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与青少年个性社会化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青少年作为最积极的潮流跟随群体,已经成为网民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个性社会化进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研究网络文化与青年个性社会化的关系,针对网络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制定相关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化;个性社会化;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了《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半年增长了4000万,目前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5岁以下的网民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1],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它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因此,所谓个性的社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青少年的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所谓的道德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它体现在如何对待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方式、政策、以及个体政治观念的发展等问题上。
  青少年的个性社会化是青少年心智成长的重要过程,它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个性社会化进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对网络文化与青年个性社会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具体影响进行了相关策略分析,希望本文可以为我国青少年应对网络文化不良影响提出有益的建议。
  1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由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并依赖于互联网发展的所有思想、技术、价值观念和情感的集合体的统称,它也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不分围界、不分地区的信息文化。网络文化暗含了新的社会精神和新的价值取向,具有如下的特征[2]:
  (1)科技性,网络文化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文化,因此网络文化所具备的第一特性就是高科技型。也正是由于这种高科技性的技术特点使得网络文化在传播上拥有了先天的优越性,它是一种既便于大量储存,又便于迅速传播的文化。且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使网络文化的载体更形象、更生动。
  (2)时效性。传统文化具备传承性和缓慢性的特点,历史上的各种文化都可以认为是缓慢发展的文化。但是网络文化却具备不同以往的快速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它的更新速度很快且更新频率很高。基于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实时的文化效应可以瞬间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3)开放性。网络文化是以全球性的互联网作为依托,因此网络用户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因此,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它是由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组成的文化。网络文化常常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超越了一切文化和地域的范畴,突破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界限。
  (4)交互性。网络文化的信息是要与全球进行共享与交流的,且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等外在条件的约束,这使得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的开放和自由,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交流、冲突和融合变成可能。
  (5)虚拟性。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因此网络文化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在网上人们的年龄意识、性格意识和身份意识已经被淡化,每一个人的身份或是虚拟的或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在网络上表现出平等性,具有更大的自由性。
  
  2 网络文化对青年个性社会化的影响
  2.1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个性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带来青少年个性思想观念的改变.
  网络文化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的特点极大的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在网络上青少年与来至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活跃了思想也更新了观念拓宽了青少年的国际視野和全球观念。与此同时,网络也为广大大学生的个性社会化进程,开创了一个新的环境。网络不仅可以成为广大青少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世界性的交流平台。极大的拓展了青少年的教育空间和社会关系,它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思想价值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网络文化带来青少年教育方式的改变.
  网络文化是信息、人以及文化三位一体的组合,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且以互联网作为依托极大的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各种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被大大缩短。网络已经取代传统的书本,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方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得的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且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促进了青少年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3)网络文化带来青少年个性特征的改变.
  青少年的个性社会化进行是在青少年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交互过程中,青少年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有意识主动的学习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且形成了色彩丰富的个性特征。在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独自解决遇到很多的难题和困惑,同时利用网络身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思想,宣泄感情,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4)网络文化带来青少年交往方式的改变.
  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可以改善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环境,网上交友已经成为青少年人际交互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由于网络文化特有虚拟性和交互性,使得青少年在网络交互时隐匿了诸多社会属性。通过虚拟的身份,真实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样使得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表达了自身的意见,缓解了生活中交友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极大扩大了自身交往面。
  (5)网络文化带来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青少年以声音、文字、图像等丰富多样形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娱乐节目和文化信息。一些生活方式、思潮、学习方式、观念、娱乐方式、消费方式等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青少年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2.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导致青少年学习效能下降
  网络文化的信息量是海量级的,网络上的知识信息更新速度非常的快。青少年可以摆脱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学习。但是网络文化具有“快餐式”学习的特点,通过网络常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无法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和系统学习。面对海量的知识信息,青少年往往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对于其中的原理往往疏于认真思考。这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习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网络文化导致青少年角色规范与行为方式相脱节
  一般来说,青少年社会角色的培养包括角色规范社会化和行为方式社会化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青少年必须要一方面知道社会对他的期望是什么,进而做出相应的角色行为和规范行为,另一方面,青少年还要接受社会的规范。如果只有角色期望而没有行为规范.必然会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失衡。然而,网络文化并没有为青少年的角色学习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使得青少年常常出现角色认知上的认知失调,进而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失范。
  (3)网络文化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各种思想的相互融合和吸收。网络文化包含的来至全世界范围的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一些不良的思潮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渗透和影响。使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没有稳定的形成,对于网络上的不良思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会对青少年个性社会化进程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导致青少年价值判断能力弱化、道德意识弱化,进而产生道德危机。
  
  3 网络时代下青少年个性社会化培养的对策分析
  (1)积极构建网络社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
  从一个社会发展和延伸的角度来看,相对稳定状态是任何一个社会延续下去的前提,而相对稳定的状态来源于该社会成员对所在社会的社会规范的理解、消化、遵守和接纳。没有这种接纳,将有害于青年个性社会化的进程。在网络社会中也应该建立属于青年网民的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我们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价值体系。
  (2)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
  通过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责任感,增强他们抵制和识别各种诱惑以及不良思潮的能力。因为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先导,只有青少年自身加强主观上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才可提高自身对于不良思潮的免疫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培养青少年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网络文化极大的拓展了青少年的思维空间,使得他们的道德行为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明显增强,这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放弃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的可能。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学校和教师应教育青少年牢记自身肩负的社会的期望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规范。其次,青少年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使自身在缺乏監督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坚守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3)加强网络环境的规范
  有关部门要对互联网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互联网信息的规范性。青少年往往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他们往往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具有极大的兴趣,这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同时也催生了很多网络犯罪。因此,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另外,还要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引诱了一大批抗拒力和辨别力差的青少年在不经意间走上不文明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使主流文化、主流思想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体力量。
  (4)改变社会对于青少年个性社会化的传统观念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很多价值观和社会观。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在网络时代下的青少年个性社会化也要形成正确的、合理的观念。在网络时代下,由于青少年大量接触成人特征的文化和信息,极大的缩短了青少年个性社会化的期限。社会和家庭必须正视这一事实,重新认识青少年个性社会化期的时间跨度。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政策上形成有利于青年社会化的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文异.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电化教育研究,2010 (7).
  [2]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脑卒中患者血液内兴奋性氨基酸测定的意义王介明陈乐然梁建华石江增靳宝华李香蕊刘素芬王东雨作者单位:071000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王介明梁建华石江增靳宝华刘素芬);保定市脑血管病研究
摘 要:初高中政治衔接的不好问题的原因以及初高中政治衔接的采取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政治衔接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和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154-01    近几年,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现,许多原来在初中名列榜首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跟不上高中的教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于是乎责怪初中教师,教学质量弄虚作假。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索”学生正在经验到的一切”。在这种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中.特别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发智力。
为了真正落实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还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发现问题都要敢于提出、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分析了如何确定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及建立特色化师资队伍。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000-00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Personnel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安排充足的时间,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采用学案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课程改革 能力培养
壮族山歌不但是壮族人民广为传唱、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民歌,也因其旋律优美、艺术性高、受众广而受到全国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本文探讨了壮族山歌纳入民族师范音乐教育课程体
预设就是课堂教学的河床,而生成才是真正的河流。预设并非只局限于教师一个人的苦思冥想,生成也不是学生们的肆意发挥,把预设理想化或把生成实践化都是偏激的做法。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多方位开发和培植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