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能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那些有远见的教育家发出了“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的呐喊。
一、教学创新的意义
1.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充分体现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等)和教师的‘教’(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二非塑造他们。
2.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使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学紧扣主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导向重点,使之课堂训练到位,有相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同时注重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环环相连,使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细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剖析透彻。
3.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敢于揭示教材内在的矛盾、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矛盾,从而达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创新的举措
1.我组织《二氧化碳的制法》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验满和收集方法”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选择。该内容的教学通常是用锥形瓶或试管分别来做演示实验,这种方法相互对比不明显,而且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学生很难观察到较明显的现象。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改用投影演示法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是先用三只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分别加入碳酸钠、碳酸钙和硫酸钙,然后各倒入适量的稀盐酸,另一组是取两只培养皿先放入适量的碳酸钙,在分别加入稀盐酸和浓盐酸。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进行总结。由于实验现象对比明显,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为什么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原因。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适用范围。如果只让学生掌握简单装置而不进行对比则教学深度不够。我是这样教学的:在不断设问的同时,演示直接用锥形瓶、单孔塞、玻璃导管组成的简单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然后把单孔塞换成双孔塞,添加长颈漏斗,并分析长颈漏斗插入位置的正确与错误,从而组成可以加酸液的简单装置;再在长颈漏斗下端增添有孔塑料隔片及弹簧夹,并演示弹簧夹夹住及松开橡皮管时的变化情况而组成简易气体发生器。由于按照学生的观察及思维顺序安排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了简单装置、简易气体发生器的设计任务并掌握了使用原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几套装置让学生对比每套装置的优劣,最后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由简到繁的顺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欢愉。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二氧化碳的验满和收集,我采用对比和讨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列出两种检验方法,一种火柴伸入集气瓶内,一种火柴平放在集气瓶口让学生对比并得出正确的方法。在教学收集方法时,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弄清其原因。
2.有的化学概念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创新教学,使概念具体化。如分子的定义,我是这样教学的:我让学生拿出一张废纸,尽力将它撕碎,只到不能再撕为止。这时我提问:“当纸被撕得足够小时,我们还能看见吗?”。学生回答:“不能”得出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我接着追问:“那么把这些足够小的碎片按原来的次序拼在一起,它还能构成纸吗?”学生肯定地回答:“能的”得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我进一步设问:“如果我把这张纸烧掉,纸变成什么了,构成纸的分子变了吗,为什么纸灰与纸的化学性质不同,反过来,如果分子不同它们所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会相同吗?通过层层铺垫、诱导,学生便很容易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异同,进一步得出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数值相等,归纳出顺口溜:离子符号歪戴帽;数字在前号在后;见了“一”就把它抛。
并形象地把化合价比作班上比较听话的学生,他不敢有半点越轨,非常正规的像代数中表示数那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而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也就成了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所带电荷数为“1”时,它看不上干脆就不写,这样一对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异同,接着告诉学生不但元素能在相互化合形成物质时,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而且原子团在形成物质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而且与元素一样原子团所带电荷数与该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数值相等,从而总结出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口诀:
氯(ClO3)硝(NO3)氫(OH)高(MnO4)-1价;
硫(SO4)亚(SO3)碳CO3)锰(MnO4)-2价;
只有铵根(NO3)+1价。
总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要求教师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课程的研究者,创新式地进行教学。
( 河北赵县赵州镇中学)
一、教学创新的意义
1.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充分体现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想等)和教师的‘教’(求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二非塑造他们。
2.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使课堂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与创造的快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课堂教学紧扣主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导向重点,使之课堂训练到位,有相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同时注重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环环相连,使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细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剖析透彻。
3.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敢于揭示教材内在的矛盾、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矛盾,从而达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创新的举措
1.我组织《二氧化碳的制法》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验满和收集方法”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选择。该内容的教学通常是用锥形瓶或试管分别来做演示实验,这种方法相互对比不明显,而且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学生很难观察到较明显的现象。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改用投影演示法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是先用三只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分别加入碳酸钠、碳酸钙和硫酸钙,然后各倒入适量的稀盐酸,另一组是取两只培养皿先放入适量的碳酸钙,在分别加入稀盐酸和浓盐酸。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进行总结。由于实验现象对比明显,学生很自然地明白了为什么选择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原因。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适用范围。如果只让学生掌握简单装置而不进行对比则教学深度不够。我是这样教学的:在不断设问的同时,演示直接用锥形瓶、单孔塞、玻璃导管组成的简单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然后把单孔塞换成双孔塞,添加长颈漏斗,并分析长颈漏斗插入位置的正确与错误,从而组成可以加酸液的简单装置;再在长颈漏斗下端增添有孔塑料隔片及弹簧夹,并演示弹簧夹夹住及松开橡皮管时的变化情况而组成简易气体发生器。由于按照学生的观察及思维顺序安排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了简单装置、简易气体发生器的设计任务并掌握了使用原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几套装置让学生对比每套装置的优劣,最后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由简到繁的顺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欢愉。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二氧化碳的验满和收集,我采用对比和讨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列出两种检验方法,一种火柴伸入集气瓶内,一种火柴平放在集气瓶口让学生对比并得出正确的方法。在教学收集方法时,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弄清其原因。
2.有的化学概念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创新教学,使概念具体化。如分子的定义,我是这样教学的:我让学生拿出一张废纸,尽力将它撕碎,只到不能再撕为止。这时我提问:“当纸被撕得足够小时,我们还能看见吗?”。学生回答:“不能”得出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我接着追问:“那么把这些足够小的碎片按原来的次序拼在一起,它还能构成纸吗?”学生肯定地回答:“能的”得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我进一步设问:“如果我把这张纸烧掉,纸变成什么了,构成纸的分子变了吗,为什么纸灰与纸的化学性质不同,反过来,如果分子不同它们所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会相同吗?通过层层铺垫、诱导,学生便很容易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异同,进一步得出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元素所显的化合价数值相等,归纳出顺口溜:离子符号歪戴帽;数字在前号在后;见了“一”就把它抛。
并形象地把化合价比作班上比较听话的学生,他不敢有半点越轨,非常正规的像代数中表示数那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而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也就成了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所带电荷数为“1”时,它看不上干脆就不写,这样一对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元素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的异同,接着告诉学生不但元素能在相互化合形成物质时,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而且原子团在形成物质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化合价,而且与元素一样原子团所带电荷数与该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数值相等,从而总结出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口诀:
氯(ClO3)硝(NO3)氫(OH)高(MnO4)-1价;
硫(SO4)亚(SO3)碳CO3)锰(MnO4)-2价;
只有铵根(NO3)+1价。
总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要求教师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课程的研究者,创新式地进行教学。
( 河北赵县赵州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