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还能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用语文,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为教材被收入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描写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和采茶、制茶、品茶的生动情景,无不洋溢着浓浓的生活味。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于是,阅读文本的过程就在浓浓的生活味中夹杂着茶香展开了……
案例描述:
“给大家两天时间准备一点碧螺春茶叶和一只透明的杯子,到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上课。”我猜想这样学生会喜欢一些。“在课堂上喝茶!”学生们先是一阵惊讶,接着是欢呼,再就是兴奋地讨论,教室里那股热闹劲儿果真没被我估计错,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找茶——找来资料也享受爱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铜丝碧螺浑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满黑板都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找茶竟也找来了不少资料,看着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我趁机把学生按课文内容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就课文的几个部分进行拓展交流。
资料是找茶捎带的收获,而那点儿兴致勃勃找来的碧螺春,也有个寻觅的过程,学生似乎都有另一番体验——
生:家里压根儿就没有碧螺春,没办法,只好麻烦爷爷从单位带些来。我看着爷爷带回来的一小撮茶叶,却倍加珍贵,因为爷爷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也从中感受到了爷爷的爱。
泡茶——泡了两次倒了两次
该到泡茶的时候了,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泡茶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到了生活委员身上,她充当起了临时的“服务生”。不过这泡茶还真是一波三折——
生:“服务生”真辛苦,端着水瓶东奔西跑。很快,我们便发现了问题,课文上写的是先倒水,再放茶叶,而我们是依照传统的泡茶方法,先放茶叶,后倒水,这样会不会影响品茶的效果呢?无奈,“服务生”只好倒掉茶水,又第二次为我们倒上水。我们在冒着热气的水中放入了茶叶,那毛茸茸的碧螺春在水中轻轻地旋转,很快沉入水底,哈,和书上写的一样呀!这时,史老师让大家把水再次倒掉,同学们都很疑惑。我结合昨天查到的资料,很快明白了原因。
在泡茶的反反复复中,学生体味了茶道的艺术,也懂得了许多泡茶的技巧,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泡了两次又倒了两次,就是为了品到真正的香醇。
赏茶——一眼发现了冒牌货
一杯清香的碧螺春泡好了,我们尽情地透过杯子,欣赏叶片的舒展。茶水中轻细的绒毛在上下飘荡,相衬着微绿的清澈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我们仔细地倾听着,一位学生正在绘声绘色地介绍他搜集到的资料——怎样鉴赏茶叶的优劣真伪,当他说到“真正的碧螺春无论是先放水后放茶还是先放茶后放水,茶叶都会无一例外地往下沉……”时,一学生大叫:“老师,为什么我的茶叶总不会往下沉,难道有问题?”其他学生立刻凑上来纷纷议论,不知不觉中话题由“赏茶”转到了商家的“诚信”二字上。看来这资料还真派上了用场。
在这飘满茶香的课堂上,我们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我想对于这一课的理解,大家都不会仅限在书本上了。
品茶——书也一样香
“等等!”看着学生就要端起的杯子,我阻止了他们,“在品茶前,我很想知道你们对课文的了解程度,你们说课文第几小节介绍了碧螺春的外形?”
“第六小节。”不一会儿,学生就找出来了。
“能把这小节读好并理解吗?”
“呵呵,看看我们杯中的茶不就明白了吗?”这些小家伙还真会想办法学习呢!
“好主意,你们可以试试看,不过这段的描写十分细腻,用词极为精练,你可得好好品味。如果你们能记住这段的描述,我们就开始品茶!”这个诱惑实在大,学生破天荒地以最快速度记住了。
“等什么呢?可以品茶了,我为你们朗读这一小节。”
我很投入地诵读着,我感到四周空气的清香,我的声音在教室上空飘荡,我们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瞧,有人闭目养神,有人摇头晃脑,不知是因为茶香还是书声。
噢,在飘满茶香的课堂里,我看到了浸着茶香的文化。
案例后记: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学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課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生活引进课堂”、“把世界引进教室”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贴近生活的教材
《碧螺春》所写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喝到、见到、听到的内容。茶这样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2、参与生活的学生
在教材走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为开放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觉而主动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总之,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需要用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还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还能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用语文,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为教材被收入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描写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和采茶、制茶、品茶的生动情景,无不洋溢着浓浓的生活味。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把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课堂引向生活。于是,阅读文本的过程就在浓浓的生活味中夹杂着茶香展开了……
案例描述:
“给大家两天时间准备一点碧螺春茶叶和一只透明的杯子,到时我们一边喝茶一边上课。”我猜想这样学生会喜欢一些。“在课堂上喝茶!”学生们先是一阵惊讶,接着是欢呼,再就是兴奋地讨论,教室里那股热闹劲儿果真没被我估计错,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找茶——找来资料也享受爱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铜丝碧螺浑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满黑板都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找茶竟也找来了不少资料,看着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我趁机把学生按课文内容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就课文的几个部分进行拓展交流。
资料是找茶捎带的收获,而那点儿兴致勃勃找来的碧螺春,也有个寻觅的过程,学生似乎都有另一番体验——
生:家里压根儿就没有碧螺春,没办法,只好麻烦爷爷从单位带些来。我看着爷爷带回来的一小撮茶叶,却倍加珍贵,因为爷爷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也从中感受到了爷爷的爱。
泡茶——泡了两次倒了两次
该到泡茶的时候了,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泡茶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到了生活委员身上,她充当起了临时的“服务生”。不过这泡茶还真是一波三折——
生:“服务生”真辛苦,端着水瓶东奔西跑。很快,我们便发现了问题,课文上写的是先倒水,再放茶叶,而我们是依照传统的泡茶方法,先放茶叶,后倒水,这样会不会影响品茶的效果呢?无奈,“服务生”只好倒掉茶水,又第二次为我们倒上水。我们在冒着热气的水中放入了茶叶,那毛茸茸的碧螺春在水中轻轻地旋转,很快沉入水底,哈,和书上写的一样呀!这时,史老师让大家把水再次倒掉,同学们都很疑惑。我结合昨天查到的资料,很快明白了原因。
在泡茶的反反复复中,学生体味了茶道的艺术,也懂得了许多泡茶的技巧,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泡了两次又倒了两次,就是为了品到真正的香醇。
赏茶——一眼发现了冒牌货
一杯清香的碧螺春泡好了,我们尽情地透过杯子,欣赏叶片的舒展。茶水中轻细的绒毛在上下飘荡,相衬着微绿的清澈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我们仔细地倾听着,一位学生正在绘声绘色地介绍他搜集到的资料——怎样鉴赏茶叶的优劣真伪,当他说到“真正的碧螺春无论是先放水后放茶还是先放茶后放水,茶叶都会无一例外地往下沉……”时,一学生大叫:“老师,为什么我的茶叶总不会往下沉,难道有问题?”其他学生立刻凑上来纷纷议论,不知不觉中话题由“赏茶”转到了商家的“诚信”二字上。看来这资料还真派上了用场。
在这飘满茶香的课堂上,我们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我想对于这一课的理解,大家都不会仅限在书本上了。
品茶——书也一样香
“等等!”看着学生就要端起的杯子,我阻止了他们,“在品茶前,我很想知道你们对课文的了解程度,你们说课文第几小节介绍了碧螺春的外形?”
“第六小节。”不一会儿,学生就找出来了。
“能把这小节读好并理解吗?”
“呵呵,看看我们杯中的茶不就明白了吗?”这些小家伙还真会想办法学习呢!
“好主意,你们可以试试看,不过这段的描写十分细腻,用词极为精练,你可得好好品味。如果你们能记住这段的描述,我们就开始品茶!”这个诱惑实在大,学生破天荒地以最快速度记住了。
“等什么呢?可以品茶了,我为你们朗读这一小节。”
我很投入地诵读着,我感到四周空气的清香,我的声音在教室上空飘荡,我们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瞧,有人闭目养神,有人摇头晃脑,不知是因为茶香还是书声。
噢,在飘满茶香的课堂里,我看到了浸着茶香的文化。
案例后记: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学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課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生活引进课堂”、“把世界引进教室”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1、贴近生活的教材
《碧螺春》所写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喝到、见到、听到的内容。茶这样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2、参与生活的学生
在教材走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真正变封闭狭隘的语文为开放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觉而主动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总之,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需要用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还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