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牙终生事,莫待老掉牙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人们总说“老掉牙”,但牙齿真的是老了才会变得糟糕吗?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人们饮食条件的改善,牙齿的情况却并不乐观。不少孩子年龄不大,牙齿状况已经十分糟糕。因此,从孩童时期就树立起保护牙齿的观念,尤为必要。
  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龋齿问题不够重视,往往等到孩子牙齿疼痛了,才意识到应该去医院寻求治疗,这时候,诊治费用增加不说,孩子也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其实,如果未雨绸缪,从一开始就杜绝龋病的发生,树立爱牙比治牙更重要的观念,有一口健康的牙齿陪伴一生就不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人的牙齿生长一般分为4个重要阶段:乳牙生长期、乳牙列期、混合牙列期、恒牙列期。各个阶段都有各具特色的防病措施。
  首先,在出生后的六七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乳牙生长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奶牙”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幼儿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龋病,甚至有家长发现,幼儿的乳牙刚长出不久,就已经被蛀了。
  其实,从牙齿本身的角度考虑,乳牙的矿化程度低,抗酸能力弱,确实更容易受到腐蚀,导致龋病发生。此外,从饮食角度考虑,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多进食软质食品和高糖食品,比较黏稠,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相邻牙齿的间隙中。并且,相当多的婴幼儿习惯在睡前喝奶、进食,或者含着食物或奶嘴过夜,殊不知,这么做就意味着在孩子熟睡的同时,口腔中的牙齿正持续不断地被腐蚀。凡此种种,难怪有家长发现,孩子的牙齿还没长出来多久,就已经被蛀没了。
  了解了乳牙易患龋的因素后,便可对症下药,预防龋病的发生。当婴幼儿牙齿刚长出来,家长就需要给婴幼儿刷牙。因为,刚刚萌出的乳牙表面结构尚未成熟,非常容易脱矿,形成龋齿。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口腔内有乳牙萌出,就要养成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习惯。特别是晚间临睡前,一定要做好牙齿的清洁工作,而且最好不要让孩子含着食物和奶嘴过夜。
  当儿童处于3~6岁时,称为乳牙列期。在这个年龄段,饮食结构的改变对孩子患龋齿影响较大。首先是食物的精细程度增高,并且大多数食物中含糖,儿童特别喜欢吃。但如果过多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这些残留在口腔中的残余物会与唾液一起转化成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就会直接破坏牙齿结构。另外,儿童喜欢吃种类繁多的零食,频繁进食,也就意味着口腔中时刻都处于酸性的环境下,更易腐蚀牙齿。这个阶段,预防龋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保持饮食均衡,限制含淀粉或含糖食物的摄入,养成吃完甜食后漱口或刷牙的好习惯。
  2.家长必须重视乳牙的保护。没有乳牙,儿童就不能很好地将食物嚼碎并进行消化。并且,这个阶段恰是生长发育高峰期,更应当摄入充足的营养,如此才能保证孩子的生长需要。因此,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龋齿要尽早治疗。



  3.当幼儿成长到一定阶段,可以自行刷牙时,一定要使幼儿养成每天刷牙两次的习惯。牙刷最好选用头小、软毛的儿童牙刷,以免伤到小朋友娇嫩的牙龈;牙膏可选用合适的儿童牙膏。同时,务必要使幼儿树立晚上刷牙后不再进食的观念,并严格遵守。
  之后的6~12歲,称为混合牙列期。在这个阶段,6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也就是俗称的“六龄牙”,但是,有些不清楚的家长会误以为此牙是乳牙,今后会换,结果造成治疗贻误。其实乳牙一共20颗,一般3岁之前生长完毕,6岁之后生长的一般都是恒牙,也有的孩子会提早到5岁半就开始换牙。这个阶段,家长须特别注意这些新牙的生长情况,如果分辨不清,可以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
  要注意的是,“六龄牙”完全长出以后,表面可能有很多凹凸不平的裂沟,这些部位的裂隙比较深,容易积聚致龋的细菌和食物残渣,而且不易通过漱口和刷牙等方式完全清除掉,一旦细菌侵入,就能逐渐损坏整个牙齿,导致龋病的产生。如果早期将这些裂沟进行“封闭”,那么,就能预防龋病的发生。通常认为,6~7岁是进行“六龄牙”窝沟封闭的适宜年龄。
  12岁以后,口腔中的余留牙基本上都是恒牙或者是待萌的恒牙,所以称为恒牙列期。鉴于这个时期的牙齿将陪伴我们一生,所以需要格外注意防范生活中容易引起龋齿的不良习惯。如现在的许多孩子很少喝白开水,经常把可乐、果汁、酸奶等饮料当水喝,结果牙齿产生了龋坏。家长们只知道吃糖对牙齿有害处,殊不知饮料里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物质,也是龋齿的罪魁祸首。频繁喝饮料,牙齿表面的钙质与饮料中的酸性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钙质丢失,牙齿龋坏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对于处于换牙期的孩子,刚长出来的恒牙还不是十分坚固,如果经常遭受饮料中酸性物质的侵蚀,很容易发生蛀牙。因此,孩子应尽量少喝饮料,尽量减少饮料和牙齿的接触时间,喝完饮料后要及时用清水漱口。
  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牙齿,父母的引导与教育尤为重要,家长和社会都要提高对儿童牙齿的保健意识,让孩子养成科学的保护牙齿的习惯,从点滴做起,从日常做起,愿每个孩子都能远离龋齿。
  (作者系山东省煤炭管理局医院退休副主任药师)
  (编辑 王凡)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术移植物质量和受者体重比(GRWR)<0.8%的供肝受者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2例资料齐全的活体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7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2岁.除外双供肝3例,余89例患者中GRWR<0.8%的患者15例,并根据供肝情况将受者分为小供肝组(n=15)和符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肝、肺为常见的受累器官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57年5月至2008年6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80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09例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患者行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学校查体说孩子边缘视力,能否不散瞳,简单查查?”  “孩子年龄小,散瞳会不会伤害眼睛?”  “孩子用快速散瞳好,还是用慢速散瞳好?”  当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医院进行屈光检查时,眼科医生都会建议散瞳验光。您是否也会有上述这些担心?孩子年龄尚小,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散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孩子散瞳验光那点事儿。  为什么要做散瞳验光?散瞳验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散大瞳孔,而是通过药物使眼内睫状肌充分麻痹,
期刊
目的 探索和总结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方法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48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手术切除,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3.6岁.Bismuth-Corlette Ⅰ型4例、Ⅱ型10例、Ⅲa型9例,Ⅲb型11例、Ⅳ型14例.预计肝切除体积超过全肝体积50%的术前常规减黄,>60%的行门静脉栓塞.术中远端胆管均切至胰腺平面,均行肝总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体会过腰酸背痛的症状。偶尔发作,断断续续或隐隐约约的背痛,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因此容易被人忽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时候腰背部疼痛是身体患病的一个重要信号,如果没有及时重视治疗,那么病情很可能进展至不可控。  李先生腰背酸痛的症状已经持续了很久。“夜间的痛感最明显,而且经常痛到连翻身都困难,早上起来背部僵硬,反倒是白天时没那么不舒服。”  這段时间,李先生没想过
期刊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主办,陕西省医学会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9月10-13日在西安召开。
患者男性,38岁.因"体检发现肝脏肿物2个月余"于2008年5月2日入院.体检:神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巩膜无黄染,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期刊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制约了肝移植治疗的效果.如何降低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率和提高长期生存率成为各个移植中心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选择,世界上各个肝移植中心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标准。
期刊
秋冬季節空气干燥,寒冷多风,有些青少年朋友的嘴唇不知不觉就出现了反应,干燥、脱皮、皲裂、疼痛等。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说话和进食,也可导致局部感染,罹患疾病,造成许多痛苦。因此,唇部疾病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千万不可小觑。嘴唇为何容易干裂  嘴唇周围呈红色的区域叫“唇红缘”,是富含毛细血管的黏膜组织。由于唇部没有毛孔、汗腺和唾液腺,不能分泌皮脂和汗液,维持唇部湿润靠的是少量发育不全的皮脂腺和局部丰富
期刊
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全国骨肿瘤穿刺活检学习班”定于2009年10月30至31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举行。主要目的为提高骨肿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普及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意义,规范和标准化骨肿瘤穿刺活检的设计和操作,提高活检的成功率。学习班拟招收学员20名,通过专家授课、实物操作演练、活检标本即时病理评测等方式,集中讲授与骨肿瘤穿刺活检相关的临床和病理知识,培训演练穿刺活检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