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成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教育模式。观察实验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而且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带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因为我国教育部门对观察实验的规定还不明确,因此对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进行有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观察实验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遵循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观察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直观、清晰、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观察实验对于小学科学的作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观察实验的依据和具体方法展开论述。
一、将观察实验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教学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因此,观察实验的融入可以让小学生更为快速地理解理论知识。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课程的设置主要侧重于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产生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对于小学生成长后适应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观察实验本身的操作性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让学生亲自感悟实验过程,还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单纯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枯燥感,而结合观察实验之后,可以让小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深刻的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多方面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开阔学生的眼界,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系。
二、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具体方法
(一)根据因果关系设计观察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观察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各种事物变化的前后关系,从中找寻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定有其原因,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多种因果关系。利用这些因果关系设计观察实验可以很好地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依据以下几种方法。
1.求同法
求同法需要根据同一个理论知识设置不同的实验过程加以验证,比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首先,准备两个开关、两个灯泡、若干电线、一个橡胶手套和一根铁丝网;其次,将两个灯泡进行并联,然后分别串联上一个开关;最后在其中一个开关的两端连接上铁丝网,另一端连接到橡胶手套上,分别打开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学生会发现连接橡胶手套的小灯泡没有亮,而连接铁丝网的小灯泡亮了。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思考,进而引入“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知识点。
2.求异法
求异法就是验证某一因素的存在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再通过和其他实验进行反复的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通过把纸片放在鼓上,然后进行不同力度的敲击,判断声音的大小和纸片的震动情况,以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根据学生的知觉特性设计观察实验
小学生的感觉、知觉能力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观察实验可以依据以下方法。
1.放大法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很局限,因此可以将事物强行放大或者借助外物让学生对事物进行更清晰、直观的研究,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根和茎”这一节时,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某种植物的根和茎,然后了解其外部形态,再结合理论知识,对其内部构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再或者观察种子时,可以将红豆泡在水中强行让其放大进行观察。
2.轉换法
小学生对于一些形态或者声音等无法明确感知或观察到,此时,可以通过转换法,借助其他事物或者转换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散热”这一知识点时,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水散热后的形态,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塑料袋和盛有热水的杯子,将塑料袋盖在杯子上,通过观察水珠的形成,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3.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利用学生的知觉特性,将多个物品进行展示,然后再对其他物品进行实验,对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可以先将闹钟放在讲台上听声音的大小,然后再放入包装中,将空气抽走听声音,通过前后两次实验对比,让学生学习声音的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科学中融入观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同时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很好地带动他们的探索能力。将学生的知觉特性和因果关系结合起来设计观察实验,在设计中应用求同法等多种方法,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实验内容,这对于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为其他学科以及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十堰市广东路小学
利用观察实验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遵循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观察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直观、清晰、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观察实验对于小学科学的作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观察实验的依据和具体方法展开论述。
一、将观察实验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教学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因此,观察实验的融入可以让小学生更为快速地理解理论知识。教育部门对于小学课程的设置主要侧重于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产生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对于小学生成长后适应社会也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观察实验本身的操作性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让学生亲自感悟实验过程,还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单纯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枯燥感,而结合观察实验之后,可以让小学生将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深刻的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这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实验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多方面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开阔学生的眼界,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系。
二、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具体方法
(一)根据因果关系设计观察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观察实验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各种事物变化的前后关系,从中找寻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定有其原因,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多种因果关系。利用这些因果关系设计观察实验可以很好地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其主要依据以下几种方法。
1.求同法
求同法需要根据同一个理论知识设置不同的实验过程加以验证,比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首先,准备两个开关、两个灯泡、若干电线、一个橡胶手套和一根铁丝网;其次,将两个灯泡进行并联,然后分别串联上一个开关;最后在其中一个开关的两端连接上铁丝网,另一端连接到橡胶手套上,分别打开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学生会发现连接橡胶手套的小灯泡没有亮,而连接铁丝网的小灯泡亮了。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思考,进而引入“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知识点。
2.求异法
求异法就是验证某一因素的存在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再通过和其他实验进行反复的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通过把纸片放在鼓上,然后进行不同力度的敲击,判断声音的大小和纸片的震动情况,以此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根据学生的知觉特性设计观察实验
小学生的感觉、知觉能力相较于成年人来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观察实验可以依据以下方法。
1.放大法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很局限,因此可以将事物强行放大或者借助外物让学生对事物进行更清晰、直观的研究,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根和茎”这一节时,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某种植物的根和茎,然后了解其外部形态,再结合理论知识,对其内部构造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再或者观察种子时,可以将红豆泡在水中强行让其放大进行观察。
2.轉换法
小学生对于一些形态或者声音等无法明确感知或观察到,此时,可以通过转换法,借助其他事物或者转换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散热”这一知识点时,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水散热后的形态,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塑料袋和盛有热水的杯子,将塑料袋盖在杯子上,通过观察水珠的形成,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3.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利用学生的知觉特性,将多个物品进行展示,然后再对其他物品进行实验,对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可以先将闹钟放在讲台上听声音的大小,然后再放入包装中,将空气抽走听声音,通过前后两次实验对比,让学生学习声音的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科学中融入观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同时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很好地带动他们的探索能力。将学生的知觉特性和因果关系结合起来设计观察实验,在设计中应用求同法等多种方法,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实验内容,这对于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为其他学科以及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十堰市广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