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课堂练习则是实现并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通常会挖空心思地搜集很多素材,致使练习题把课堂填得满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浸”在了练习当中。然而,练习如果离开了精心设计、精当选择、精巧安排,并非就能收到预期效果,不可能抑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优化练习;精心设计;精当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69-1
练习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那么,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在质、量方面能适应于不同学生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优化练习的设计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笔者以为要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重点
练习的设计要紧扣一节课的重难点,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例如,在學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不计算,标出运算顺序。
365-(6 8)×7 174-(172-12×6)
(2)把下面两组算式分别组成一个综合算式。
①25-10=15 18 2=20 15×20=300
②72÷6=12 4×7=28 12 28=40
(3)先计算,再说说为什么结果会不同。
18 35×8-4 18 35×(8-4)
(18 35)×8-4 (18 35)×(8-4)
(4)判断对错,并说说原因。
440-40×5=400×5=2000
以上练习都是围绕重难点进行设计的,通过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掌握其算理。
二、突出层次
练习要有一定的层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例如,在学完圆柱体积之后,我设计了下面一组练习。
求下列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是6.28平方米,高是1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2分米。
③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5厘米。
④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0.5米。
这组题由易至难,层层递进,体现了知识纵深发展的过程。其中第①题为基本题,再现公式,其余3题是顺势而下,与旧知识相结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可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体现趣味
练习的设计还要注意灵活、新颖、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习题的形式是外部因素,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适当地改变形式,变换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学完比例尺后,我设计了一道填表题,把一般的应用题形式改变成表格形式,使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陡增。表格如下:
四、注重全面
这里是指在练习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让不同層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各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后进生只要求掌握一定量的“基础题”,中优等生则要尝试一些“智慧题”、“冲浪题”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注意及时肯定、及时鼓励,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前进的希望。
五、注意适量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适度、适量,保障紧凑而又高效。题量过少,则无端消耗时间,达到不到训练效果;题量过多,又使课堂匆匆忙忙,完不成训练任务。因此,在习题的数量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细心琢磨,多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适合于他们的习题以供练习。
六、巧设伏笔
练习中,要设计好为下面内容作准备的习题,给后面的学习做好孕伏和铺垫。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①图1的形状是( )体,它的长是( ),宽是( ),高是( ),它( )面的面积相等。前面的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上面的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右侧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②图2的形状是( )体,棱长是( ),它的六个面都是( )。前面边长是( ),面积是( )。六个面的总面积是( )。
这组题已经把表面积的有关内容孕伏其中,为下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这六个层面,处处以教材为依据,以“课标”为准绳,我们就能做到优化课堂练习,真正发挥每一次练习的效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练习;精心设计;精当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69-1
练习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每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的。那么,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在质、量方面能适应于不同学生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优化练习的设计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笔者以为要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紧扣重点
练习的设计要紧扣一节课的重难点,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例如,在學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不计算,标出运算顺序。
365-(6 8)×7 174-(172-12×6)
(2)把下面两组算式分别组成一个综合算式。
①25-10=15 18 2=20 15×20=300
②72÷6=12 4×7=28 12 28=40
(3)先计算,再说说为什么结果会不同。
18 35×8-4 18 35×(8-4)
(18 35)×8-4 (18 35)×(8-4)
(4)判断对错,并说说原因。
440-40×5=400×5=2000
以上练习都是围绕重难点进行设计的,通过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掌握其算理。
二、突出层次
练习要有一定的层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例如,在学完圆柱体积之后,我设计了下面一组练习。
求下列圆柱的体积。
①底面积是6.28平方米,高是1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2分米。
③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5厘米。
④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0.5米。
这组题由易至难,层层递进,体现了知识纵深发展的过程。其中第①题为基本题,再现公式,其余3题是顺势而下,与旧知识相结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理解了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可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体现趣味
练习的设计还要注意灵活、新颖、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习题的形式是外部因素,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适当地改变形式,变换方式,易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学完比例尺后,我设计了一道填表题,把一般的应用题形式改变成表格形式,使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陡增。表格如下:
四、注重全面
这里是指在练习时,要注意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让不同層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各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题。后进生只要求掌握一定量的“基础题”,中优等生则要尝试一些“智慧题”、“冲浪题”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注意及时肯定、及时鼓励,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前进的希望。
五、注意适量
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适度、适量,保障紧凑而又高效。题量过少,则无端消耗时间,达到不到训练效果;题量过多,又使课堂匆匆忙忙,完不成训练任务。因此,在习题的数量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细心琢磨,多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适合于他们的习题以供练习。
六、巧设伏笔
练习中,要设计好为下面内容作准备的习题,给后面的学习做好孕伏和铺垫。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看图填空。(单位:厘米)
①图1的形状是( )体,它的长是( ),宽是( ),高是( ),它( )面的面积相等。前面的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上面的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右侧面,长是( ),宽是( ),面积是( )。
②图2的形状是( )体,棱长是( ),它的六个面都是( )。前面边长是( ),面积是( )。六个面的总面积是( )。
这组题已经把表面积的有关内容孕伏其中,为下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这六个层面,处处以教材为依据,以“课标”为准绳,我们就能做到优化课堂练习,真正发挥每一次练习的效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