有的学生害怕教师批评,不敢积极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往往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德育与育心方式相结合,利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与班主任进行积极的沟通。例如:有些学生不敢跟教师进行直面沟通,班主任可以在教室设立一个专门的“信箱”,让学生想要对班主任说的话通过“写信”的方式写出来,并投放到信箱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的与班主任进行沟通的同时,让班主任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进而更好的利用学生的心理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2.详细、真实地了解学生
由于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最多,要想更加顺利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开展学生的德育与育心工作,就要更加详细、真实地了解学生。例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职业等,侧面的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把握学生的心理。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从而揣摩学生的性格。
3.以鼓励代替批评
在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对于学生犯了错往往进行严厉的体罚与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之后,教师们摒弃了对学生体罚的做法,学生犯了错误往往都是进行严厉的批评,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认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三、总结
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陪伴者,要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将德育與育心工作相结合,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以爱换爱,将感恩与爱植入学生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人生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谷云霞.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何莎.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