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题组教学不仅可以在之后更好地帮助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通过设计相似性大、对比度高和能够充分展示知识点内部的联系的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题组教学;数学思考;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围绕不同的学习素材,再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而此时就应该采用题组教学的方法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另外,题组教学方法本身就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身的思维品质。本文主要就题组教学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题组教学的概念
题组教学的方法目前已经被很好地运用于各个学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它是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题一例”和“一课几例”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更加精心地设计一些具有系列性和程序化的各类题组,并在之后的练习中进行巩固性坡度题组、对比性题组、扩展性题组和沟通性题组等多个题组的学习,以便能够更好地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最终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通过设计相似的题组来揭示规律
虽然不排除有些小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大多数小学生还是处于形象思维较强和抽象思维较差的状态,对于一些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小学生往往不能够更好地参透其中的奥妙[1]。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予一组相似的数学题组来让他们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在部编版小学教材的“一百以内”的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题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70+8=40+4= 5+70=3+90=
78-8=44-4= 75-70= 93-90=
78-70= 44-40= 75-5=93-3=
在给出上述一组题组之后,学生在动笔之前要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你在选择同一数行题目的过程中,会先选择哪些题目进行解答?为什么会选它?”学生在通过观察三组题目的特点之后再进行猜测,最后通过得出的计算结果来验证猜测。如果此时学生再进行总结相应的规律,那么学习的效果会变得更好。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每一竖行三个算式中主要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题目和结论的迁移,并在之后通过不断地计算和验证相关的结论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解答这些相似性的题组,学生一般都能够更好地发现计算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算法,并运用算法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
三、设计对比性高的题组来促进理解
比较属于人最珍贵的一种学习方式,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要通过不断地比较而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而比较也属于数学思想中的一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题组拿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从而更快地掌握容易被混淆的知识点,最终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一组对比题组。
(1)我们班一共有35人,如果每个人有一根跳绳,还差5根,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根跳绳?
(2)我们班一共有40人,如果每个人都有一根跳绳,还多出6根,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根跳绳?
上述这样一组题目完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其中的关键句来分析问题,并在最终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2]。其实这样两组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逆向思维的技巧。
四、通过发散聚拢进行抽象概括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的对话:
老师:一个大猴子要将大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才能够满足6只小猴子吃苹果的要求?
学生:一共可以分成6份。
老师:那么将大苹果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又会占据这个盒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占据这一整个大苹果的六分之一。
老师:猜想一下,这个盒子里面主要有几个苹果呢?一般如何将苹果平均分成6份?
老师:那如果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那么每个猴子一共可以分到几个?
学生:一个。
老師:那如果一共只有一个苹果呢?平均分给6个猴子,每个猴子可以得到几个?
学生:每个猴子可以得到一个苹果的六分之一。
老师:说得真好,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老师之后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苹果数量去平均分成6份,而在这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分数的概念。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过程也势必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从而也就能够加深学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印象。这样的题组教学设计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从发散的题组更好地进行聚拢,从而更好地学习分数的本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谓的题组并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的,也不需要将整个过程挖掘得更加深刻。本文以学生自身思维发展为基础,通过全面利用好教材中的题组资源,将更多的习题更好地组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而且也能够让老师通过设计相似的题组、设计对比性强的题组和进行抽象性概括来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数学教学论,2015(4):102-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题组教学;数学思考;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围绕不同的学习素材,再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往往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而此时就应该采用题组教学的方法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另外,题组教学方法本身就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身的思维品质。本文主要就题组教学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题组教学的概念
题组教学的方法目前已经被很好地运用于各个学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它是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题一例”和“一课几例”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更加精心地设计一些具有系列性和程序化的各类题组,并在之后的练习中进行巩固性坡度题组、对比性题组、扩展性题组和沟通性题组等多个题组的学习,以便能够更好地揭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最终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通过设计相似的题组来揭示规律
虽然不排除有些小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大多数小学生还是处于形象思维较强和抽象思维较差的状态,对于一些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小学生往往不能够更好地参透其中的奥妙[1]。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予一组相似的数学题组来让他们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在部编版小学教材的“一百以内”的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题组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70+8=40+4= 5+70=3+90=
78-8=44-4= 75-70= 93-90=
78-70= 44-40= 75-5=93-3=
在给出上述一组题组之后,学生在动笔之前要先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你在选择同一数行题目的过程中,会先选择哪些题目进行解答?为什么会选它?”学生在通过观察三组题目的特点之后再进行猜测,最后通过得出的计算结果来验证猜测。如果此时学生再进行总结相应的规律,那么学习的效果会变得更好。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每一竖行三个算式中主要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题目和结论的迁移,并在之后通过不断地计算和验证相关的结论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解答这些相似性的题组,学生一般都能够更好地发现计算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算法,并运用算法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
三、设计对比性高的题组来促进理解
比较属于人最珍贵的一种学习方式,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要通过不断地比较而更好地被人们所认识,而比较也属于数学思想中的一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题组拿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从而更快地掌握容易被混淆的知识点,最终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一组对比题组。
(1)我们班一共有35人,如果每个人有一根跳绳,还差5根,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根跳绳?
(2)我们班一共有40人,如果每个人都有一根跳绳,还多出6根,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根跳绳?
上述这样一组题目完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其中的关键句来分析问题,并在最终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2]。其实这样两组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逆向思维的技巧。
四、通过发散聚拢进行抽象概括
例如,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的对话:
老师:一个大猴子要将大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才能够满足6只小猴子吃苹果的要求?
学生:一共可以分成6份。
老师:那么将大苹果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又会占据这个盒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占据这一整个大苹果的六分之一。
老师:猜想一下,这个盒子里面主要有几个苹果呢?一般如何将苹果平均分成6份?
老师:那如果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那么每个猴子一共可以分到几个?
学生:一个。
老師:那如果一共只有一个苹果呢?平均分给6个猴子,每个猴子可以得到几个?
学生:每个猴子可以得到一个苹果的六分之一。
老师:说得真好,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老师之后还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苹果数量去平均分成6份,而在这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引出了分数的概念。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过程也势必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从而也就能够加深学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的印象。这样的题组教学设计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从发散的题组更好地进行聚拢,从而更好地学习分数的本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谓的题组并不是通过一节课就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的,也不需要将整个过程挖掘得更加深刻。本文以学生自身思维发展为基础,通过全面利用好教材中的题组资源,将更多的习题更好地组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收获,而且也能够让老师通过设计相似的题组、设计对比性强的题组和进行抽象性概括来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数学教学论,2015(4):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