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数量缺乏、功能不全、实践教学组织能力低、运营管理效果差等问题,探索工业4.0时代校企一体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优势在于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实践全面的岗位技能,生产教学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关 键 词] 4.0时代;工作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6-02
工业4.0时代已经来临,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时代化、真实化、生产化,可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的品质,全面提升专业理论认知和实践技能。職业院校通过校企一体,创建与时代接轨、与产业发展同频、与企业技术同步的工作性实训基地,通过建设技能教室,组建技师工作室,依据企业环境、岗位需求进行实训环境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的功能复合,创造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势在必行。
一、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理想
工作性实训基地具有工作情境和氛围企业化、工作任务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岗位化、成果评价市场化等特点。
工作性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承接“订单”——为企业培养员工、承担工作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工作和管理成本由企业承担,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绩效
根据办学目标、专业特色、师资及环境等实际,引进订单生产、技术服务型企业,校企一体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大有可为。
订单生产、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要是利用订单资源、设备资源、智力资源,通过加工、修理修配、培训、检测鉴定、设计、技术开发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以体力、智力劳动为主,表现形式往往是流水线生产、维修检测报告、鉴定意见书、营销方案、设计图纸等。
从企业层面来说,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既可以共享学校的环境、场地、师资和设备,减少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又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生产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消耗性材料的成本易控制,服务质量易把关,既有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也有学生间的相互监督,更有实训基地管理及实训教学质量监测制度的保障,出现质量问题,完全能够及时采取低成本的补救措施;同时,与学校合作可以增加企业影响力、公信力,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企业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师资、科研、设备等优势,开展员工培训、拓展经营范围,开拓新业务。因此,引进生产及技术服务型企业进驻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可达成校企双赢。
从学校层面来说,订单生产及技术服务型企业对日常教学管理的负面影响较小;此类企业都是先接订单,约定收费数额和方式后再提供服务,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资质、技术指导力量以及相对稳定的“订单”,在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中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因此,学校引入此类型企业进驻学校,一体化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可以提升办学质量效益。
三、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
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是引入企业。学校要通过政府搭台、行业搭台、专业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引入订单生产及技术服务型企业,如机械加工、现代物流服务、家电产品售后服务、动漫设计、网络服务、汽车维修、服装设计与加工等企业。要熟知企业性质,产品、产量、技术含量、从业人员规模及工种、销售范围、盈亏等情况。
引进的企业要符合政府导向、有广阔市场前景和管理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力强;企业资质要适合。需政府备案的正规企业要无污染、低噪音,否则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要适中。技术含量和工艺要适合学生实训,保证实训时效。企业的设备功能可升级换代,确保长效合作。企业的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生产相对独立,上、下工序可相对分离。
引进的企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具有循序渐进的典型教学意义,且可以分步骤、分专业、分层次立体化的建设工作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四、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
(一)机制建设,确保科学建设
工作性实训基地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估和预警机制,方能保证实训基地功能的实现、优化和提升。校企根据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主干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训项目内容等要求制订整体的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实施,力求功能结构合理,长效发展。
(二)研发资源,确保教学功能
学校要结合实际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训设备,激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制作实训设备。如微缩或平面化企业的大型设备,整合典型的生产流程及工艺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研发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节约设备的投入、使用和维护经费。
结合就业岗位及教学实际开发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要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要遵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合理有序地编排实训内容。要包含工作环节的各要素,要涵盖各专业对应就业岗位所有基础技能和关键技能及发展技能,实训项目要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实训项目的设计与优化要引入企业智力资源,引进企业专家并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根据分析岗位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合理设计实训课程体系,紧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训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和典型实训项目开发,不断更新、积累,实现优化组合。 结合“互联网+”及工业4.0时代需求,丰富信息化实训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实训软件。对于难以实现实际生产的装备、化工、制药类专业的实训,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软件,通过建立虚拟工厂和车间、虚拟工艺、研发实训仿真软件等,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仿真模拟的机会,并通过组织学生考察企业解决与实际生产的对接问题。
(三)内外统筹,综合建设
每个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都在校内工作性实训基地完成不现实,也没必要,学校须把校内与校外工作性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兼顾,有分工,有侧重。通過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互补,完成学生教学实训及顶岗实训的重任。
(四)强化培训,提升实训教学队伍水平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实训教师和企业技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训教学指导水平。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的设计、实训过程的指导评价、对行业发展前沿的掌握,在指出学生技能及操作过程的不足或问题的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明确的改进方向,这些都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制订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技师校企互派等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通过教育理论的培训提升企业技师的教学技能,通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的整体实力。
(五)强化管理,提升互利共赢能力
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要及时掌握企业需求,结合企业生产规律,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强化工作安全教育,在企业生产的淡季组织学生实训,在企业生产的旺季安排技术熟练的学生勤工俭学,实现生产与实训的相互促进、工学结合互利共赢。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工作性与实训性、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互利共赢的能力。
(六)拓展服务,确保校企融合
工作性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学校要整合资源,有计划地拓展技能鉴定、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订单生产等,为企业开拓经营领域提供帮助。不断拓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才能实现实训基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于创新,职业院校要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着眼,在具体建设中寻求合作共赢的契合点,因校制宜,引企共建,将企业的理念、管理、文化和设备及人力资源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工作性实训,将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张润卓.辽宁省高职院校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关 键 词] 4.0时代;工作性实训基地;校企一体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6-02
工业4.0时代已经来临,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时代化、真实化、生产化,可以有效促进人才培养的品质,全面提升专业理论认知和实践技能。職业院校通过校企一体,创建与时代接轨、与产业发展同频、与企业技术同步的工作性实训基地,通过建设技能教室,组建技师工作室,依据企业环境、岗位需求进行实训环境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的功能复合,创造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势在必行。
一、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理想
工作性实训基地具有工作情境和氛围企业化、工作任务真实化、运行和管理模式岗位化、成果评价市场化等特点。
工作性实训基地的理想状态是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承接“订单”——为企业培养员工、承担工作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工作和管理成本由企业承担,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绩效
根据办学目标、专业特色、师资及环境等实际,引进订单生产、技术服务型企业,校企一体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大有可为。
订单生产、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要是利用订单资源、设备资源、智力资源,通过加工、修理修配、培训、检测鉴定、设计、技术开发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以体力、智力劳动为主,表现形式往往是流水线生产、维修检测报告、鉴定意见书、营销方案、设计图纸等。
从企业层面来说,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既可以共享学校的环境、场地、师资和设备,减少基本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又极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生产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消耗性材料的成本易控制,服务质量易把关,既有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也有学生间的相互监督,更有实训基地管理及实训教学质量监测制度的保障,出现质量问题,完全能够及时采取低成本的补救措施;同时,与学校合作可以增加企业影响力、公信力,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企业还可以借助学校的师资、科研、设备等优势,开展员工培训、拓展经营范围,开拓新业务。因此,引进生产及技术服务型企业进驻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可达成校企双赢。
从学校层面来说,订单生产及技术服务型企业对日常教学管理的负面影响较小;此类企业都是先接订单,约定收费数额和方式后再提供服务,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资质、技术指导力量以及相对稳定的“订单”,在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中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因此,学校引入此类型企业进驻学校,一体化共建工作性实训基地,可以提升办学质量效益。
三、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
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是引入企业。学校要通过政府搭台、行业搭台、专业搭台及项目搭台等途径,引入订单生产及技术服务型企业,如机械加工、现代物流服务、家电产品售后服务、动漫设计、网络服务、汽车维修、服装设计与加工等企业。要熟知企业性质,产品、产量、技术含量、从业人员规模及工种、销售范围、盈亏等情况。
引进的企业要符合政府导向、有广阔市场前景和管理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力强;企业资质要适合。需政府备案的正规企业要无污染、低噪音,否则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要适中。技术含量和工艺要适合学生实训,保证实训时效。企业的设备功能可升级换代,确保长效合作。企业的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生产相对独立,上、下工序可相对分离。
引进的企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具有循序渐进的典型教学意义,且可以分步骤、分专业、分层次立体化的建设工作性实训基地,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四、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保障
(一)机制建设,确保科学建设
工作性实训基地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估和预警机制,方能保证实训基地功能的实现、优化和提升。校企根据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主干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训项目内容等要求制订整体的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实施,力求功能结构合理,长效发展。
(二)研发资源,确保教学功能
学校要结合实际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训设备,激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制作实训设备。如微缩或平面化企业的大型设备,整合典型的生产流程及工艺等,不断提升教师的研发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节约设备的投入、使用和维护经费。
结合就业岗位及教学实际开发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要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和系统性。要遵照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合理有序地编排实训内容。要包含工作环节的各要素,要涵盖各专业对应就业岗位所有基础技能和关键技能及发展技能,实训项目要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实训项目的设计与优化要引入企业智力资源,引进企业专家并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根据分析岗位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合理设计实训课程体系,紧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训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和典型实训项目开发,不断更新、积累,实现优化组合。 结合“互联网+”及工业4.0时代需求,丰富信息化实训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实训软件。对于难以实现实际生产的装备、化工、制药类专业的实训,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软件,通过建立虚拟工厂和车间、虚拟工艺、研发实训仿真软件等,为学生实际操作提供仿真模拟的机会,并通过组织学生考察企业解决与实际生产的对接问题。
(三)内外统筹,综合建设
每个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都在校内工作性实训基地完成不现实,也没必要,学校须把校内与校外工作性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兼顾,有分工,有侧重。通過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互补,完成学生教学实训及顶岗实训的重任。
(四)强化培训,提升实训教学队伍水平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实训教师和企业技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训教学指导水平。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的设计、实训过程的指导评价、对行业发展前沿的掌握,在指出学生技能及操作过程的不足或问题的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明确的改进方向,这些都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制订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技师校企互派等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通过教育理论的培训提升企业技师的教学技能,通过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师资的整体实力。
(五)强化管理,提升互利共赢能力
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要及时掌握企业需求,结合企业生产规律,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强化工作安全教育,在企业生产的淡季组织学生实训,在企业生产的旺季安排技术熟练的学生勤工俭学,实现生产与实训的相互促进、工学结合互利共赢。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工作性与实训性、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之间互利共赢的能力。
(六)拓展服务,确保校企融合
工作性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学校要整合资源,有计划地拓展技能鉴定、企业员工培训、技术研发、订单生产等,为企业开拓经营领域提供帮助。不断拓展校企深度融合的切入点,才能实现实训基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作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于创新,职业院校要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根本利益着眼,在具体建设中寻求合作共赢的契合点,因校制宜,引企共建,将企业的理念、管理、文化和设备及人力资源等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工作性实训,将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张润卓.辽宁省高职院校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