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行,与自然生灵的一场约会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乌鸫,徐永春 摄
02:松鼠,徐永春 摄
03:苎麻珍蝶,王聿凡 摄
04:戴胜,王聿凡 摄

  春季来临,万物被赋予新的活力。人们开始踏青寻野,自然生灵们也结束了冬季的蛰伏。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不乏可寻可见的野生生物。因此,本期我们邀请两位生态摄影师,聊一聊拍摄城市与近郊野生生物的那些事。
  我们身边可以拍到哪些野生生物?如何选择寻找并拍摄它们的最佳地点与时间?
  徐永春:我们身边最容易见到和拍到的野生动物就是鸟类。初春,树木还没有长出树叶,这就是拍摄鸟儿的好时机,因为此时没有树叶遮挡,我们可以留意鸟儿停留的枝杈和背景进行拍摄。例如,拍摄白头鹎停留在树叶萌发的杨树上,可以表现出春天的信息。
  另外,春季也是喜鹊等鸟类衔枝筑巢的时节,在不影响它们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这些都可以作为拍摄题材。2021年是北京的“太平鸟大年”,在网上搜索“北京的太平鸟摄影”,你就会发现玉渊潭公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等不少地方都有太平鸟出没。
  太平鸟在北京是冬候鸟,它们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几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我选择去北京门头沟区的门城湖公园拍摄太平鸟,那里的太平鸟数量很多。经过观察,我发现门城湖公园里种有大量忍冬树,忍冬果是太平鸟喜爱的食物。那里还有未冻结的河水,便于太平鸟吃过忍冬干果后喝水。
05:太平鸟,徐永春 摄
06:太平鸟,徐永春 摄
07:白头鹎,徐永春 摄

  拍摄太平鸟的吃食与喝水,通常在早上机会更多,因为早上鸟类活动最频繁。拍摄太平鸟行为基本上都是动态抓拍,因此,仔细观察它们的行动规律最为重要。鸟群会在忍冬树附近的高树上观察等候,看准时机集体俯冲到忍冬树上吃干果,然后集体飞到河边的树上,看准时机再集体飞下来喝水。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摄影师就可以预先等候在拍摄背景、光照角度理想的位置上,等候时机进行拍摄。
  在北京的城市公园里,除了拍摄鸟类,最容易见到和拍到的还有松鼠。松鼠主要吃坚果类食物,秋天有储存食物的习性,但冬天也可以见到它们出来觅食。观察守候很重要,松鼠行动极为敏捷,一旦飞跑上树就很难抓拍。拍摄时,一定要非常缓慢地接近,或者原地不动等候,不惊吓或干扰,才能拍到生动自然的图片。
08:大端黑萤,王聿凡 摄
09:刺蛾,王聿凡 攝

  王聿凡:每一天都可以寻找和拍摄到这些生灵,只是在不同时间,寻找的方式会有所差别。夏秋季我会喜欢在晚上拍摄,冬春季则是下午。至于拍摄地点,我会倾向于各种水源附近或者植被类型丰富的地方,城市绿地经常会为了预防病虫害喷洒药物,要避之。
  昆虫比较容易见到,我喜欢它们独特的外形,更喜欢它们特殊的行为。蛾蜡蝉的幼虫会从树汁中分离出蜡质,从尾部喷出,形成夸张的“大尾巴”,这个尾巴一触即断,让捕食者抓不到它们的身体,也让寄生蜂难以下手。蜡蝉的亲戚叶蝉就没有这华丽的蜡质大尾巴,它们通过分泌糖分来吸引蚂蚁的保护,这个行为在蚜虫身上也能看到。蚂蚁用触角轻轻触碰叶蝉的身体,叶蝉就会排出一颗糖水珠,蚂蚁就像接力一样通过口器把糖运回蚁巢。叶蝉也得到蚂蚁的保护,免受瓢虫等掠食者侵扰。这些有趣的行为就在楼下花圃里上演,我可以这样看它们一整天。   在我小的时候,萤火虫特别常见,现在只有在很少的干净水源地可以见到。在拍摄时,为了让画面呈现“萤火漫天”的效果,我用了相机自带的堆栈功能,先用手电轻轻扫亮前景植物,后面就交给萤火虫自己表演了。最后,由四百多张照片堆叠成了一张照片。
10:巴蜗牛科,王聿凡 摄

  在拍摄前是否有拍摄计划?拍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需要注意什么?
  徐永春:公园拍摄有讲究,做足功课不可少。以春天在北京植物园拍摄乌鸫为例。第一,要了解拍摄对象:乌鸫全身黑色,颇似乌鸦,但黄嘴、黄眼圈明显区别于乌鸦。乌鸫常在公园或疏林间地上觅食,以多种昆虫为食,亦掘食蚯蚓。乌鸫通常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在北京植物园亦可全年见到烏鸫的身影。乌鸫有自己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规律,还有几个相对固定落脚的树枝和相对固定的觅食区域。第二,计划拍摄内容:抓拍乌鸫的各种日常行为,如鸣叫、梳羽、行走、飞行、觅食,等等;拍摄在不同光影、角度、景别环境中的乌鸫;拍摄同一环境中的伴生物种。第三,公园拍鸟,要遵守公共道德,自律是底线。既然是在公园的特定环境中拍鸟,就要了解并遵守公共场所的相关规定。
  王聿凡:在拍摄前,我会先关注天气情况,白天出行我会选择晴朗天气,若晚上出行,我会选择在雨后。当你对周边生物分布情况熟悉后,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张地图,在哪些地方、什么季节会有什么动物出现,可以有计划地选择需要带的灯光、镜头,等等。如果要到水源地拍摄,则要带上水鞋或溯溪鞋,随心所欲跳进水里可以获得更多的拍摄机位。夏季拍摄我最怕的是蚊子,有时候拍一次赠送几十个大包,所以随身携带一瓶避蚊胺乳剂,驱蚊效果非常好,但在拍昆虫时,避蚊胺也会有一定影响,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穿长袖长裤吧。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小动物是非常敏感的,拍摄过程中动作要非常轻柔,也要低调避免引起围观,一旦人多起来,拍摄机会就随之消失了。
11:白蛾蜡蝉,王聿凡 摄

  在城市间拍摄野生生物,如何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生灵的关系?
  徐永春:以红隼为例。红隼是与人类最亲近的猛禽之一,在建筑物上筑巢,与人类和谐相处并不鲜见。我拍摄过红隼选择居民区楼房安家的故事。为了避免打扰,我选择使用望远镜头,在相距40米左右的对面楼上,连续数日拍摄红隼一家。
  张先生家住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一个居民小区,他家的六层楼阳台防盗护栏顶上有一个前几年废弃的喜鹊巢。一年5月,一对红隼爸妈看上了这个现成的家,并在那里繁育了六只宝宝。成全红隼在喜鹊窝安家繁育,要归功于爱鸟的张先生一家人。最初红隼爸妈在阳台探头探脑,对安全问题犹豫不定时,张家决定不开阳台门窗,给红隼安全感,尽全力留住了红隼。从红隼孵蛋到养育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张家放弃了对阳台的使用,克服了很多困难,直到六只红隼宝宝全都健康长大,在红隼爸妈的精心呵护下翅膀变硬了,学会飞行了,最终随父母安全迁徙离开。
  张家爱鸟护鸟的行动,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但完成这个善举,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信守承若。一旦决定就得善始善终,绝不能中途反悔。因为这是涉及到生存、生命的大事;第二,要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鸟儿繁育都是在夏季,夏天把阳台让给鸟会有诸多不便和不适应,比如鸟粪便带来异味和卫生问题,等等;第三,要每天注意观察和了解鸟儿的生活状况,一旦发生意外不测,应立即求助专业机构;第四,如有可能和条件,每天进行照相或录像记录,以及文字记录。
  拍摄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及设备有哪些?如何根据不同拍摄对象调整拍摄器材?
  徐永春:拍摄野生动物没有最好的器材,只有最合适的选择。在不同的拍摄阶段、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拍摄不同的物种,最适合的器材也不同。对于拍摄野生动物,一般来说专业相机比准专业相机性能好,准专业相机比业余相机性能好。在我看来,最方便的镜头是150~600毫米变焦镜头,可以拍摄不同景别。最锐利的镜头是600毫米定焦镜头,可以实现高质量画质和快速聚焦。
  王聿凡:我最常用的是一支奥林巴斯EM1II机身加60mmF2.8微距镜头和12毫米广角镜头,这套机器非常适合在城市里拍小动物,重量轻、体积小,还有防水性能,可以应付各种天气。不论昼夜,我一定会带闪光灯,微距摄影为了保证景深,大部分时间需要用闪光灯。我最常用的是一支改装的双头闪光灯,机动性强,再备两只神牛TT600闪光灯和引闪器用来布置背景光。此外,我常用一支红光手电进行对焦,相对来说,动物对红光不是特别敏感,可以尽量减小干扰。
12:小红隼练飞,徐永春 摄

  在傍晚和夜间拍摄,应如何处理光线?如何正确使用闪光灯?
  王聿凡:从这些年我的野外拍摄经验来看,闪光灯应该是拍摄动物最安全的补光方式,因为闪光灯的光虽然强度高,但照射时间非常短。对于昆虫、两栖爬行类动物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影响,拍摄鸟类、哺乳类一般超过两米也不会有影响。但这是有前提的,只能闪几次,如果一堆人对着动物一顿“狂轰乱炸”,那一定会对动物造成视觉及心理上的压迫。相对来说,手电光(持久光源)对动物的视力影响会更大。所以,只用来辅助对焦的光,我们一般用一个很弱或者红色的光源来对焦,再用闪光灯补光,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拍摄的动物瞳孔是自然状态下很大的样子,而不是被强光照射下缩成一条缝的状态。
其他文献
从摄影生涯的开始,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就不断地挑战着传统摄影媒介。他关注日常中的普通事物与场景,作为彩色摄影的先驱和快照美学的鼻祖,肖尔一直在尝试各种流行的摄影手段,以《美国表面》(American Surfaces, 1969 ~ 1979)、《不寻常的地方》(UncommonPlaces, 1982) 为代表的作品更是影响深远。  《城镇和乡村》(Town & Count
期刊
福伦达公司自1840年开发出第一台全金属相机后,几十年中不断推出大画幅湿版、干版相机和新镜头。到19世纪末,福伦达的镜头产量已经达到每年数千只,总产量突破65000只,这在摄影术还不普及的19世纪堪称了不起的成就。不断扩大的市场版图和节节攀升的镜头产量蒙蔽了福伦达管理层的眼睛,当他们还在苦思冥想为大画幅专业相机改进镜头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相机小型化和摄影普及化的浪潮已经气势汹汹地袭来。甚至当福伦达将
期刊
01:自由王国  2021年1月,摄影世界杂志社举办了“大师的图片编辑课”活动,邀请曾担任2006、2007、2016年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评委、2008年美国全球年度图片奖(POYi)评委以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委员会执行秘书等工作的黄文女士担任导师。  课程中,导师黄文对不同摄影师带来的作品有针对性地从拍摄构思到拍摄手法提出意见,逐一点评并指导进行专业编辑,还提出了有建设性
期刊
Armin,生于1994年,拍摄于萨拉热窝,选自《小心地雷》(Beware landmines )系列,2006 ? Elena Givone  “一个人的梦想只是一个梦想,我们共同的梦想就是现实。”  ——小洋野子(Yoko Ono)埃琳娜·吉沃尼(Elena Givone)  我们该如何对另一个人的痛苦作出反应?比如对难民、病人和生活极其贫困的人,只是怜悯并感谢我们的生活没有他们那么糟糕吗?或
期刊
01:f/1.4,1/20 秒,ISO 40002:f/8,1/1000 秒,ISO 10003:图02 局部放大  最近,索尼新发布了全画幅大光圈定焦G大师镜头FE35mmF1.4GM,我有机会提前拿到了它并进行了试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只镜头在旅行拍摄和风景摄影中的性能表现。  对于我而言,评价一只镜头的好坏一般从这三个方面考量:画质表现、便携性、功能性。FE35mmF1.4GM作为G大师系列
期刊
01:《珍珠母》系列(Mother of Pearl)?Xuebing Du  李白奉唐玄宗之命作诗,写下了广为流传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形容杨贵妃之貌美,其前半句意为“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其容貌。”一位身着霓裳羽衣、色如春晓之花的美人形象跃然纸上。  而90后摄影师杜雪冰在拍摄花朵时则恰好反了过来,她将花朵想象成美丽的女性,通过多次尝试将女性的细腻和美好呈现在了盛放的花朵上
期刊
“HDR”是英文“High DynamicRange”的缩写,意为“高动态范围”。早期,HDR通常运用在计算机图形学电影摄影术和图片摄影中,目的在于实现更大范围的图像色调细节,后来被运用在摄影作品中受到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的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从原理出发,在摄影后期方面说明利用Photoshop实现HDR照片的方法。  一张照片记录下的色调范围比现实景物的色调范围小,单张照片所承载的色调信息是一定且有
期刊
“用有色眼鏡看人”是不对的;但用“有色”镜头观景,却很有它的道理。  德园艺术家卡尔·谢弗勒在《色彩论》-文中曾总结道:“色彩在艺术中应视为独立的抽象体,艺术家将色彩独立出来,使之具备音符的特征,颜色与线、形一样,是艺术的生动语言。”色彩是产生美的基本元素,摄影中的色彩语言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每一幅摄影作品的魅力,要么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力,要么带给我们亲和力,要么带给我们一种动态感,要么
期刊
苏菲·卡尔:关于不确定( Sophie Calllle: REGARDINCERTAIN)  2019 年9月6日至12月1日  苏菲·卡尔出生于1953年,是法国知名女性观念艺术家,摄影是她的主要创作方式。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家,她的作品其实也是对自己一系列不寻常的艺术行为的记录。比如,她曾经邀请陌生人在自己的床上睡觉,然后交谈、观察和拍摄;她曾去威尼斯的一家酒店应聘当服务员,只为记录陌生人住过
期刊
01:灯笼菌  科普博主曳尾菌是一名来自苏州的90后女生,因为钟爱拍摄和在网上分享菌类的摄影与视频,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爱和关注。目前,曳尾菌在微博上已经拥有102万粉丝。从2015年以来,她一直专注于拍摄各种各样菌类,她还喜欢通过延时摄影的方式,记录下菌类在数天甚至数个月的生长过程,制作成视频,让网友可以在短短十几秒或者几分钟的视频里,见证菌类神奇的变化过程,一睹这个奇异纷呈的微观小世界。  你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