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花是一份爱好。三十多年前,每每妻儿熟睡后,便从窗台花园里搬回一批小盆景,放在书桌上,独自赏玩。幽幽的灯光下,赏花是读余的一份雅兴;淡淡的清茶里,把玩是自在的一份逍遥。如今这份赏花的雅趣仍在
继续。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问学。”这是明代文人陈继儒“三余问学”的名言。好游西湖的明代文人张岱,却将此“三余”去体验“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他在《西湖寻梦》中写道:“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濛,何逊晴光滟潋。”张岱将冬、夜、雨三种不同时间,营造的“三余”游,成了文人赏景读书的美谈。受张岱“三余”雅游之启发,在书房里把玩插花,可谓读余一乐也。于是便有了我的“三余”之心得。
“冬者岁之余。”每年冬时,总喜欢买些小枝小花的红梅、绿梅、白梅等,插在陶罐、韩瓶中,置在文房里,总有一种古雅的韵味。常常令我陶醉在“和靖咏梅”的意境里。有时选三二枝天竹,插在古朴的铜瓶里,置在文案上,每每望着艳艳的红果,那份喜气,使静美的书房,溢出几分清香,多了几分温馨。冬日的阳光,总是淡淡的,且有暖暖的温情。坐在窗前,感受融融冬闲时,书已翻倦,歇一会,伸伸腰,甩甩手脚片刻,便会轻叹,读好书,终身读书,最多也三万天,何况冬也?一年,也就一季,三个月九十天,哪能天天享受?此刻赏花读书,便可感悟“何逊烟堤高柳”之景。冬寒时节,在家摆摆插花,养养眼目,可享“岁之余”的一份温馨和温暖。
“夜者日之余。”夏夜时分,又喜欢选用大朵大艳的牡丹、芍药、绣球等,插在水盂、笔洗中,放在文案上,总有一种盛世的气派,常常引我感受那“半个盛唐”的气度。有时选三两朵红花,放在洁白的笔洗中,摆在书桌前,每每看着红红的牡丹,那份纯美,使小小的书斋,添了几分豪气,多了几分喜气。灯下的书桌,总是亮亮的,且为乐乐的时光。家在高楼,观望轻轻云飘时,书已读累,望望远,松松气,再沏一壶新茶,清香徐来,喝一口,慢慢地品,最香也是三道,何况时也?一天,也就三八二十四小时,哪能时时无休?此刻读余赏花,便可感受张岱的“何逊朝花绰约”之美。夜长多静,在家置盆插花,调调心情,可享“日之余”的一份散淡与闲适。
“雨者月之余。”雨天在家,可精心选些新绿淡绿的花枝、柳枝、藤本等,插在壁瓶、梅瓶里,置在茶几上,有一种清新的趣味,常常让人沉浸在“春雨柳斜”的喜悦中。有时选细细长嫩条,插在厚实的陶罐里,放在茶盘中,营造一种淡淡的光影,那是诗情,使小小的空间,添了几分和美,多了几分画意。细雨的空气,总是润润的,可谓甜甜的情调。静静听雨,细雨声声入耳时,闭上眼睛,人静了,润润心,倾听沙沙雨声,便有默想,花虽小,却已盛开,最美就在瞬间,何况人呢?百年,也就三万六千五百天,哪能天天开花?此刻对书赏花,便可体会张岱的“何逊晴光滟潋”之趣。绵绵细雨,书斋玩玩插花,多份情调,可感“时之余”的一份洒脱和自在。
玩花玩草,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情感。于是,在感受花草的生命时,看到了花草的生命与可贵;长年把玩,渐渐地有了自我的感悟。于是,在寻觅插花的别趣中,品味了花草的鲜活的韧劲。闲暇时就会撰些小文。妻子却说,这都是无病呻吟的唠叨。但我总觉得,文化是需要唠叨的,正因为有了前人的唠叨,才有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正因为有了后人的把玩,才有了中华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生活中的传统文玩,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爱好者去整理发掘。每每朋友相聚,谈起茶道、花道、香道等玩意儿,至今不少人还说“日本”的,总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觉得,写这些小文,也许会有一些意义的。因为在我的心里,还有着一份自信与快乐。
(选自《解放日报》2016年1月4日,荐稿人:步步清风)
继续。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问学。”这是明代文人陈继儒“三余问学”的名言。好游西湖的明代文人张岱,却将此“三余”去体验“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他在《西湖寻梦》中写道:“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濛,何逊晴光滟潋。”张岱将冬、夜、雨三种不同时间,营造的“三余”游,成了文人赏景读书的美谈。受张岱“三余”雅游之启发,在书房里把玩插花,可谓读余一乐也。于是便有了我的“三余”之心得。
“冬者岁之余。”每年冬时,总喜欢买些小枝小花的红梅、绿梅、白梅等,插在陶罐、韩瓶中,置在文房里,总有一种古雅的韵味。常常令我陶醉在“和靖咏梅”的意境里。有时选三二枝天竹,插在古朴的铜瓶里,置在文案上,每每望着艳艳的红果,那份喜气,使静美的书房,溢出几分清香,多了几分温馨。冬日的阳光,总是淡淡的,且有暖暖的温情。坐在窗前,感受融融冬闲时,书已翻倦,歇一会,伸伸腰,甩甩手脚片刻,便会轻叹,读好书,终身读书,最多也三万天,何况冬也?一年,也就一季,三个月九十天,哪能天天享受?此刻赏花读书,便可感悟“何逊烟堤高柳”之景。冬寒时节,在家摆摆插花,养养眼目,可享“岁之余”的一份温馨和温暖。
“夜者日之余。”夏夜时分,又喜欢选用大朵大艳的牡丹、芍药、绣球等,插在水盂、笔洗中,放在文案上,总有一种盛世的气派,常常引我感受那“半个盛唐”的气度。有时选三两朵红花,放在洁白的笔洗中,摆在书桌前,每每看着红红的牡丹,那份纯美,使小小的书斋,添了几分豪气,多了几分喜气。灯下的书桌,总是亮亮的,且为乐乐的时光。家在高楼,观望轻轻云飘时,书已读累,望望远,松松气,再沏一壶新茶,清香徐来,喝一口,慢慢地品,最香也是三道,何况时也?一天,也就三八二十四小时,哪能时时无休?此刻读余赏花,便可感受张岱的“何逊朝花绰约”之美。夜长多静,在家置盆插花,调调心情,可享“日之余”的一份散淡与闲适。
“雨者月之余。”雨天在家,可精心选些新绿淡绿的花枝、柳枝、藤本等,插在壁瓶、梅瓶里,置在茶几上,有一种清新的趣味,常常让人沉浸在“春雨柳斜”的喜悦中。有时选细细长嫩条,插在厚实的陶罐里,放在茶盘中,营造一种淡淡的光影,那是诗情,使小小的空间,添了几分和美,多了几分画意。细雨的空气,总是润润的,可谓甜甜的情调。静静听雨,细雨声声入耳时,闭上眼睛,人静了,润润心,倾听沙沙雨声,便有默想,花虽小,却已盛开,最美就在瞬间,何况人呢?百年,也就三万六千五百天,哪能天天开花?此刻对书赏花,便可体会张岱的“何逊晴光滟潋”之趣。绵绵细雨,书斋玩玩插花,多份情调,可感“时之余”的一份洒脱和自在。
玩花玩草,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情感。于是,在感受花草的生命时,看到了花草的生命与可贵;长年把玩,渐渐地有了自我的感悟。于是,在寻觅插花的别趣中,品味了花草的鲜活的韧劲。闲暇时就会撰些小文。妻子却说,这都是无病呻吟的唠叨。但我总觉得,文化是需要唠叨的,正因为有了前人的唠叨,才有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正因为有了后人的把玩,才有了中华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生活中的传统文玩,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需要爱好者去整理发掘。每每朋友相聚,谈起茶道、花道、香道等玩意儿,至今不少人还说“日本”的,总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觉得,写这些小文,也许会有一些意义的。因为在我的心里,还有着一份自信与快乐。
(选自《解放日报》2016年1月4日,荐稿人:步步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