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这个大前提下,辅导员的作用则日趋凸显。本文针对高职辅导员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性,经过数届学生的真实培养经历,加以摸索和总结提升,凝练出适合高职学生培养、可供广泛借鉴的“214”培养模式。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辅导员育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国家需要,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迫切的任务。而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又成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和首要问题。如何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是每一个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高职辅导员在整个育人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高职辅导员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又有许多特殊性。本文在历经数届学生的培养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升,凝练出适合高职学生培养、可供广大辅导员借鉴的“214”模式。
“214”模式中,“2”为双重身份,既是兼职辅导员,又是专业教师,如何在日常学生管理和专业知识授课中,将辅导员工作和专业教师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有效实施的关键;“1”为一个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思政目标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4”为四个途径,即一周一案例的主题班会教育、科学有效的班级调度管理、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和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214”模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使学生在常规的辅导员育人教育以及专业教师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双重沐浴下,得以茁壮、健康地成长。
一、研究背景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需要首先重视的任务。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在党的历届教育方针描述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各个时期,都对德育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重要表述[1],列举如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受教育者应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协同发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建国初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80年代,倡导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四有”的提法,是改革开放后对全民的新要求,也为育人教育指明了方向,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纪律约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人民、祖国和人类作出贡献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
90年代以后,德育工作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全面立德树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当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各种层次的教育领域,以及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德育工作始终是各个时期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德育工作渗透到辅导员日常管理中,如何改善众多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工作交叉、不适应的问题,如何实施和开展“214”模式则是本文的重点。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214”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因为现有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双肩挑”现象,即同一名教师具有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双重身份,需要既处理好辅导员常规工作,比如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班干部队伍建设、安全教育、困难学生资助、学生日常量化考核和奖惩等,又要处理好专业理论教学、实训演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针对任务繁重的特点,制定了四个有效途径。
(一)一周一案例的主题班会教育
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进行育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重要的形式,高质量的主题班会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提高思想认识的高度,使得班级学生凝聚力更强,更好地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现在媒体形式的变化,从早先集中的书本、刊物、报纸获取信息,逐渐演变成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形式,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快捷,朋友圈、抖音、头条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世界发生的新闻和最新的咨询。结合这种现状,传统的照本宣科、单调地传达上级文件的班会形式已经不再适合,辅导员传话筒的功能也在弱化。很多通知、文件的传达已经不需要班会上逐字逐句地诵读,而主题班会的作用将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将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由于通知、文件已经提前在群消息中发布,因此,班会稍加总结即可,更多的时间,是根据热点、重点事件,开展精雕细琢的主题班会教育。而特殊设计的主题班会,则能达到如下的目的。
(1)思想教育。一周一案例的主题班会时效性更强,及时纳入最新时事內容和先进事迹,内容更加广泛,针对性更强,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能够在人格魅力、道德修为、处事理念和与人交往等多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和深度教育。说教是抽象的,而案例是鲜活的,通过案例中的人物事迹、时事要闻,以感性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比灌输说教更加有效。
(2)能力培养。新式主题班会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吸收了反转课堂的精华,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干部在主持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中,从收集素材、提炼精华、策划过程、实施主持和结束收场,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而其他的同学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主题班会的进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辩论能力。使得班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威信,增加了学生对班干部的认同感,也让每一名同学参与进去,培养了团队合作。 (3)班级凝聚。通过班级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提高了班长和整个班委会在班级中的威望,使得班级干部在日后的管理中更容易开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能够进一步熟悉了解,使得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既达到了整个班级团结一致的目的,也丰富了大学生活。
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提前规划目标、针对重点、抓住主题、有所创新,突出育人的目的,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把握。
案例选则。案例是主题班会的核心和关键。好的案例能洗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斗志,感染学生的情绪,总体上要以党中央政策文件中大力提倡的德育教育为主线,联系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引入热点事件,与时俱进,同时要考虑班级在各个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选择出合适的素材。既要有经典的历史,又要体现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事件。
组织实施。主题班会的成功,离不开精心谋划,需要将会前、会中、会后有机组织。会前,辅导员需要召集班委会,将自己收集的案例素材和班委会收集的案例素材进行汇总,集思广益,挑选出本次主题班会选用的案例。并让班长拿出策划流程,给予适度建议以供调整。会中,辅导员亲临现场,烘托气氛,协调班委会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主题班会过程中出现的优点、缺点。会后,辅导员给予本次主题班会的点评,给予班委会组织工作的肯定,并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鼓励。
诊断反思。主题班会结束一段时间后,辅导员必须进行跟踪反馈与诊断思考。同过收集学生在后续生活学习中的表现,思想觉悟上是否有所变化,处事待物方面是否有所提升,将反馈回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调整下次主题班会的素材,并对一些改善并不理想、或是新增的一些问题,做重点剖析,以便下次班会能够及时改善。对表现良好的继续加以引导促进,进一步升华提高。
(二)科学有效的班级调度管理
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是学院、系部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辅助学院、系部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育人教育。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建设。以学院颁布的《学生手册》为指导,将手册中各项准则和规范加以凝练,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在评优评先、综合测评中,兼顾原则性、公平性,又独具班级特色。
(2)自身气质和魅力的提升。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者和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举止言行都会对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班风学风的养成产生深远影响,是学生最近、最活、最有效的榜样。需要辅导员工作中穿着得体,有好的外在形象;需要谈吐优雅,体现出好的修为;需要性格刚柔并济,处理事务游刃有余;需要公平待人,形成民主平等的班级风貌。另外“双肩挑”型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还需要有很好的抗压解压能力,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3)高效精干的班委会的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靠辅导员一己之力是独木难支的,必须在辅导员的核心领导下,建立一个高效团结的班委会。而班干部则是班委会的关键元素,也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挑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头脑灵活、品行端正的学生组成班委会成员,则能带动班集体积极向上,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建设优秀班集体打下基础。
(4)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校园里,师生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学生在校园的时间最长,辅导员也是学生赖以依靠、最信任的导师。因为作为辅导员,要多关心学生,有效沟通,及时疏导学生,给予困难学生各方面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基础。此外,还需要严父慈母、双管齐下。褒奖表扬与善意批评并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生关系融洽了,管理也就自然顺畅了。
(三)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大学班级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创新意识和全面自由发展[2]。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正确性、科学性、有效性,具有指导意义,富含时代气息。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院独有的以军魂、路魂、燕赵魂“三魂”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班级建立了适合自己发展、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三魂文化的核心是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植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行业文化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等元素,传承燕赵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柏坡精神、白求恩精神、狼牙山精神等红色文化[3]。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是学院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也是班级优先融入的精华。让学生从骨子里培养出吃苦耐劳、不惧艰难的品质。铁道兵精神不是说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因此班级传承这种精神,也需要落实到位。比如建立军训持续制度,大学新生开学一周,集中军训,后期很少有同学再有规律的训练。晚睡晚起成为常态,手机不离身成为习惯。军训持续制度要求每周都要进行一个晚上的训练,由体委组织,这为后期繁重学业打下良好身体基础。又如班级举办书法、绘画展,纪念铁道兵的丰功伟绩。
铁路行业,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战场,引导学生要热爱铁路,甘愿为铁路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铁路史展馆,举行一些铁路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和知识竞赛,对铁路史、对铁路行业更加熟知。
学院根植燕赵大地,学生要多了解燕赵文化,熟悉燕赵历史,知晓燕赵风情,热爱燕赵大地。组织学生游览周边的一些燕赵红色旅游景点,既充实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又拓展了学生的见识,增强了对燕赵文化和燕赵历史的热爱。
(四)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处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同时,专业教学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学院“面向地方、服务河北,面向行业、服务铁路”的办学宗旨,将“爱国情怀、铁路灵魂”融入课程全过程,将思政德育元素与教学内容更加紧密的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各方位、各层面。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形成圈层效应。
以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借助课堂小案例、铁路发展史、历史典故、铁路名人事迹等,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真正让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流入学生们的心田,以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三、成效与改进
“214”模式的实施,培养出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给辅导员育人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弥补了传统辅导员在专业课程方面的教育不足,又优化了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的短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经过几届毕业生的培养,发现了“214”模式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之处如下:
(1)提高综合素质,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在新形势下,辅导员首先要在品德品行、才智才学、健康体魄等方面不断充电,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国家在德育建设方面的最新文件和政策,用理論充实自己的头脑,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动育人的意识,政治立场、政治站位要准确,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强烈,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
(2)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214”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避免专业课成为思政课,专业课上大片地讲授纯粹的思政内容,要让专业授课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思政内容。如何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进一步改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毅飞,丹建广.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1719.
[2]林成金,黄发友.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13(6):57.
[3]周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三魂”“三全”文化育人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6,29:1.
作者简介:李靖(1981— ),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纤传感与检测。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元素;辅导员育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国家需要,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迫切的任务。而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又成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和首要问题。如何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是每一个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高职辅导员在整个育人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高职辅导员在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又有许多特殊性。本文在历经数届学生的培养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升,凝练出适合高职学生培养、可供广大辅导员借鉴的“214”模式。
“214”模式中,“2”为双重身份,既是兼职辅导员,又是专业教师,如何在日常学生管理和专业知识授课中,将辅导员工作和专业教师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有效实施的关键;“1”为一个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思政目标所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4”为四个途径,即一周一案例的主题班会教育、科学有效的班级调度管理、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和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214”模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使学生在常规的辅导员育人教育以及专业教师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双重沐浴下,得以茁壮、健康地成长。
一、研究背景
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需要首先重视的任务。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在党的历届教育方针描述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各个时期,都对德育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重要表述[1],列举如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提出受教育者应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协同发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建国初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80年代,倡导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四有”的提法,是改革开放后对全民的新要求,也为育人教育指明了方向,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纪律约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人民、祖国和人类作出贡献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
90年代以后,德育工作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全面立德树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当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各种层次的教育领域,以及学科、教学、教材和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德育工作始终是各个时期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如何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德育工作渗透到辅导员日常管理中,如何改善众多高职院校中存在的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工作交叉、不适应的问题,如何实施和开展“214”模式则是本文的重点。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214”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如何做好时间管理。因为现有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双肩挑”现象,即同一名教师具有兼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双重身份,需要既处理好辅导员常规工作,比如学生在校期间的考勤、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班干部队伍建设、安全教育、困难学生资助、学生日常量化考核和奖惩等,又要处理好专业理论教学、实训演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针对任务繁重的特点,制定了四个有效途径。
(一)一周一案例的主题班会教育
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进行育人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重要的形式,高质量的主题班会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提高思想认识的高度,使得班级学生凝聚力更强,更好地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现在媒体形式的变化,从早先集中的书本、刊物、报纸获取信息,逐渐演变成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形式,信息获取的渠道更加快捷,朋友圈、抖音、头条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世界发生的新闻和最新的咨询。结合这种现状,传统的照本宣科、单调地传达上级文件的班会形式已经不再适合,辅导员传话筒的功能也在弱化。很多通知、文件的传达已经不需要班会上逐字逐句地诵读,而主题班会的作用将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将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由于通知、文件已经提前在群消息中发布,因此,班会稍加总结即可,更多的时间,是根据热点、重点事件,开展精雕细琢的主题班会教育。而特殊设计的主题班会,则能达到如下的目的。
(1)思想教育。一周一案例的主题班会时效性更强,及时纳入最新时事內容和先进事迹,内容更加广泛,针对性更强,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能够在人格魅力、道德修为、处事理念和与人交往等多方面得到快速提升和深度教育。说教是抽象的,而案例是鲜活的,通过案例中的人物事迹、时事要闻,以感性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比灌输说教更加有效。
(2)能力培养。新式主题班会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吸收了反转课堂的精华,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干部在主持主题班会的全过程中,从收集素材、提炼精华、策划过程、实施主持和结束收场,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而其他的同学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主题班会的进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辩论能力。使得班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威信,增加了学生对班干部的认同感,也让每一名同学参与进去,培养了团队合作。 (3)班级凝聚。通过班级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提高了班长和整个班委会在班级中的威望,使得班级干部在日后的管理中更容易开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能够进一步熟悉了解,使得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既达到了整个班级团结一致的目的,也丰富了大学生活。
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提前规划目标、针对重点、抓住主题、有所创新,突出育人的目的,在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的把握。
案例选则。案例是主题班会的核心和关键。好的案例能洗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斗志,感染学生的情绪,总体上要以党中央政策文件中大力提倡的德育教育为主线,联系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引入热点事件,与时俱进,同时要考虑班级在各个成长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选择出合适的素材。既要有经典的历史,又要体现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物、新事件。
组织实施。主题班会的成功,离不开精心谋划,需要将会前、会中、会后有机组织。会前,辅导员需要召集班委会,将自己收集的案例素材和班委会收集的案例素材进行汇总,集思广益,挑选出本次主题班会选用的案例。并让班长拿出策划流程,给予适度建议以供调整。会中,辅导员亲临现场,烘托气氛,协调班委会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主题班会过程中出现的优点、缺点。会后,辅导员给予本次主题班会的点评,给予班委会组织工作的肯定,并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鼓励。
诊断反思。主题班会结束一段时间后,辅导员必须进行跟踪反馈与诊断思考。同过收集学生在后续生活学习中的表现,思想觉悟上是否有所变化,处事待物方面是否有所提升,将反馈回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调整下次主题班会的素材,并对一些改善并不理想、或是新增的一些问题,做重点剖析,以便下次班会能够及时改善。对表现良好的继续加以引导促进,进一步升华提高。
(二)科学有效的班级调度管理
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是学院、系部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辅助学院、系部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育人教育。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建设。以学院颁布的《学生手册》为指导,将手册中各项准则和规范加以凝练,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在评优评先、综合测评中,兼顾原则性、公平性,又独具班级特色。
(2)自身气质和魅力的提升。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者和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举止言行都会对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班风学风的养成产生深远影响,是学生最近、最活、最有效的榜样。需要辅导员工作中穿着得体,有好的外在形象;需要谈吐优雅,体现出好的修为;需要性格刚柔并济,处理事务游刃有余;需要公平待人,形成民主平等的班级风貌。另外“双肩挑”型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还需要有很好的抗压解压能力,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3)高效精干的班委会的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靠辅导员一己之力是独木难支的,必须在辅导员的核心领导下,建立一个高效团结的班委会。而班干部则是班委会的关键元素,也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挑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头脑灵活、品行端正的学生组成班委会成员,则能带动班集体积极向上,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建设优秀班集体打下基础。
(4)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校园里,师生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学生在校园的时间最长,辅导员也是学生赖以依靠、最信任的导师。因为作为辅导员,要多关心学生,有效沟通,及时疏导学生,给予困难学生各方面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基础。此外,还需要严父慈母、双管齐下。褒奖表扬与善意批评并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师生关系融洽了,管理也就自然顺畅了。
(三)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大学班级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创新意识和全面自由发展[2]。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正确性、科学性、有效性,具有指导意义,富含时代气息。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院独有的以军魂、路魂、燕赵魂“三魂”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班级建立了适合自己发展、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三魂文化的核心是秉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植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铁路行业文化和“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中国铁建企业文化等元素,传承燕赵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柏坡精神、白求恩精神、狼牙山精神等红色文化[3]。
“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是学院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也是班级优先融入的精华。让学生从骨子里培养出吃苦耐劳、不惧艰难的品质。铁道兵精神不是说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因此班级传承这种精神,也需要落实到位。比如建立军训持续制度,大学新生开学一周,集中军训,后期很少有同学再有规律的训练。晚睡晚起成为常态,手机不离身成为习惯。军训持续制度要求每周都要进行一个晚上的训练,由体委组织,这为后期繁重学业打下良好身体基础。又如班级举办书法、绘画展,纪念铁道兵的丰功伟绩。
铁路行业,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战场,引导学生要热爱铁路,甘愿为铁路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铁路史展馆,举行一些铁路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和知识竞赛,对铁路史、对铁路行业更加熟知。
学院根植燕赵大地,学生要多了解燕赵文化,熟悉燕赵历史,知晓燕赵风情,热爱燕赵大地。组织学生游览周边的一些燕赵红色旅游景点,既充实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又拓展了学生的见识,增强了对燕赵文化和燕赵历史的热爱。
(四)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处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同时,专业教学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将学院“面向地方、服务河北,面向行业、服务铁路”的办学宗旨,将“爱国情怀、铁路灵魂”融入课程全过程,将思政德育元素与教学内容更加紧密的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各方位、各层面。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形成圈层效应。
以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将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借助课堂小案例、铁路发展史、历史典故、铁路名人事迹等,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真正让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流入学生们的心田,以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三、成效与改进
“214”模式的实施,培养出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给辅导员育人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弥补了传统辅导员在专业课程方面的教育不足,又优化了专业课教师在思政育人方面的短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经过几届毕业生的培养,发现了“214”模式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之处如下:
(1)提高综合素质,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在新形势下,辅导员首先要在品德品行、才智才学、健康体魄等方面不断充电,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国家在德育建设方面的最新文件和政策,用理論充实自己的头脑,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主动育人的意识,政治立场、政治站位要准确,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强烈,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
(2)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214”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避免专业课成为思政课,专业课上大片地讲授纯粹的思政内容,要让专业授课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思政内容。如何能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是进一步改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毅飞,丹建广.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1719.
[2]林成金,黄发友.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3,13(6):57.
[3]周晶.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三魂”“三全”文化育人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6,29:1.
作者简介:李靖(1981— ),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纤传感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