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其胰岛素缺乏是由于胰腺中大量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所致.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建立胰岛β细胞免疫耐受,包括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过
【机 构】
:
521011,广东潮州卫生学校内科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其胰岛素缺乏是由于胰腺中大量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所致.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建立胰岛β细胞免疫耐受,包括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过继不同功能状态的树突状细胞、口服胰岛素及其相关疫苗的输入、谷氨酸脱羧酶65疫苗、抗CD3、CD20单克隆抗体以及联合免疫干预等免疫耐受治疗,可延缓l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麻醉、手术对于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应激引起的情感变化,现着重对围术期患者的焦虑反应、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作以下综述。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而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遗传、环境、衰老以及氧化应激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者伴有线粒体功能下降
多数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可能引起一系列心脏病变,但颅脑损伤所致心脏病变的具体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颅脑损伤所致心脏病变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颅脑损伤所致心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是近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晚期炎性反应介质,可由激活的免疫细胞、坏死细胞释放到胞外,并与受体结合,通过激活核因子-KB(NF-KB)的表达及增加其活性,诱导大量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研究表明,炎性反应与糖尿病有关,HMGB1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持续的炎性反应,参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HMGB1拮抗剂在动物模型中的成功应用,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靶点。
现代针灸主要包括刺灸、刺灸联合电刺激、单纯经皮电刺激、植入性电刺激,临床上还有艾灸、针压法、激光针灸和电磁波针灸等方法.现代针灸通过对下丘脑神经元及外周神经、胃肠激素和葡萄糖代谢途径等方面影响,减轻体重、调节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进一步探讨现代针灸学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白介素(IL)-13是近年来新克隆的Th2型细胞因子,可通过募集、归巢、激活炎性细胞介导嗜酸粒细胞(EOS)的聚集和气道高反应性(AHR)。Eotaxin是C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唯一与C
不育影响了许多夫妻的正常生活,而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常是不育的重要因素,但生殖道感染在不育人群中有何作用及作用机理如何,目前仍存在不同看法.随着不育症诊断手段的日新月异及对泌尿生殖系统微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生殖道感染与不育的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就生殖道的感染因素和不育的关系作一综述。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管旁脂肪组织可分泌众多脂肪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它们不仅参与肥
目的 研究七氟醚预处理中NF-κB的激活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随机分为6组.①对照组进行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②DMSO组于心肌缺血前15 min腹腔内注射二甲亚砜(DMSO);③PTN组于缺血前15 min腹腔内注射核转录因子-κB(NF-κB)特异性阻断剂小白菊内酯(PTN)500 μ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谷胱甘肽(GSH)是肺组织中重要的抗氧化剂,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是GSH合成的限速酶,其可调节细胞内GSH的