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井下测量是确保煤矿得以高效、安全生产运转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煤矿井下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也因此,在实施井下测量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偏差现象,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导线点错误应用、数据失真、复测延迟以及记录内容不完整。对此,测量人员在测量阶段更应当针对性的对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展开详尽地的分析与探讨,进而形成规范地测量习惯,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现代科技的全面应用,达到对数据更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煤矿;井下测量;问题与措施
引言
煤矿井下测量属于各个矿山在开展生产与建设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环节,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注重严谨与专注的技术型工作,完成煤矿能够高效、安全生产的保障性手段。在井下测量过程中,无论是怎样的疏忽,都有一定可能会给煤矿井下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然而,在实际测量阶段,许多测量人员都无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类型的操作失误,因此,这也就更加提醒测量人员需要培养成为细致、严谨、的良好习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自身原因给煤矿井下生产造成不良后果。
1.当前煤矿井下测量面临的常见问题
1.1计算失误
由于井下测量是直接在井下进行作业,就必然需要在现场注明施工的中线,工作人员需在记录阶段,展开对水平角推算、坐标计算等一系列工作,如果方位角与坐标出现计算偏差,中线注明也必然会发生错误[1]。 部分煤矿在展开井下生产时,其生产环境往往不容乐观,也由此,工作人员在面对生产环境这一客观因素的干扰下,在展开测量记录阶段,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计算不准确的情况,没有形成较为精准的计算公式。而且,工作人员往往在升井后,也并未第一时间对方位角展开认真计算、核对,缺少对导线的检查工序。故而,最终影响煤矿井下的后期施工,对后期需要实施的巷道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提供错误导向,直接左右具体的部署和安全防范。
1.2对导线测量不及时
工作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在测量的各个环节展开反复地检查、核对。根据相关规程安排,大体上要规范在每隔三百米至五百米左右设计永久性导线位置,采区规范在每隔三十米至一百米加测导线点。然而许多工作人员常常会认为距离远一些设置导线“没有问题”,但如果出现无法应付井下作业生产的时候再进行测量时,导线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其迎头的位置也许也产生了较大的偏差。
1.3注明中腰线之后并未进行检查
煤矿井下的测量工作往往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数值之间的差距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工作人员在弯道标定结束以后,应当及早地给标定后的中腰线展开检查,可使用后视、前视、水平角,观察所注明的中腰线是不是准确,两次之间的误差不能大于二分,不然则需要再一次进行测量[2]。根据资料显示,在一九八五年,某煤矿井下就曾出现了上述所言及的测量事故,那时同样也是并未展开检查,直到巷道挖掘进入到了一百米后,才意识到去测量导线,而巷道的误差也已经超过了二米。之后,为了能够确保工作面能够常规设置,又只能够再一次进行开口,这也工序的增加也为煤矿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损失,当然,也给测量工作带来了负面地评价与影响。工作人员在中腰线进行标定之后,还需要对其展开检查。
1.4记录不全面
在煤矿井下进行测量作业,因为井下的生产任务通常都十分紧张、密集,因此,施工部门也不会给予过多的测量时间。还有的工作人员因为性情较为急躁,没有把需要测量的数据记录完整。尤其是在作业施工的现场测量前视点之时,因为工作人员急于推算转角,通常都会遗忘记录觇标高。工作人员在上井之后,便不能计算出最后测点的高程。
2.应对当前煤矿井下测量面临的常见问题措施
2.1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协作
对煤矿进行井下测量绝非可以通过一己之力完成,通常都需要观测人员与记录人员进行协作配合。在测量阶段,仪器观测人员需要与记录人员展开互相提示,特别是记录人员,在进行对数据的记录阶段还需及早、准确地推算出测量中的水平角、竖直角有无打过限制,如果大于可控范围的话,便需要提醒观测人员应当进行重新测量,一直到最后数据能够达到相关要求[3]。工作人员在离开井下作业现场之时,需要认真检查记录的内容是否齐全,从而避免因记录不全的原因,为内业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人是进行井下测量的主体,测量工作的好坏与否是纯粹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故而,提升对测量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其技术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性手段。对此,需要尽量的给工作人员提供实践摸索的机会训练。
2.3准备工作务必完整
有些工作人员常常是在达到井下的工作地点,正要进行工作时,才意识到自己并未带齐在测量时所需要工具和要运用到的数据并未准备妥当。例如没有准备钢尺、锤球、初期资料等。尽管这些都是一些可以弥补的小事件,但由于井下环境的压力作用,难免给作业人员带来对其不严谨、不认真、不专业的印象,给作业人员的工作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在井下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井下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展开细致化的分工。在下井前期要认真、细致的查看自身应用到的诸多设备、工具以及记录本等。一定要清点好所需工作的完整性,对需要用到的检测仪器的性能充分全面掌控,特别部分细节性情况,例如笔、记录本、起始数据等,形成严谨、规范、专业的测量素质。在下井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对各个检查仪器的制动按钮进行检测,确认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避免在测量过程中造成无谓的精力与财力的浪费,提升测量工作整体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煤矿井下开展测量技术的运用阶段,测量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责任。工作人员在坚守精神操守的同时,更需要根据实际案例事先针对在测量阶段中发生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第一时间展开纠正、学习,直到对问题形成因素完全了解,以更为优质地水平给测量工作供给最为精确的数据。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各个煤矿环境的现实特征,进行与之相对的技术运用,最终为提升煤矿井下生产的高效提供最为专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祝水淼.煤矿井下测量中平面控制的问题与技术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3):200-201.
[2]史海岐.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测量探管[J].煤矿安全,2013,(03):106-108.
[3]田海忠.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132.
作者简介:出生年月:1986.08.01,籍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毕业学院: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井下测量。
【关键词】煤矿;井下测量;问题与措施
引言
煤矿井下测量属于各个矿山在开展生产与建设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环节,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注重严谨与专注的技术型工作,完成煤矿能够高效、安全生产的保障性手段。在井下测量过程中,无论是怎样的疏忽,都有一定可能会给煤矿井下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然而,在实际测量阶段,许多测量人员都无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类型的操作失误,因此,这也就更加提醒测量人员需要培养成为细致、严谨、的良好习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自身原因给煤矿井下生产造成不良后果。
1.当前煤矿井下测量面临的常见问题
1.1计算失误
由于井下测量是直接在井下进行作业,就必然需要在现场注明施工的中线,工作人员需在记录阶段,展开对水平角推算、坐标计算等一系列工作,如果方位角与坐标出现计算偏差,中线注明也必然会发生错误[1]。 部分煤矿在展开井下生产时,其生产环境往往不容乐观,也由此,工作人员在面对生产环境这一客观因素的干扰下,在展开测量记录阶段,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计算不准确的情况,没有形成较为精准的计算公式。而且,工作人员往往在升井后,也并未第一时间对方位角展开认真计算、核对,缺少对导线的检查工序。故而,最终影响煤矿井下的后期施工,对后期需要实施的巷道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提供错误导向,直接左右具体的部署和安全防范。
1.2对导线测量不及时
工作人员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在测量的各个环节展开反复地检查、核对。根据相关规程安排,大体上要规范在每隔三百米至五百米左右设计永久性导线位置,采区规范在每隔三十米至一百米加测导线点。然而许多工作人员常常会认为距离远一些设置导线“没有问题”,但如果出现无法应付井下作业生产的时候再进行测量时,导线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其迎头的位置也许也产生了较大的偏差。
1.3注明中腰线之后并未进行检查
煤矿井下的测量工作往往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数值之间的差距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工作人员在弯道标定结束以后,应当及早地给标定后的中腰线展开检查,可使用后视、前视、水平角,观察所注明的中腰线是不是准确,两次之间的误差不能大于二分,不然则需要再一次进行测量[2]。根据资料显示,在一九八五年,某煤矿井下就曾出现了上述所言及的测量事故,那时同样也是并未展开检查,直到巷道挖掘进入到了一百米后,才意识到去测量导线,而巷道的误差也已经超过了二米。之后,为了能够确保工作面能够常规设置,又只能够再一次进行开口,这也工序的增加也为煤矿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损失,当然,也给测量工作带来了负面地评价与影响。工作人员在中腰线进行标定之后,还需要对其展开检查。
1.4记录不全面
在煤矿井下进行测量作业,因为井下的生产任务通常都十分紧张、密集,因此,施工部门也不会给予过多的测量时间。还有的工作人员因为性情较为急躁,没有把需要测量的数据记录完整。尤其是在作业施工的现场测量前视点之时,因为工作人员急于推算转角,通常都会遗忘记录觇标高。工作人员在上井之后,便不能计算出最后测点的高程。
2.应对当前煤矿井下测量面临的常见问题措施
2.1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协作
对煤矿进行井下测量绝非可以通过一己之力完成,通常都需要观测人员与记录人员进行协作配合。在测量阶段,仪器观测人员需要与记录人员展开互相提示,特别是记录人员,在进行对数据的记录阶段还需及早、准确地推算出测量中的水平角、竖直角有无打过限制,如果大于可控范围的话,便需要提醒观测人员应当进行重新测量,一直到最后数据能够达到相关要求[3]。工作人员在离开井下作业现场之时,需要认真检查记录的内容是否齐全,从而避免因记录不全的原因,为内业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人是进行井下测量的主体,测量工作的好坏与否是纯粹的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故而,提升对测量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其技术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性手段。对此,需要尽量的给工作人员提供实践摸索的机会训练。
2.3准备工作务必完整
有些工作人员常常是在达到井下的工作地点,正要进行工作时,才意识到自己并未带齐在测量时所需要工具和要运用到的数据并未准备妥当。例如没有准备钢尺、锤球、初期资料等。尽管这些都是一些可以弥补的小事件,但由于井下环境的压力作用,难免给作业人员带来对其不严谨、不认真、不专业的印象,给作业人员的工作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在井下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井下可能涉及到的工作展开细致化的分工。在下井前期要认真、细致的查看自身应用到的诸多设备、工具以及记录本等。一定要清点好所需工作的完整性,对需要用到的检测仪器的性能充分全面掌控,特别部分细节性情况,例如笔、记录本、起始数据等,形成严谨、规范、专业的测量素质。在下井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对各个检查仪器的制动按钮进行检测,确认是否能够正常使用,避免在测量过程中造成无谓的精力与财力的浪费,提升测量工作整体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煤矿井下开展测量技术的运用阶段,测量人员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责任。工作人员在坚守精神操守的同时,更需要根据实际案例事先针对在测量阶段中发生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第一时间展开纠正、学习,直到对问题形成因素完全了解,以更为优质地水平给测量工作供给最为精确的数据。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各个煤矿环境的现实特征,进行与之相对的技术运用,最终为提升煤矿井下生产的高效提供最为专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祝水淼.煤矿井下测量中平面控制的问题与技术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3):200-201.
[2]史海岐.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测量探管[J].煤矿安全,2013,(03):106-108.
[3]田海忠.煤矿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方法的改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132.
作者简介:出生年月:1986.08.01,籍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毕业学院: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井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